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眼中釘」的「釘」是比喻兩個壞蛋 >

「眼中釘」的「釘」是比喻兩個壞蛋

「眼中釘」和「肉中刺」連用,比喻最痛恨的人或事。「肉中刺」好理解,肉裡面紮了一根刺,可以想見有多疼,多麼急著拔出去;那「眼中釘」又是什麼意思呢?

「眼中釘」的典故出自兩個壞蛋。一個是五代十國時期後晉的趙在禮。趙在禮是歷史上有名的大貪官,凡他所到之處,無不大肆搜刮。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做官時,因為太過貪婪,因此當得悉他即將調到永州的時候,百姓無不歡欣鼓舞,奔走相告道:「眼中拔卻釘矣,可不快哉!」把趙在禮視為扎進眼中的釘子,可見百姓們對這個大貪官是多麼痛恨!沒想到趙在禮小肚雞腸,聽到百姓這個說法後大怒,向朝廷申請留任宋州。留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佈告全州,強令每戶每年交納一千文錢,稱「拔釘錢」,當年就搜刮了一百萬文錢進賬。

另一個壞蛋是北宋時期的丁謂。宋真宗時,寇準是宰相,丁謂對寇准畢恭畢敬,有一次大臣們一起吃飯,寇准一不留神,鬍鬚被羹湯浸染,丁謂立馬站起來,小跑到寇准面前,用手慢慢地拂拭寇准的鬍鬚。拂拭乾淨之後,寇准大笑著說:「參政,國之大臣,乃為官長拂鬚邪?」意思是參政是國家的大臣,不是讓你來為長官拂拭鬍鬚的。在座的大臣們都笑了起來,丁謂面紅耳赤,羞愧難當,從此對寇准懷恨在心。這就是「溜須」一詞的來歷。真宗朝有五個小人,號稱「五鬼」,丁謂即其中之一,不僅壞事幹絕,還進寇准的讒言,導致寇准罷相。因為丁謂姓丁,所以京師中的民謠說:「欲得天下寧,當拔眼中釘;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丁謂和寇准生前身後的評價就是這麼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