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魚羊野史·第3卷 > 6月17日 >

6月17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6月17日。1900年的這一天,八國聯軍攻陷大沽口炮台。1950年的這一天,中央音樂學院成立。1985年的這一天,美國Discovery(探索)頻道開播。

| 八國聯軍攻陷大沽口炮台 |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被全中國人民世世代代銘記、永遠在歷史教科書裡記載的國恥,它導致了中國歷史上數量最大的對外賠款。攻陷大沽口炮台是八國聯軍登陸後的第一戰,這段歷史大家在歷史課本裡都學習了很多,但實際情況並不是像歷史書裡寫的那樣,我們有多麼落後,落後就要挨打。雖然那個時候人們沒見過洋槍、洋炮,但作為一個政府年收入能達到一億兩白銀的世界經濟大國,中國被驚醒了以後就在武器裝備上開始奮起直追。實際上後來在軍備上不再呈現「大刀長矛對陣洋槍洋炮」那般落後的狀況了。甲午戰爭的時候,我們的陸、海軍單從武器裝備來講並不比日軍差,有的還要強一點兒。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我們正規軍隊的武器裝備也並不落後。當時的八國聯軍,除了德國,其他國家的武器還不一定有中國軍隊的好。中國軍隊當時裝備了德國最先進的德式重機槍、毛瑟連發步槍以及最先進的克虜伯大炮,比當時其他的什麼奧匈帝國、俄國、日本的軍隊裝備可能都要先進。

八國聯軍在打仗的時候彈藥都不夠,他們有一個報告,說平均要用四發子彈才能打死一個中國人,所以在打仗的時候要求士兵們節省彈藥,沒敢全面進攻。最後八國聯軍攻陷了大沽口炮台,打開軍械庫之後全都驚呆了,那裡面擺滿了嶄新的、塗著保護油的最先進的克虜伯大炮,還有大批當時最先進的毛瑟步槍以及數百萬發子彈。並不是因為我們落後才會挨打,實際上我們在軍備上一點都不落後,而是沒有戰鬥精神。中華民族並不是一個尚武的民族,不尚武的民族在有些時候是善戰的,比如說漢武帝時期、唐太宗時期。但是到了清末,整個國家腐朽,軍隊腐敗,士兵完全沒有戰鬥意志,在戰場上大家就是沖天亂放幾槍,然後扔下槍就逃跑了。

整個大沽口炮台戰役,我們一共只打死了不到十個八國聯軍士兵,這在人類戰爭史上都是很奇怪的現象。意大利曾經侵略過埃塞俄比亞,埃塞俄比亞人民拿大刀、長矛打死的意大利軍人都遠遠超過拿著最先進武器的清軍殺敵的數量。所以寫在歷史書裡的落後完全不是理由,我們的武器絲毫不落後,我們就是整個國家腐朽,民心士氣崩潰,士兵不勇敢,不尚武不善戰,完全就是摧枯拉朽一般被敵人消滅。後來八國聯軍攻打天津的時候,抵抗最堅決、打仗最勇敢的將領是清朝直隸提督聶士成。當時聶士成率領的清軍裝備就比八國聯軍還要先進,但是在當時那種混亂而絕望的情況下,聶士成最後竟以縱馬衝鋒這種近乎自殺的方式陣亡。那是因為此時的聶士成已經不想活了,仗打到這個樣子,作為一個軍人,稍微有一點兒血性的軍人,都會覺得這簡直是國家之恥、軍人之恥。

當時這個國家不團結到什麼地步?八國聯軍直到8月14日打下北京之時,一共才只有一萬八千人(到9月中旬才達到十萬人這一最高數字)。而中國這麼大一個國家,有這麼多的軍隊,竟然讓那麼點兒人的八國聯軍輕易攻佔了自己的國都。當時國內的大多數省份都不支持打仗,史稱東南互保。當時像兩廣、兩湖、蘇魯、閩浙等各省的巡撫、總督公開宣稱:中央政府一定要宣戰,那各省就保持中立。一個國家那些主要省份都保持中立,這仗還怎麼打,最後這些省份也就給清廷運來一兩萬支洋槍而已。我記得看過一個單子,說僅山東一省就有幾萬支洋槍,都是最先進的裝備。所以我們不缺槍、不缺炮,也不缺人,我們缺的是國家的團結和戰鬥精神。區區八國聯軍一共沒多少人,最後打到北京,導致中國拿出四億五千萬兩白銀賠款,這個錢可以把當時全世界最好的裝備都買下來。這些錢不用來戰鬥,最後卻用來賠款,可以看出當時的中國已經到了什麼地步。

