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魚羊野史·第5卷 > 9月8日 >

9月8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9月8日。在1504年的這一天,米開朗琪羅著名的雕塑作品大衛像正式展出;1951年的這一天,四十八個國家在舊金山和日本簽訂《舊金山和約》;1995年的這一天,張愛玲去世。

 | 米開朗琪羅的著名雕塑作品大衛像正式展出 | 

我們首先來講講全世界人民都如雷貫耳的米開朗琪羅的著名雕塑作品大衛像。大衛像我親眼去看過一次,在這之前我曾經多次到過佛羅倫薩,但每次去都下不了決心去看大衛像,因為去看雕像的人永遠都會在外面圍著整個街區排上好幾圈,所以你要想親眼看到這個雕像,那就得忍受排長隊的痛苦。如果是夏天去意大利,這隊根本不能排。因為佛羅倫薩特別熱,一想到在這兒站三個小時,就為了看大衛像,真是受不了。我還專門問過這些排隊的人,我說:「這裡邊還有什麼別的東西嗎?」人家說:「沒有啊,就是一尊大衛像。」我還問:「你們就為了看一尊大衛像,竟然要排三個小時的隊?」我年輕的時候旅遊就感覺自己有點兒急功近利,可能很多人都是這樣。尤其在咱們中國,恨不能在一個地方把全世界的藝術品都擺一塊兒,很多人都是東看一眼,西看一眼,到一個地方就是趕緊照相,照完相就走了,所有人都沒有耐心去仔細地觀賞什麼。我年輕時也覺得自己很浮躁,但隨著年齡的慢慢增長,心態就會平和很多。到後來也不知道第幾次去佛羅倫薩,我還是覺得應該去看一看大衛像,於是就專門排隊去看了。

前面我講過,藝術可以分為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說實在話,我個人還是對時間藝術更加喜歡,而且也還算比較瞭解,像音樂、電影、戲劇、文學等,都可以算是時間藝術。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的變化是有節奏的。可是對於空間藝術,像繪畫、雕塑、建築等,我本人是非常愚鈍的,所以去看大衛像,從上到下看半天,也沒有看出來好在哪裡。我覺得可能是因為那個時代偉大,在文藝復興時期創作出來的這些東西,跟之前確實有很大的不同,但我對這些東西確實沒有感覺。從1504年米開朗琪羅完成大衛雕像開始,到現在有那麼多的雕塑、繪畫作品,包括大衛像、維納斯像,還有那個《蒙娜麗莎》,我怎麼看也不知好在什麼地方。所以我這個人比較愚鈍,只能看出那個時期的創作和之前有明顯不同,但好在哪裡看不出來。

佛羅倫薩是當時文藝復興的中心,大家去佛羅倫薩最重要的就是要去看看文藝復興時期留下來的這些偉大作品,除了大衛像,佛羅倫薩還有好多的博物館。如聞名世界的烏菲茲美術館,裡面有文藝復興時期許多優秀的繪畫作品。我個人特別建議大家去佛羅倫薩看看那個樂譜博物館,裡面保存著各種各樣的樂譜。除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樂譜,還有大量文藝復興之前的以及更早時期的,我去看了以後特別感動。意大利這個國家其實比我們遭受的戰爭多得多,而中國始終是一個保持著統一的大帝國,我們當年也有輝煌的音樂歷史,但是大量的東西到今天都失傳了。我們說了半天的《霓裳羽衣》《高山流水》這樣的東西,其實連古人究竟怎麼唱的都不知道。我們根本就沒有樂譜,每次都只能用文字寫出來。可人家佛羅倫薩的博物館裡展出的譜子卻如此豐富,當時人家就是四線譜,有菱形,有三角,不是後來的小疙瘩,我猜菱形可能是一拍,三角一半可能是半拍。博物館裡的很多志願者也讓我特別感動,觀眾在那兒看的時候,這些志願者可以為你唱出樂譜上的音樂,聲音極為優美。這些年輕的志願者,在演唱這些古老的音樂時也充滿了驕傲,那是佛羅倫薩最美好的音樂,一聽就會讓人特別感動,特別能淨化心靈,我建議大家有機會去參觀一下這個博物館。

