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盜墓傳奇 > 第35節:第四章 漢代陵墓之劫(6) >

第35節:第四章 漢代陵墓之劫(6)

    第百上石,楚古屍王。通於天述,葬棺槨,不布凡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母今玉器。後世幸視此書,(目)此也心者,悲之。
    這座墓乃西漢時的楚襄王劉注與其妻的「同塋異穴」墓。碑文主要是告誡後世,他雖為一代楚王,但墓中既無華貴的服飾,又無陪葬的寶物,當你看到碑文時,你心中一定會感到悲傷。
    儘管如此,後來的發掘證明,其墓仍被盜掘兩次。更令人感到可笑的是,在歷經兩次盜掘之後,墓中依然出土了玉器、陶器、車馬器、陶俑、五銖錢、麟趾金、龜紐銀印、銅矛、朱雀肖形印等大批文物。而那碑文,讓人想起了一句古語:此地無銀三百兩。
    徐州北洞山西漢楚王墓使用數量眾多的塞石封堵墓道,塞石重者可達7.8噸,但仍未能阻止盜墓賊的進入。經現代考古發掘可知,盜墓的賊娃子或將塞石擊斷,或將其拖出,最後成功地進入了墓室,將隨葬品洗劫一空。考古人員清理時,發現後甬道一塊塞石已被盜墓者拖運到前室,塞石的前端有盜墓者為便於拖拽而鑿出的牛鼻扣。據推測,盜墓賊借助鑿出的牛鼻扣,拴上繩索,用一頭或數頭牛向外拉動,一一將石板拖出室外,然後輕而易舉地進入墓室,打開棺槨,盜取寶物。在塞石的縫隙中,清理人員發現了玉衣片,這證明墓主曾穿戴金縷或絲縷玉衣,盜墓賊連同玉衣和陪葬器物一併劫走了。
    五花八門的離奇的事,史書記載卻屢見不鮮。劉表在東漢末年曾任荊州牧,其墓被盜後,不僅屍體不壞,還有香氣傳出很遠。《太平御覽》載:「劉表塚在高平郡,表子琮檮四方珍香數十石著棺中,蘇合消救之香莫不畢備。永嘉中,郡人衡熙發其墓,表貌如生,香聞數十里。」《水經·沔水注》也記道:「城東門外二百步劉表墓,太康中為人所發,見表夫妻,其屍儼然。顏色不異,猶如平生,墓中香氣,遠聞三四里,經日不歇。今墳塚及祠堂猶高顯整頓。」
    另據酈道元《水經·沔水注》以及《三國誌·劉表傳注》、《太平御覽》引、《從征記》等記載:
    襄陽城東門外二百步劉表墓,太康中為人所發。見表夫妻,其屍儼然。顏色不異,猶如平生。墓中香氣,遠聞三四里,經月不歇。今墳塚及祠堂猶高顯整頓。表死後八十餘年,至晉太康中,表塚見發。表及妻身形如生。芬香聞數里。
    表子琮持四方珍香數十石著棺中,蘇合消疫之香畢備。
    從以上記載可以看出,劉表夫妻的屍體不但歷八十餘年沒有腐爛,而且在墓被掘開後,還有香味傳出很遠,據此可以推斷,其屍體不壞的原因,當與這防腐的香味有很大的關係。
    雖然說史料記載的各種近似傳奇的古代未腐屍體,由於早已淹沒於歷史的滾滾煙塵之中而無法詳考,但現代考古發掘中確也有類似的實例發現。
    晉義熙九年,盜發故驃騎將軍卞壺墓,剖棺掠之,壺面屍如生,兩手悉拳,爪生達背。
    史載卞壺被殺於東晉成帝鹹和三年,即公元328年。墳墓被掘在東晉安帝義熙九年,即公元413年,其間相距85年。在這樣不算太長的時間內,「面屍如生」當是可信的。但後面的記載「爪生達背」,也就是說入葬之後,指甲還在像樹根一樣不斷生長,以至到達於背,就顯然有些離奇了。
    歷史的滾滾車輪早已駛過了兩漢王朝,兩次的瘋狂厚葬以及由之引發的席捲八荒的盜墓之風,令後人發出何等沉重的感慨!但是,「前事不忘」能成為「後事之師」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