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因緣」共有十二種 >

「因緣」共有十二種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把有緣分叫作「因緣」,使用得頻率高了,就把它當成一個熟語,不再追究它背後的含義了。

「因緣」本是佛教用語,使事物生起﹑變化和壞滅的主要條件為因,輔助條件為緣。更直觀地說,引出結果的直接原因叫「因」,外來相助的間接原因叫「緣」。譬如一朵盛開的花,種子是「因」,使種子生根、發芽、開花所必需的土壤、陽光、水分等等就是「緣」。

「因緣」也就是「緣起」,即「因緣生起」的略稱。「緣」的意思是關係或條件,「緣起」即諸法由緣而起。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生起變化,都有相對的互存關係或條件,佛教常用「此有則彼有,此生則彼生,此無則彼無,此滅則彼滅」來說明緣起的理論。

在佛教理論中,「因緣」共有十二種,稱作「十二因緣」,也稱作「十二緣起」,是由十二支前後剎那無間相續之法依次緣起。

一、老死。包括老、死、憂、悲、苦、惱等人生生來相隨、無法免除的痛苦事實。

二、生。這是「老死」的源頭,沒有生何來老死?

三、有。即「存在」,是「生」的源頭。

四、取。即執著的意思。

五、愛。是執著的源頭,也是現實界的根源。

六、受。即「感情」,由外界刺激而引發。

七、觸。即感情之所依。

八、六入。又叫「六根」,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六根清淨」的「六根」,具體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根」是「觸」所依賴的感覺器官,也是一切愛慾緣起的條件。

九、名色。「名色」是五蘊的總稱,受、想、行、識四蘊為名,色蘊為色,總稱「名色」。「名色」可以理解為整個生命體,乃是「六根」產生的基礎。

十、識。即「認識」。

十一、行。即「業」,造作、行為。

十二、無明。無知的意思。「無明」為一切煩惱之根本。

佛教理論認為,擺脫了這「十二因緣」,即可出離生死而證得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