在佛羅倫薩、羅馬都有米開朗琪羅的作品,他當年畫了大量的教堂穹頂上的巨幅畫。我當時還經常想,這一幅穹頂畫要畫好多年才能完成,整天這樣仰著頭畫,脖子能受得了嗎?好像最後米開朗琪羅的脖子確實是出了問題。畫作的主題都是上帝,但這些畫家在畫這些上帝的時候是不是懷著對上帝美好的敬仰,也很難講。其實文藝復興最重要的就是這些人開始有自由、獨立的思想,包括米開朗琪羅、達?芬奇、拉斐爾三傑。那時候教會特別有錢,於是就給了米開朗琪羅、拉斐爾一大筆錢,讓他們去畫教堂的畫。這些人拿到錢以後就會去畫畫,但他們有時候也會有點兒偷懶,每次一偷懶,教會就會催他們:「快畫!快畫!」這些人也很有辦法,就說:「你不要總催我,你再催,我就把你的臉畫成猶大!」因為反正也沒照片,誰也不知道猶大長啥樣,所以誰再催,猶大就會畫成誰的模樣。我記得還有人專門介紹說,那個穹頂畫中有一個聖人,說那是米開朗琪羅的好朋友,反正大家也不知道那些聖人長啥樣,於是他就把自己的好朋友畫成了一個聖人,來表達一下自己的感情,特別有意思。總而言之,文藝復興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時期,在意大利,尤其是在佛羅倫薩,大家都能感受到那個民族對他們的文化的熱愛,而且他們的文化也確實傳承了下來。

 |《舊金山和約》簽訂 | 

下面說一說前兩年非常熱的、在新聞中經常被提到的《舊金山和約》。《舊金山和約》正式的名字叫《舊金山對日和約》,因為它是在舊金山簽署的,所以人們習慣上稱它為《舊金山和約》。1951年的今天,四十八個國家在舊金山和日本簽訂了一個和約,也就是說要和日本結束所有的戰爭狀態,因為這四十八個國家在二戰期間都曾向日本宣戰。從國家的法理上來說,同日本結束戰爭狀態和日本投降這不是同一件事。即使你投降了,我也還要懲罰你,你還要賠償我,我還要佔領你,不是說光你投降了這事兒就算完了。1951年正式簽訂的這份《對日和約》,等於是各國宣佈正式終止對日本的戰爭狀態,這個和約簽署以後,各國對日本的佔領也宣告正式結束。

 在《舊金山和約》中規定了各種各樣的細節。當時中國並沒有被邀請參加這次和會,當然也就沒有簽署這個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始至終被排擠在舊金山和會之外。對於這種極端荒謬的做法,我國政府發表聲明表示了強烈的譴責,並明確表示《舊金山和約》是非法的、無效的。大家想想1951年是什麼時候?朝鮮戰爭在1950年6月爆發,到1951年春天,朝鮮戰爭中最重要的戰役剛剛打完,然後大家都僵持在那裡。這個時候世界各國基本上分成了兩大陣營,這邊是支持朝鮮一方,那邊是反對朝鮮一方。日本當時作為美國在朝鮮戰爭中最重要的後勤供應基地,可以說是美國重要的橋頭堡。《舊金山和約》對日本來說已經是非常寬大了,戰後的全面軍事佔領狀態宣告結束,雖然後來美國繼續佔領琉球群島(也就是沖繩)等地達二十一年之久,但實際上已是托管。

《舊金山和約》很多國家最後都沒有簽字,除了中國,還包括蘇聯、印尼、緬甸等多個國家。各國不簽字的原因都是覺得這個協議自己不滿意,像印尼、緬甸等都是如此。實際上緬甸在整個獨立的過程中對日本的感情跟別的國家還不一樣,它是比較親日的。這些國家後來又和日本單獨簽訂了一些協議。日本在《舊金山和約》中獲得了很寬大的政策。《舊金山和約》實際上就是一次由美國單方面主導的在戰後對日本的片面總結算,就是說到這兒為止,美國等國與日本的所有的戰爭狀態都宣告結束了。

