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魚羊野史·第5卷 > 10月18日 >

10月18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10月18日。1922年的這一天,享譽全球的BBC(英國廣播公司)成立;1963年的這一天,香港中文大學正式開學;2008年的這一天,著名導演謝晉去世;今天還是大美女周迅的生日,生日快樂!

| 享譽全球的BBC成立 |

1922年10月18日,BBC正式成立。當時BBC應該算是英國第一家正式的廣播電台,後來又成為英國第一家電視台,現在BBC的新聞頻道已經覆蓋全球。大家知道,美國的絕大多數媒體都是私營的,而歐洲大陸的很多媒體都是國有的。英國這個國家很奇怪,雖然地處歐洲,但很多時候都和別的歐洲國家不一樣。比如說,英國的很多大學都是國家來扶持的,但你還是要保持獨立,像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你說它倆到底是屬於國立大學還是私立大學,其實比較模糊。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裡面有很多學院,有的是由國家資助的,有的就是私立的。BBC的體制也是如此,名義上說是國家資助,其實主要的錢都是人民出的。英國政府為了BBC還設了一個專門的收費項目,就是電視收視費。這個收視費跟我們的有線收費還不一樣,不是說大家交費以後就可以看好幾十個頻道,英國的這個收視費其實就是專門為了BBC設立的。所以BBC的錢實際是全英國人民出的,相當於一種變相的稅,也就是電視稅。

BBC雖然是接受英國政府財政資助的媒體,但是據說為了保持其獨立性,BBC專門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委員會。這個委員會通常由一些德高望重的人組成,換句話說,就是人民比較信任的人,有十來個,這些人基本上代表民眾和國家的利益,所以很長時間以來,BBC都是在全世界最有威望、最有公信度的媒體。但是近幾年來,大家也都看到了有關BBC的新聞,BBC陷入嚴重的危機,連續出現了各種新聞媒體的道德問題,其實嚴格來說,應該是嚴重的罪行。這樣嚴重的問題曾經連續出現了兩次。

一次是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爆出了BBC主持人性侵幼童的嚴重事件,還出現了BBC包庇自己的主持人的問題。英國政府大概在二十年前就對此展開了調查,但是BBC為了自己的名譽一直在包庇這件事兒。前幾年還傳出BBC裡有著名主持人和高管等組成的性侵團伙,這個事件當時成了英國最最嚴重的事件,其力度堪比教會爆出來的那些醜聞。

還有一次是前兩年BBC爆出的一個重大的媒體道德問題。一個主持人在某欄目上說女王曾對政府為何沒有逮捕激進穆斯林教士哈姆扎表示關注。這個言論一出就在英國引起了軒然大波。大家知道英國從君主立憲開始,尤其是戰後,女王已經僅僅是一個國家的象徵,按照英國的傳統以及規定,女王是不能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的,在任何時候都不行,就算你有立場,你也不能表明說我喜歡這個、我不喜歡那個,所以女王是不能說這樣的話的。退一步講,即使女王這樣說了,媒體也有道德和義務不把它公佈出來。這位BBC的主持人為了顯擺一下自己,就把這話給說出來了,結果在英國引起了軒然大波,後來這位主持人先是道歉,後被開除。總之這幾年,BBC給人的感覺是在急劇地往下走,總裁也是換來換去。BBC要想恢復曾經有過的那種光榮以及信譽,我覺得還要很久。

| 香港中文大學正式開學 |

下面說一說1963年創立的香港中文大學,1963年的今天,香港中文大學正式開學。我從小生長在教育世家,小時候就經常聽到家裡人提到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應該是香港最最重要的大學之一,無論怎麼給香港的大學排名,前三名當中一定會有香港中文大學,有段時間它能在香港排第一,最近這幾年好像都排在第二或者第三。

在香港中文大學創立之前,香港只有一所大學,就是香港大學。當時香港還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當年在所有殖民地統治區推行的教育政策都是「一所大學」的政策,所以香港長期以來,大概從清末開始到20世紀60年代,就只有一所香港大學。當年新加坡、馬來亞、印度等也一樣,新加坡只有一所新加坡大學,馬來亞只有一所馬來亞大學,印度也只有一所大學,叫德裡大學。當年英國對它的殖民地非常明確地採取了「不同種族、不同待遇」的政策,凡是由白人構成的英國殖民地,比如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就相當自由,他們自己可以辦大學,可以干各種各樣的事情。因為英國人覺得白人就是自己人,只是他們到了美國、到了加拿大、到了澳大利亞、到了新西蘭而已,所以英國人對這些殖民地的管理相當寬鬆,你想建大學,大學的頭兒是誰,都無所謂,英國人也沒說非要總督來當校監。可是對所有不是白人構成的殖民地,比如說印度、馬來亞、中國香港等,英國人是有嚴格控制的,他就不允許你自己搞各種各樣的教育。我們曾經講過新加坡的南洋大學的血淚史,南洋大學當時是在南洋的華人為了保持華人的文化和傳統而創建的,結果南洋大學被英國殖民地政府瘋狂地打壓,一直到新加坡獨立以後,南洋大學還是沒能堅持下來,最後不得不關閉。