| 中央音樂學院成立 |

1950年6月17日,中央音樂學院成立。中央音樂學院是中國最高的音樂學府。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不太重視音樂的國家,各種經書基本上都流傳下來了,連《易經》這麼艱深、複雜的經書都傳下來了,唯獨《樂經》,因為沒有人去保護它,最後失傳了。據說1936年12月初的時候,在西安曾經出土過一本《樂經》,當時的陝西省政府主席叫邵力子,是一個相當有文化的文人,他知道這件事,非常高興,準備看一下。可是這個時候張學良突然發動了西安事變,邵力子和蔣介石一起都被抓了起來,等邵力子再出來,已經過去了好長時間,那本《樂經》已經找不到了,所以至今為止也沒有人看過《樂經》。

儒家出現以後,樂就成了淫的同義詞,「正襟危坐」的「正人君子」怎麼能弄那些靡靡之音呢?所以音樂就成了最下層的東西,搞音樂的人從來不叫音樂家,而被稱作匠人。那個時候教音樂的地方叫教坊,「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教坊裡就是一些宮女去學學音樂,沒有人把它當成一個正式的教育去做,所以當時的音樂基本上就是在青樓裡流傳。

我們的音樂特別悲慘,我們曾經發明了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地震儀等,但這麼偉大的民族居然沒發明樂譜,就是沒有東西可以記載這些音樂,所以中國的那些音樂統統失傳。《霓裳羽衣曲》怎麼唱的不知道,《高山流水》怎麼唱的也不知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築是一個十三弦的大吉他,高漸離怎麼擊築不知道,荊軻的「風蕭蕭兮易水寒」怎麼唱也不知道,只知道調,就是A調,但是具體怎麼唱不知道。

我曾經看過文藝復興之前佛羅倫薩的文化大展,其中讓我最震驚的就是一本一本厚厚的樂譜。那時候還沒有五線譜,是用四根線表示的,也不是那個疙瘩的形狀,是菱形和方塊、三角,各自代表不同的時長。當時打開譜子以後,旁邊就有人在那兒站著,我說:「你是幹嗎的?」他說:「我能幫你把這個譜子唱出來。」那唱出來的旋律非常好聽。其實在文藝復興之前,中世紀的歐洲完全就是黑暗荒蠻的地方,但是人家把音樂記錄下來了,我們擁有這麼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卻連樂譜都沒有。

後來到元朝中國開始有了戲劇,當時有一大批知識分子發展了中國的音樂。在元朝的時候知識分子被打到最底層,很多知識分子只能去勾欄裡面給青樓寫歌謀生,中國的音樂才開始有了一些起色。因為知識分子去了,搞音樂的就不再只是一群匠人了。所以幸虧中國歷史上有個元朝,為中國的音樂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雖然在元朝的時候有了曲子,可是這些曲子還是沒有能夠傳下來。當時的戲劇大師關漢卿寫了那麼多折子戲,可是那些曲牌怎麼唱到現在誰也不知道,因為沒有譜子。在五線譜傳入之前,中國的京劇並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完整樂譜,一直都是師父教徒弟唱。所以自古以來我們中國的音樂以及音樂教學大概要排全世界最後一位,不論是荒蠻的非洲還是落後的波利尼西亞都有自己傳承音樂的方法,我們這麼文明的民族卻沒有傳承音樂的方法,也沒有人去歌頌和記錄音樂家。

