讀古今文學網 > 希利爾講世界史 > 第三部分 希利爾講世界史(三)(14) >

第三部分 希利爾講世界史(三)(14)

第三部分 希利爾講世界史(三)(14)

在中世紀的早期,從476年到大約1000年的時候,日耳曼民族是歐洲人口的主體。他們很快就從被他們征服的羅馬人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甚至在他們征服羅馬之前,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就已經成了基督徒,他們還學習拉丁文。

統一的羅馬帝國不復存在,人們也不再經常旅行或去遠處了。這就意味著像西班牙、意大利和高盧這些不同地區的人們很少有相互交流的機會。許多年後,他們開始使用不同的表達語詞,每個字的發音也變得不一樣了。千百年過去了,老百姓都不再講陳舊、古典的拉丁文,而是使用新形成的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自己的語言。這些語言都不同於拉丁文,相互之間也完全不同。不過,因為它們都是源自拉丁文,所以有很多詞彙都非常相近。

在不列顛,盎格魯-撒克遜人和羅馬人一點關係都沒有,當然不會使用羅馬語,他們一直保留著自己的語言。一段時間後,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語言被稱為英語。盎格魯-撒克遜人還一直保留著自己的宗教傳統直到大約一百年後,也就是公元600年左右。

那個時期,有些英國奴隸在羅馬的奴隸市場上售賣。他們都長得十分英俊,相貌堂堂。羅馬教皇看到了他們,問他們是哪裡人。

“他們是盎格魯人。”別人回答。

“盎格魯!”他喊道,“他們這樣英俊,應該是‘天使’(之所以這樣說,一方面因為盎格魯和天使的英文單詞很接近,盎格魯為Angle,天使為angel;另一方面天使最初是基督教中的概念,教皇也希望更多的民族信奉基督教——譯者注)才對。他們真的應該成為基督徒啊!”

後來,羅馬就派了一些傳教士去英格蘭向英國人傳播基督教,把盎格魯人變成了“天使”。就這樣,英國人最終也成了基督徒。

日耳曼的國王們割據了西羅馬帝國的土地,但是在君士坦丁堡,仍然是羅馬人統治著東羅馬帝國,這個羅馬人名叫查士丁尼。到那時為止,羅馬的人們有一大堆要遵守的法律規則,它們繁多、混雜,經常出現這種情況:這條法律說你可以這樣做,而另一條卻說你不能這樣做。這有點像你媽媽說你今天晚上可以到9點再休息,而你爸爸卻告訴你必須在8點鐘就上床睡覺。因此,人們很難說清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

為了解決這種混亂的局面和更好地管理人民,查士丁尼專門制定了一套法規。其中有些法規非常完善、公正,直到現在仍然在使用。你要記得查士丁尼這個名字,他就是這套公正法律的制定者。

查士丁尼做的另一件事也一直影響到今天,那就是他在君士坦丁堡建了一座非常華美的教堂,叫聖索菲亞。儘管現在它已經不再是教堂了,但經過這麼悠長的歲月,它仍然屹立在那裡,成了一個美麗的名勝古跡。查士丁尼還做了一件你怎麼也猜不到的事情,這件事和戰爭、法律或建築都沒有關係。

那個時候,有些旅行者從遙遠的東方,也就是今天的中國那裡,帶回了關於一種奇妙的毛毛蟲的傳說,據說這種毛毛蟲會用一種精美的、細細的超過1千米長的線把自己纏繞起來。他們還說中國人能把這種長線解開理清,並用它織成光滑柔軟的布料。這種線可能你已經猜到了,就是蠶絲,而這種毛毛蟲就是蠶。歐洲人見過這種美麗的真絲布料,但是蠶絲怎樣織成布料對他們來說卻是個謎——這是個秘密。他們覺得這布料實在是精美絕倫,就猜它可能是仙女或精靈織成的,甚至可能來自天堂。查士丁尼知道了這些毛毛蟲的秘密,他派人把蠶帶到了歐洲,這樣,他們的國民也能織成真絲布料,也有絲緞帶和華美的絲綢衣服了。所以,我們尊稱他為歐洲絲綢製造業的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