香港最初就只有一所香港大學,到1963年的時候,香港中文大學創立。那時候印度早已經獨立了,馬來亞也已經獨立,整個世界正在掀起風起雲湧的殖民地獨立風潮。英國對各個殖民地的控制已經遠遠不如戰前,所以那個時候各地就開始風起雲湧地建大學。香港今天的主流大學一共有七所,這幾所大學基本上都是在20世紀60年代建立起來的。當時雖然英國殖民地政府同意這些殖民地自己建大學了,而且也能得到政府的資助,但是對這些非白人建立的殖民地大學的校監是有要求的,必須由殖民地政府的總督來兼任。大家知道,校監就是學校校務會議主席,相當於私立大學的董事長。一般政府資助的大學沒有董事會、董事長一說,最高的管理人員就是校監。校長是管學校的正常運營的,而負責做出最高決定的就是校監。英國政府規定這些殖民地大學的學生最後要由校監授予學位,意思是不管你在哪兒受的教育,最後到拿學位的時候,還是由總督授予你,告訴你,這是我英國人給你的學位。當時英國所有非白人建立的殖民地大學的校監都是殖民地政府的總督,像中國香港、馬來亞、印度等,只有澳大利亞、新西蘭這幾個白人殖民地的大學可以自己找人當校監。由殖民地政府總督當校監的這個傳統,在香港回歸以後,就變成了由特首來做校監,所以香港現在各個大學的校監就是現任香港特首,最後的學位也是由特首來授予。關於這個問題在這兒我要說一下,香港在殖民地總督做校監的那麼多年當中,好像大家都沒有什麼意見,都覺得這個正常,現在變成了特首做校監,很多媒體就有各種各樣的議論。我覺得這件事情其實可以討論,因為現在人類社會已經進入21世紀了,大學應該怎麼辦,大學應該是什麼樣子的,這些問題都可以探討。

香港中文大學是到目前為止在香港七所大學當中唯一有諾貝爾獎獲得者執教的大學,而且還不是一兩個,最多的時候好像有四五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執教。還有許多特別特別著名的學者都是香港中文大學的畢業生,著名教授丘成桐是國際著名的大師級人物,就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高錕也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獎,著名的華人科學家楊振寧教授也是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的名字中雖然有「中文」兩個字,實際上絕大多數院系都是用英文授課的,只有中文系、中國文學用中文授課。

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並稱香港最好的三所大學,這幾年大量的內地高考狀元紛紛去了香港的這三所大學,他們給的獎學金確實很高,好像香港中文大學最高的獎學金差不多有五十八萬港幣,內地還沒有大學能給出這麼高的獎學金來。最後再說一句,如果內地學生想到香港中文大學讀書,其實不需要特別的考試,有兩種途徑可以去。一種是直接參加高考,香港中文大學可以參加大陸高考的提前錄取,直接用高考成績申請就可以;還有一個途徑是不參加高考,而是參加其他的國際考試,比如說美國的SAT(學術能力評估測試)等,你可以以國際學生的身份申請香港中文大學。

| 中國第三代導演謝晉去世 |

2008年的今天,謝晉導演去世。說起謝晉導演,特別年輕的人可能並不太熟悉,但是如果回頭看看中國的百年電影史,迄今為止中國電影行業比較公認的以及國際比較公認的中國最偉大的導演、代表中國電影最長時間的導演、始終奮戰在第一線的導演就是謝晉。謝晉導演應該算是中國第三代導演的代表,他比今天的第五代以及後面的導演,從持續的時間、作品的力度到作品的數量,都要遙遙領先。中國的第三代導演是以謝晉為首的,基本上都是解放前在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讀電影專業、新中國成立後走上影壇的這些導演藝術家。第四代導演大部分是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基本是新中國成立後、「文革」之前的那一批導演,比如說謝飛導演、鄭洞天導演等。第五代導演是「文革」以後電影學院、戲劇學院重新開始招生,主要是78級的這一大批導演,像陳凱歌導演、張藝謀導演、田壯壯導演,他們都屬於第五代導演。

