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猩紅」跟猩猩有關係嗎 >

「猩紅」跟猩猩有關係嗎

「猩紅」是一種顏色,即鮮紅色。為什麼用「猩」來命名這種鮮紅的色彩呢?難道跟猩猩這種動物有關係嗎?答案是:的確跟猩猩有關係。

在中國古籍中,猩猩是一種神奇的動物,早在《山海經》裡就有記載,說它是獸身人面。參考各種古籍,可以得知古人對猩猩特性的綜合認識:猩猩會說話;會笑;會像小孩兒一樣啼叫;猩猩知道未來的事情;猩猩知道人叫什麼名字;猩猩喜歡飲酒,因此喝醉了才會被人捉住;猩猩最好吃的部位是它的嘴唇。這些特性在今天看來簡直匪夷所思,也許那時候的猩猩跟人的差距比現在要小很多吧。

「猩紅」最早是蜀人對色彩的稱呼。據蜀地地方志《華陽國志》記載:「猩猩獸,能言,其血可以染朱罽。」「罽(ji)」是羊毛織物,後泛指毛織物。用猩猩的鮮血染成的「罽」叫朱罽,「朱」就是大紅色,是古代五種正色(青、赤、黃、白、黑)之一。可見,正因為猩猩的鮮血染出的色彩恰是正色之一的「朱」,蜀人才使用它的鮮血染織,並且把朱罽的顏色命名為「猩紅」。

無獨有偶,《酉陽雜俎》中記載,靈長類中僅次於猩猩的狒狒「血可染緋」。「緋(fēi)」也是紅色,當然也就是正色,古代的紅色官服叫作「緋衣」或「緋袍」。

至唐朝末年,猩紅色已經通用,唐詩中就有許多描寫。名妓趙鸞鸞《纖指》:「纖纖軟玉削春蔥,長在香羅翠袖中。昨日琵琶絃索上,分明滿甲染猩紅。」韋莊《乞彩箋歌》:「留得溪頭瑟瑟波,潑成紙上猩猩色。」韓偓《已涼》:「碧闌干外繡簾垂,猩血屏風畫折枝。」徐夤《荔枝》:「何人刺出猩猩血,深染羅紋遍殼鮮。」李中《紅花》:「紅花顏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南宋陸游的《花下小酌》也使用了猩紅的色彩詞:「柳色初深燕子回,猩紅千點海棠開。」

「猩紅」的色彩定型之後,人們開始用「猩紅」作為色譜。明代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銀朱這種藥物時,就把它的色相比附為猩紅,故銀朱別稱猩紅。

有趣的是,美國漢學家謝弗在其名著《唐代的外來文明》中猜測猩紅是提煉於胭脂蟲的顏色。胭脂蟲原產於墨西哥和中美洲,這種蟲子提煉出的紅色是天然的染料,這種染料早在唐代之前就經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謝弗的猜測有一定的道理,可是他卻解釋不了為什麼胭脂蟲的紅色稱為「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