中國的歷史課本到今天為止,每講完一個朝代,都要講到那個朝代的書法家,但從來都沒有記錄過一個朝代的音樂家。我們學到的歷史都認為中國沒有音樂家,也沒有人為音樂家塑像,像西方到處都是柴可夫斯基、巴赫、肖邦的塑像,我們沒有。所以說我們是在音樂上一窮二白的國家,民國的時候我們修了那麼多歷史,詩詞史、文學史、小說史、建築史都已經修過了,但沒有人修音樂史。所以中國是一個在音樂方面非常落後的國家。到新中國成立前,開始有大量音樂教育從西方傳過來,像留學回來的蕭友梅、冼星海等。那時中國才開始有了音專,在上海叫國立音專。美術當時也是從國外學來的,但是繪畫我們有輝煌的傳統。而中國的音樂教育從民國時候才開始,到了新中國建立的時候,政府開始大規模地推行音樂教育,後來才有了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成都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等。當時每個地方都有音樂學院,有美術學院,藝術教育非常好地開展起來了,我覺得這個是必須記在功勞簿上的。

中央音樂學院在所有的音樂學院裡是迄今為止成就最大、最權威的,它也應該位列全世界最好的音樂學院之一。中央音樂學院培養出了大批西方古典音樂人才,揚威全世界。其實北京還有一個中國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是教民族音樂的。

中央音樂學院的1978級湧現出許多知名的音樂家。各個學校七八級都是人才輩出的一屆,因為中國經歷了十年「文革」,「文革」期間不能高考,於是積累了那麼多屆的畢業生在恢復高考以後全部進入了七八級。所以七八級也是最難考的一屆,因為十屆畢業生考一屆,那屆同學中有的十八歲,有的二十八歲,有的二十九歲、三十歲。音樂學院的七八級誕生了蜚聲國際的大音樂家,包括譚盾、瞿小松、郭文景,還有成為大作家的劉索拉。譚盾因為給《臥虎藏龍》作曲,獲得過奧斯卡獎,也得過格萊美獎。所以到目前為止,中央音樂學院依然是中國最高的音樂學府,我很多同事都是那裡培養出的人才,包括三寶、汪峰,做流行樂的音樂人其實也有很多是中央音樂學院出身的。祝中央音樂學院生日快樂!

| 美國Discovery(探索)頻道開播 |

1985年的今天,美國Discovery(探索)頻道正式開播,探索頻道是我最熱愛的頻道之一。這樣的頻道只有在媒體空前強大的時候才能做出來,因為做這樣的節目成本是非常高的。上街拍點兒新聞對於電視台來講成本不高,做幾個綜藝節目也是容易的,但是探索頻道播放的那些東西,拍出來卻非常不容易。以前還是用膠片的時代,探索頻道光用來拍動物的那些膠片,都不是像電影一樣按尺算的。四百尺一本膠片,用八萬尺就能拍一部電影,他們拍攝的膠片都是按英里算的。因為動物是不聽導演指揮的,拍人的節目,再怎麼著成本也不會太高,而拍動物的不行。動物在那兒待著你就得開始拍,你不能等它動了再開機,那樣就來不及了,你要一直開著機瞄著它,它一動,你就要趕快追著走。

探索頻道裡那些導演、攝影師的素質之高簡直令人叫絕。大家用過相機都知道拍攝時的焦點問題,即使你拍人的話,如果不給你準備的時間,讓你迅速拍,你都不一定能拍實。拍攝動物時可不能先讓動物擺個姿勢,咱們拉個皮尺到獅子鼻子前頭說:「這個焦點好,對好了,別動。」一隻鷹突然間從空中急轉直下,你就要趕緊跟上,這是要用長焦來拍攝的,長焦景深非常小,稍微一動就虛了。可是那麼多探索頻道的片子,不但焦點實,而且漂亮極了。所以各位攝像一定要立下志向,哪天有機會能去探索頻道當攝像,到非洲去拍攝。

除了動物、自然類的節目,這個頻道還有軍事節目,軍事節目的拍攝成本也非常高。探索頻道裡後來還有一個子頻道,就叫Research Channel,我在美國的時候,平時如果沒有重大新聞,我家電視就固定在195台,即Research Channel。這個頻道在講每場戰爭的時候,都要把戰爭的場景重現一遍,不但要用3D技術,還要製作各種各樣的服飾,而且還需要一堆人穿著當時的軍裝把當時戰爭的場景給你演一遍。所以探索頻道應該算是美國乃至全世界所有電視頻道裡成本最高的,但是它依然盈利,依然是被千千萬萬的喜歡探索、喜歡發現這個世界的人熱愛的一個頻道。祝它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