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遇人不淑」只能出自已婚女性之口 >

「遇人不淑」只能出自已婚女性之口

「遇人不淑」是一句日常口語,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頻率很高,不過有些男人也會感歎自己「遇人不淑」,沒有遇到合適的淑女。這真是天大的誤會!「遇人不淑」只能出自女性之口,而且還必須是已婚女性,只有她們才能歎息「遇人不淑」,沒有嫁一個好丈夫。

「淑」是善良、美好的意思,偏重於道德界定。在今人的概念中,淑女是指那種氣質優雅、性格文靜的女子,殊不知這是誤解,「淑女」是指善良的女子。古代對官員妻子的誥封有「淑人」的封號,屬三品,即是從道德上的肯定,心地善良,跟相貌同樣沒有任何關係。

「遇人不淑」一詞出自《詩經·中谷有蓷》,原詩為:「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離,嘅其歎矣。嘅其歎矣,遇人之艱難矣。中谷有蓷,暵其脩矣。有女仳離,條其嘯矣。條其嘯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濕矣。有女仳離,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蓷(tuī)是益母草;暵(han)是晾曬;仳(pǐ)離特指婦女被遺棄而離去;嘅通慨,歎息;脩(xiū)本指乾肉,此處意為乾燥;條是長的意思;嘯(xiao)通嘯,號呼哀痛的聲音。這首詩是對一位棄婦的同情之作,略譯如下:山谷中有一棵益母草,曬得都乾枯了。有一個被拋棄的女子在聲聲歎息,歎息嫁人的艱難有誰知道,歎息「遇人不淑」,沒有嫁給一個好丈夫,如今追悔莫及,終究已經晚了。

這就是「遇人不淑」的原始出處,並非可以用在任何人頭上,用到任何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