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盜墓傳奇 > 第29節:第三章 秦陵迷霧(6) >

第29節:第三章 秦陵迷霧(6)

    既然班固、酈道元等人的錯誤已遭反駁,那麼項羽等人在陵園內究竟破壞了什麼?
    也許用不著想像就可以知道,秦始皇陵園的地面建築,首先就成為項羽大軍洗劫和破壞的對象。那博大恢宏的寢殿、食宮、門闕、角樓等在兵燹中都無一倖免。幾千年後,人們站在這片遺址上,仍然能看到紅燒土和木炭混雜,殘磚碎瓦與草屑相伴的淒涼景象。同時,埋葬於地下的兵馬俑也在這次洗劫中深受其害。
    在考古勘探中,經過部分清理的陵園建築遺址,很少有金錢和青銅器物的發現。已發現的「樂府」銅編鐘、兩詔銅權、「驪山園」銅錘及戈、矛等兵器,都散見於陵園的堆積土中。秦俑坑內的青銅兵器,按理應當與兵俑的數量相等,有近百件之多,這個數量無異於一個大型的兵器庫,一旦得到這些兵器,便可立即裝備士兵,投入戰鬥。但現在看來,俑坑中的兵器所剩無幾,若結合兵馬俑被破壞的情形來看,坑中的兵器顯然是被擄去了。當年劉邦指責項羽「掘始皇塚,私收其財物」,無疑是指他搗毀從葬設施,並掠走陵園財物的暴戾行徑。
    關於項羽是否盜掘過秦始皇陵的爭論,似乎暫時可以告一段落。但是,歷史上企圖盜掘秦陵的仍大有人在。
    據史料載,後趙時的石勒和石虎,在盜竊戰國時的趙簡子墓失敗之後,來到了秦始皇陵。經過一番周密的鑽探之後,他們在封土以外的不遠處開始了挖掘。這次,他們的苦心沒有白費,鬼使神差,他們打開了通往秦陵地宮的墓道,取走了墓道門旁安裝的銅柱數根。正當他們進一步向地宮深入鑿挖時,被守陵人發現。兩人不得不含恨忍痛放棄了秦陵,背著銅柱落荒而逃。
    據當地村民說,清朝道光年間,秦始皇陵封土遭到了暴雨流水的衝擊,陵墓北面的半山腰間,也在暴雨衝擊中塌陷出一個很深的洞窟。這個洞窟被附近的岳家村一個老頭發現後,立即傳播開來。消息傳到了一個外號叫「白狼」的土匪頭子耳中,他立即率人以探測陵園為由進入洞窟,令所有入洞者大吃一驚的是,這個洞窟竟通入陵墓地宮。「白狼」對此大為興奮,命人取了大批的珍寶出洞後,溜之大吉。守陵人得知此事後,馬上報告官府,官府派人堵死了洞窟,隨之加緊了對陵園的看管,洞窟再未被掘。
    清朝滅亡之後,隨之而起的是軍閥混戰,陝西軍閥又一次派兵挖掘了秦陵,取走了地宮大批珍寶。
    以上記載和民間傳言,雖有證可據,但大多漏洞百出。依石勒、石虎兩人的力量,怎麼能輕易就打通了地宮隧道?項羽當年率領千軍萬馬,也對秦陵無計可施,二石難道是神仙不成?退一步講,即使是打開了隧道,依秦陵的堅固,作為支柱的銅柱兩個人怎麼能將其取下?別說「數根」,就是一根,恐怕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是「蚍蜉撼大樹」。再說,他們二人在表層又是鑽探,又是挖掘,守陵人竟渾然不覺,而待其進入隧道後,卻被守陵人發覺,這於情於理實難講通,莫非守陵人有「天眼」不成?所以,這一說法實難服人。
    「洞窟」的說法也顯荒唐。秦始皇幾十年處心積慮建成的堅固陵墓,怎會如此地不堪一擊?一陣雨水沖擊,就能衝出個大窟窿,讓人難以置信。更致命的是,這個洞窟居然能直接通入地宮。如果真是這樣,從秦至清,中間老天不知下過多少次暴雨,洞窟也不知出現過多少回,哪輪得上清朝的「白狼」搜取珍寶?恐怕陵墓內早已是空空如也。
    至於陝西軍閥的盜陵,既無時間,又無姓名,更無盜掘經過,自然只能理解為訛傳。
    可以肯定的是,秦陵作為一座超級天子大墓,自它建成之日起,歷代盜墓賊就對其虎視眈眈,也曾做過種種努力,但也只是留下幾個小小盜洞,在龐大的陵墓面前,顯得是那麼地微不足道,也並未對地宮構成真正的破壞。至於秦陵地宮門口是否有刀槍暗箭弩矢之類的射殺性武器,以防盜墓賊的入侵,達到「有所穿近者輒射之」的奇效,在地宮尚未打開之前,沒有人能說得清楚,但據秦陵鑽探人員透露,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