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盜墓傳奇 > 第4節:序章 殭屍復活(4) >

第4節:序章 殭屍復活(4)

    馬王堆西漢女屍的面世,被作為一種不可思議的傳奇故事於社會上廣為流傳,人們在為這神奇的防腐技術驚歎之時,也為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擊節叫好。一時間,全國升起了一股馬王堆熱,並引發了長沙一日數萬人湧入博物館觀看女屍的狂潮。隨著報刊與廣播的公開報道,以及由北京科影拍攝的《考古新發現》、《西漢古屍研究》等影片公映,國內外迅速掀起了一股形勢浩大的「馬王堆熱」。當時寓居長沙的毛澤東也被這神奇的考古發現所吸引,特地觀看了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帛書印刷品,並作為特別禮物,專門贈送前來中國訪問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在一浪高過一浪的馬王堆考古發現與參觀熱潮中,出於各方面因素的考慮,由國家撥款,在湖南省博物館專門建造一座豪華的分館和陳列室,以保存、展出馬王堆漢墓出土女屍與文物。馬王堆漢墓的發掘以及女屍的出土,作為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被載入史冊。
    遙想當年,長沙王吳芮與丞相利蒼同朝聽命,或同庭共事,一個為王,一個為侯,儘管暗中各懷主意或不可告人的心思,但表面上應當是和諧共處的,因而作為丞相夫人見過吳芮,或有更進一步的交往也屬正常。當時,追求長生不老和死後屍體不朽之術,已成為王侯將相和達官貴人生活的目標和夢寐以求的最高境界。於是防腐技術興盛,有的用玉,有的用藥草,有的用所謂的仙丹神藥之類,可謂招數迭出,五花八門。《後漢書·劉盆子傳》敘述西漢末諸陵墓被盜掘後的情形時說:「有玉匣殮者率皆生。」也就是說,凡用玉衣包裹屍體的皆不朽。但現代考古發現證明,所有用玉衣裹身的屍體,全部腐爛,無一倖存。相反倒是用衣物包裹屍體、並配以草藥等物防腐者,若棺槨封閉得當,大部分屍體會保留下來,且保存得相當完好,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女屍即為典型範例。
    長沙王吳芮死於漢高祖已亥五年(公元前202年),據考古發現所知,長沙國丞相利蒼死於呂後二年(公元前186年);利蒼之子死於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利蒼夫人辛追死於漢文帝十二年以後數年之間的某年。吳芮與利蒼之死相差16年,與利蒼夫人之死相差30餘年。既然當時的上流社會皆推崇長生不老和屍體防腐之術,想來作為長沙王的吳芮也不例外,一定是殫精竭慮,想方設法令人搜尋和研製。當他撒手歸天後,家人便用楚地一帶早已流行,時在長沙附近逐漸成熟的草藥混合技術作為防腐之術,為其屍體沐浴、噴灑、穿戴包裹、降溫、入殮、封棺、閉槨、覆土等等。當這一切完美無缺地一步步做完後,一具屍體便在幽深封閉的墓穴之內長期保存下來,並出現了下葬400多年後,墓葬被掘,棺槨打開,墓主吳芮仍「容貌如生,衣服不朽」的奇特景觀。若對比1700年後的利蒼夫人屍體出土時的狀況,此點當屬真實,且沒有什麼可以大驚小怪的了。
    同為長沙豪門出身,何以吳芮與利蒼夫人辛追的屍體在後人發現時完好無損,面目如生,而葬於同一塊墓地、相隔僅幾米遠的利蒼本人與兒子的屍體卻早已腐爛,只剩下殘骨碎渣?考古人員得出的結論並不複雜,利蒼之子是由於墓葬和棺槨本身封閉不嚴,封閉墓穴的白膏泥有明顯缺口,棺槨有裂縫所致。至於長沙丞相利蒼本人屍骨無存,則與墓葬被盜有關,若沒有盜墓賊的毀壞,屍體極有可能也同他的夫人一樣,會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
    湖南省考古隊員侯良等人在發掘長沙丞相利蒼墓時,發現了兩個盜洞。其中一個為四方形的洞穴,大小正好可容一人;一個為圓洞,裡面塞滿了雜土,若不仔細察看,一時還不大容易認出。這兩個盜洞出現於哪朝哪代,一時無法判斷。後來,發掘人員在盜洞土層中發現了一個瓷碗,經鑒定,這只瓷碗屬於唐代的產品,因而,盜墓者被斷定是唐以後、宋之前的人,而唐代的可能性最大。這樣認為的理由是,這只碗僅是一個極普通的生活用具,很難保存到宋代。何況唐代瓷碗保存到宋,已經算是有價值的文物了,深知文物之利的盜墓賊怎會輕易將其扔掉呢?所以,唯一的可能是唐代的盜墓賊,拿了這只平時在家中常用的瓷碗,作為打洞盜寶時喝水、進食之用,而用完之後隨意地扔之於旁側,走時也未帶走。至於墓葬系何人所盜,至今仍難有定論。當考古人員發掘到墓穴底部時,見棺槨早已散亂不堪,內中器物幾乎全被盜走,只剩一點殘骨和器物碎片,最大的收穫就是於散亂的棺材縫隙中,發現了利蒼為相封侯的三顆印章,從而揭開了馬王堆家族墓葬之中的墓主與時代之謎,這算是不幸之中的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