  | 文壇怪才張愛玲去世 | 

1995年的這一天,文壇怪才張愛玲去世。張愛玲在早期的時候並沒有那麼出名,到後來她在文壇的名氣卻越來越大,到今天可以說已經是如日中天。我覺得這主要還是因為,在文學大師輩出的時代,實際上是各領風騷三五年,但當文學進入了平庸時代,在沒有大師的時候,人們就開始不斷地從故紙堆裡挖出這些著名作家。最大的問題是大家眼前沒東西可看,現在雖然每年有那麼多小說發表,有那麼多書出版,但也不知道哪部作品值得大家拍個電影,於是還得去拍當年的《色?戒》,甚至更久遠的。張愛玲確實有很多作品是非常優秀的,包括我自己很喜歡的《沉香屑》《傾城之戀》等,還有大家很熟悉的《半生緣》。《傾城之戀》和《半生緣》都拍成了電影,包括大家原來最不熟悉、最沒名氣的小說《色?戒》,被拍成電影之後也大放異彩。李安導演特別愛挖掘各種小說的題材,《臥虎藏龍》這部小說發表了幾十年,一直都沒有在武俠小說裡佔有一席之地,被李安導演挖出來了;《色?戒》也不是張愛玲最好的作品,但是也被李安導演給挖出來了。當年《斷背山》在美國也不是非常著名的,只是個短篇小說,沒有特別風靡,也是被李安導演挖出來了。李安導演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導演,張愛玲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作家。

按我們正常的邏輯來判斷,很多作家在抗戰時期都為國盡忠守節,很多人逃難逃到了大後方,包括北京的大批知識分子都跑了,但當時北平和上海也各留了一位著名作家,一位是留在北大後來又去了上海的周作人,還有一位就是張愛玲。周作人當時是娶了一個日本老婆,周作人覺得自己就是半個日本人,所以留了下來。張愛玲嫁給了一個大漢奸,叫胡蘭成。(胡蘭成)也是一位作家,但是在汪偽政府中做到了很高的官,後來還做了宣傳部副部長。在張愛玲的小說《色?戒》中,大家能明顯看出來她對包括胡蘭成在內的漢奸們的那種複雜的情感。張愛玲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繼續留在了上海寫作,她還曾經和大批作家一起被組織去參觀土改,去參觀新中國的建設。

張愛玲是沒落貴族出身,其實她對新中國並沒什麼感情,張愛玲本身就是性格很扭曲的一個人,當然沒落貴族通常都會出現這種扭曲性格。張愛玲的母親是李鴻章的外曾孫女,她的爺爺是張佩綸,都是晚清的高官,但是張愛玲的爸爸是典型的紈褲子弟、敗家子。後來家裡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變故,張愛玲的母親和姑媽跑去英國讀書,張愛玲從小就離開了媽媽。在她媽媽走後,她爸爸又娶了一個老婆,結果這個後媽虐待她,她後來又逃到自己的親生母親那裡。所以張愛玲在整個成長過程當中,可以說是經歷了各種不幸。由於她的出身還算是貴族,當時民國時期其他的女作家就寫文章諷刺她,大家知道那個時期的女作家是非常愛吃醋的。她們說:「如果張愛玲這種家世也能算貴族,那就相當於你往太平洋裡扔了一隻雞,然後在上海的人都說我喝到雞湯了……」那意思就是她那身世早就完全被忽略不計了。

在沒落貴族家庭成長,曾經嫁給過漢奸,對新中國又完全不能融入,在這樣一種扭曲狀態下生活的張愛玲,最後離開了內地,來到了香港。張愛玲剛到香港的時候非常艱苦,那時候不光是她,人人都很艱苦。張愛玲逃到香港以後,只能靠寫劇本生存。她寫了好幾十個劇本,還寫了一些小說。最後張愛玲又去了美國,嫁給了一個德裔美國人。此人比她大了二三十歲,婚後不久就因中風而癱瘓在床,直到去世。所以張愛玲的一生都不是很幸福,直到最後去世都是孤苦伶仃的一個人。但在她生命的最後二十幾年,她的名氣越來越大。她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就不再發表作品,但在這之後就有各種人出她的全集,把她的作品拍成電影,包括《傾城之戀》《半生緣》等,張愛玲越來越火。但是她在最後這二十幾年一直住在洛杉磯的一個特別閉塞的地方,閉門不出,也不和周圍的人打交道。她自己也沒有什麼親人,根本也沒人去關心她、照顧她。她在去世以後,還是鄰居發現屋裡沒有了動靜才去敲門,結果發現張愛玲早已孤苦伶仃地死在了自己的寓所裡。為她悲涼的命運長歎一聲!當然優秀的作家經常都是過著這樣的人生,一個幸福的人可能也寫不出這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