謝晉導演在抗戰期間就讀於國立戲劇專科學校,當年隨學校輾轉四川、重慶,後來又回到南京復校,師從曹禺、洪深等眾多大師,謝晉導演當年的證婚人就是大師洪深。新中國成立以後,從獻禮片開始,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第五代導演崛起之前,謝晉導演一直都是中國影壇最最重要的大師級人物。「文革」前全國人民幾乎都看過的電影《女籃五號》《舞台姐妹》《紅色娘子軍》等,這些都出自謝晉導演之手。《舞台姐妹》在國際上得過很多很多獎;《紅色娘子軍》在中國更是家喻戶曉,台詞大家都能背下來。「文革」以後到改革開放初期的幾部重量級電影也都是謝晉導演執導的,像《天雲山傳奇》《牧馬人》《芙蓉鎮》等。《天雲山傳奇》算是新時代來臨之際第一部振聾發聵的作品,無論從藝術的角度,還是從時代的角度,都是當時極其重要的作品,非常非常深刻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很多現象。在這部電影中,謝晉導演用的手段在當時的中國電影界很少見,他以三個女人的交錯回憶,詮釋出一個男人的生活經歷和成長過程。《牧馬人》和《芙蓉鎮》也是重量級的電影,著名演員姜文就是從《芙蓉鎮》這部影片中脫穎而出的。還有另一部反映戰爭的但是充滿人性化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也出自謝晉導演之手。

謝晉導演在當時對自己的電影其實也有很多無奈。像《紅色娘子軍》,本來謝晉導演想表現的是吳瓊花和洪常青之間深深的愛情,結果電影拍出來卻變成了友情。謝晉導演每次看到這段都會低頭不語,因為本來他想表現的是戰火中美好的愛情,但是在那個年代,談愛情太俗了,於是吳瓊花和洪常青之間美好的愛情就只能成為革命的友誼。《舞台姐妹》這部片子反映的是謝晉導演所熟悉的生活,謝晉導演自己從小就愛唱戲、看戲,所以他在《舞台姐妹》一片中展現出的舞台充滿了自己人生的積累。在《舞台姐妹》的最後一場戲中,應該表現的是我們應該做什麼樣的人、唱什麼樣的戲,結果公映的時候卻被改成了今後要認真改造自己,唱一輩子革命的戲。其實應該這樣說,全世界的導演都身處不同的時代,大家都會受到不同的限制,包括美國導演,雖然沒有這方面的限制,但也會有製片人、票房、市場等方面的限制,蘇聯導演也會受到不同的限制。電影是非常大眾的藝術,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導演,都要受到很多很多限制,謝晉導演也不例外。

當然謝晉導演的電影作品也一直受到各種各樣的爭議,像《女籃五號》剛出來的時候就被批評為推崇「金牌主義」,有人就說我們應該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怎麼能為了金牌那樣去爭呢?還有後來的《天雲山傳奇》《牧馬人》《芙蓉鎮》這幾部片子也被當時上海最著名的影評人鍾惦棐批評過。鍾惦棐先生是著名作家阿城的父親,是中國老一代最最著名的影評人,我記得他當年就曾在報紙上質問謝晉,比如為什麼《芙蓉鎮》裡面那個書記是一個道德敗壞的人,要在床上偷偷摸木頭雕的女人?為什麼《天雲山傳奇》裡那個迫害羅群的人會打老婆?為什麼要在電影裡把這些人都描繪成道德敗壞的人,而不去追究時代的原因?鍾惦棐先生提出了很多非常尖銳的、深刻的問題,但是我相信謝晉導演已經做了最大努力,他身處當時的時代,最重要的是讓電影能夠公映,能讓更多的人看到,只有這樣才是一個負責任的導演。

謝晉導演一生獲得的榮譽無數,但他的家庭生活可以用「悲慘」兩個字來形容。謝晉導演一共有四個孩子,三兒一女,其中兩個兒子生下來就是智障,謝晉一生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來幫助這兩個兒子,但其中一個還是在三十多歲的時候去世了。謝晉導演唯一正常的兒子,唯一繼承了他的衣缽做了導演的兒子,就是他的大兒子謝衍,也是英年早逝。總而言之,謝晉導演的生活是非常讓人慨歎的。紀念謝晉大師!

| 周迅生日 |

今天還是大美女周迅的生日,她也是我的第一部電影《那時花開》的女主角,和我有深厚的友誼,大美女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