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盜墓傳奇 > 第5節:序章 殭屍復活(5) >

第5節:序章 殭屍復活(5)

    對於這座長沙國丞相墓的發掘,周恩來總理給予了特別關注和重視,當得知墓中除了三顆印章,其他器物全部被盜墓賊劫掠一空時,周恩來專門向國家文物局局長王冶秋問及此事,說:「現在還有沒有盜墓的人,全國墓葬破壞情況是否嚴重?」王冶秋回答說:「舊社會那些專門靠盜墓吃飯的人,長沙一帶稱『土夫子』,凡有點真本事的,基本都被各地博物館和考古部門收編了,成了現代國家工作人員,所以基本上沒有專門盜墓的人了。除了被收編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文物的流通渠道被截斷了。董老出任華北軍政委員會主席時,第一個命令是徵集革命文物令,第二個命令就是禁止珍貴文物出口。現在辦的文物商店都是國營單位,盜墓賊從墓中盜出的器物不敢拿來銷售。因為社會上已經沒有自由的流通渠道,中國的文物出不去,境外的文物販子又進不來,所以自新中國成立後,盜墓這個行業算是基本消亡了。」
    令周恩來和王冶秋都沒有想到的是,僅僅是幾年之後,隨著中國經濟改革的興起,消亡了幾十年的盜墓業再度還陽復甦,盜墓者借屍還魂,於華夏大地山野草澤中活躍起來,大顯身手,所向披靡。「要想富,去盜墓,一夜一個萬元戶」的誘惑,使越來越多的山野村夫,城市混混,地痞流氓,甚至道貌岸然的政府官員,紛紛加入到盜墓者的行列之中,企圖借挖掘地下古物一夜暴富。從關中大地到中原腹地,從燕山南北到長江上下,從作為古蜀王國的川境,到楚地的長沙、荊州,皆有盜墓者活躍其間。短短幾年間,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已是千瘡百孔,骸骨遍野,其盜掘規模之大,持續時間之長,被盜古墓之多,為二千年歷史進程中所罕見。盜墓者結成團伙,各有分工,有的挖土,有的望風,有的負責現代化設備的運用,有的則專門負責銷贓。其盜掘方法、技術、工具越來越先進和專業,如探尋漢墓由原來的洛陽鏟演變成重鏟,進入墓室搗土時用滾叉和撇刀,挖掘唐墓時用類似魯智深的月牙鏟的工具——扁鏟。再後來,盜墓者甚囂塵上,更趨現代化、智能化、集團化,探測墓葬動用軍用羅盤、探地雷達、金屬探測儀、氣體分析儀等等,大大縮短了以前靠經驗找墓、斷代等前期的工作時間。盜掘時則使用雷管、擠壓式炸彈。此種炸彈作為最先進的武器,本來是裝備到各集團軍陸軍部隊,從而避免了士兵在野外作戰時挖戰壕之苦。在野外作戰時,只要在前方幾米擲下一彈,就會出現一個幾米深的圓洞。洞內的土不是被炸飛,而是通過爆炸力,向四周擠壓,因而當炸彈爆炸後,洞外見不到一點土。一連幾個炸彈下去,就是一個深井。盜墓團伙認為此法用來盜墓,既省心又省力,於是開始普遍使用這一新式武器。若發現墓葬,只需幾個炸彈,即可穿透墓室,盜墓賊可輕而易舉進入滿藏金銀財寶的墓穴開棺取寶。開棺時的工具也漸漸鳥槍換炮,由舊時的刀劈斧砍,換為大型電鋸;運輸通訊也一躍而變為摩托車、汽車、手機。整個中國每年有千百座墓葬被以這樣的現代化方式盜掘一空。如位於浙江的鴉片戰爭抗英名將葛雲飛、《申報》主編史量才等名人的墓葬已被盜掘,清代「辮帥」張勳之墓在江西被掘,位於湖南長沙的晚清名臣曾國藩墓先後兩次被盜,盜墓者劈棺拋屍,墓內文物被劫掠、毀壞殆盡。
    據長沙和荊州市文物部門統計,截至2005年,僅長沙郊區、江陵八嶺山、荊門市紀山等省級和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中的大中型古墓,就有1300多座被盜掘,其中近1000座被徹底盜毀,大批文物流失或遭到破壞,損失極其慘重。最令人惋惜的是,1994年春,荊門市郭家崗1號戰國墓被盜掘,劈棺拋屍。墓主人為一楚國貴族夫人,時間比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女屍還要早,雖長眠於地下2300多年,但與馬王堆漢墓女屍一樣,保存完好,堪稱「稀世之寶」。然而,盜墓者為了從墓主的七竅中摳摸金器和玉器,竟對女屍百般作踐,女屍衣服被扒光,頭髮被撕掉,嘴被撬開,牙被敲碎,最後被拖埋到另一穴洞達一個半月之久。待案發時,整具屍體已腐爛不堪,文物價值喪失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