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盜墓傳奇 > 第36節: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盜墓狂潮(1) >

第36節: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盜墓狂潮(1)

    第五章魏晉南北朝盜墓狂潮
    1.曹操:中國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公元207年5月,已逾「知天命」之年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在征戰烏桓的歸途中,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歌《步出夏門行·龜雖壽》。其中有句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表明,這位叱吒風雲的英雄明確地意識到,自己已經老了。
    一方面統一大業路途尚遠,另一方面老境漸至歲月如梭,所以,如何延長壽命來完成未竟的事業,就成為曹操不得不思考的問題,而暮年將至、壯志未酬的苦悶也隨之而生。
    對於長生不老、成神成仙,曹操是十分嚮往的,這從其詩《氣出唱》中可得到明證。在其中的一節,他寫道:
    駕六龍,乘風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歷登高山臨溪谷,乘雲而行。行四海外,東到泰山。仙人玉女,下來翱遊。驂駕六龍飲玉漿。河水盡,不東流。解愁腹,飲玉漿。奉持行,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玉闕下,引見得入,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焜煌。開玉心正興,其氣百道至。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愛氣壽萬年。東到海,與天連。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專之。心恬澹,無所欲。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願得神之人,乘駕雲車,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藥。跪受之,敬神齊,當如此,道自來。
    在這首詩裡,曹操以優美的筆調描寫了自己歷經泰山、蓬萊,得到了不死之藥,又同各路仙人飲酒同樂,共度良辰的美好夢境。其成神仙、齊天地的強烈願望躍然紙上。
    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對此,曹操的認識是清醒的,也是痛苦的。這從其61歲時所作的《秋胡行》中可得到體現:
    願登泰華山,神人共遠遊。願登泰華山,神人共遠遊,經歷崑崙山,到蓬萊。飄飄八極,與神人俱。思得神藥,萬歲為期。歌以言志,願登泰華山。一解。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陽,殊不知老;赤松王喬,亦云得道。得之未聞,庶以壽考。歌以言志,天地何長久。二解。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儀合聖化,貴者獨人不?萬國率土,莫非王臣。仁義為名,禮樂為榮。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三解。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大人先天而天弗違。不戚年往,憂世不治。存亡有命,慮之為圭。歌以言志,四時更逝去。四解。
    慼慼欲何念!歡笑意所之。慼慼欲何念!歡笑意所之。壯盛智惠,殊不再來。愛時進趣,將以惠誰?泛泛放逸,亦同何為!歌以言志,慼慼欲何念!五解。
    在這裡,曹操雖然試圖「思得神藥,萬歲為期」,但「人道居之短」,連老子、赤松、王喬這些傳說中的仙人,都不能得道成仙,何況自己!所以,他只能面對現實。但是曹操的可貴之處在於,面對人生的短促,他並沒有採取「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及「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的悲觀放縱態度,而是表達了「不戚年往,憂世不治」、「愛時進趣,將以惠誰」的憂國憂民,積極進取的不懈精神。
    「慼慼欲何念,歡笑意所之」的達觀人生促使曹操採取措施延長壽命。習練氣功就是最重要的一個方法。
    所謂的氣功,在中國歷史悠久。到西漢時已相當流行。當時的曹操,集中了國內的各路大師和大仙,向他們學習。據說這些人中有一個叫甘始的氣功師「善於行氣,老有少容」,封君達知養性法和隱形法,郗儉能辟榖不食,據說曹操之子曹植曾親與其絕谷百日,見其猶能「行步起居自若」。但最著名的當數華佗,此人不僅能妙手回春,治療疑難雜症,而且在氣功保健方面也造詣極深。他發明的「五禽之戲」即模仿虎的前肢撲動、鹿的伸轉頭頸、熊的臥倒身子、猿的腳尖縱跳、鳥的展翅飛翔編成的健身體操,功效十分顯著。其弟子吳普按「五禽之戲」,堅持鍛煉,活到90多歲,仍耳聰目明,牙齒不脫。曹操經常向這些氣功師學習,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生老病死乃是自然之規律,實非人力所能抗拒。所以,從218年開始,曹操不得不考慮安排自己的後事。
    曹操對後事的安排主要體現在其頒布的《遺令》中。在這份《遺令》中,他說道:
    吾夜半覺小不佳,至明日飲粥汗出,服當歸湯。
    吾在軍中持法是也,至於小忿怒,大過失,不當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頭病,自先著,吾死之後,持大服如存時,勿遺。百官當臨殿中者,十五舉音,葬畢便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葬於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