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小蠻腰」的比喻是怎麼來的 >

「小蠻腰」的比喻是怎麼來的

白居易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跟人們通常的印象大相逕庭。他任刑部侍郎時,是四品官,按規定只能蓄家妓三人,但他竟擁有上百名歌妓!其中最有名的兩位叫樊素和小蠻。樊素善歌,小蠻善舞。他寫了一首詩讚美二人,其中有「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的句子,通常用來形容女子的「櫻桃小口」、「小蠻腰」和「楊柳腰」就是從這裡來的。

不過,我高度懷疑「小蠻腰」一詞是從「楚腰」演化而來的。

還記得杜牧那首膾炙人口的《遣懷》嗎?「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人們一直誤解「楚腰」專指女人的細腰,殊不知「楚腰」最早卻是特指男人的腰。

「楚腰」最早出自《戰國策·楚策》中「威王問於莫敖子華」一節。楚威王向大臣莫敖子華請教楚國到底有沒有不為爵位俸祿而一心只為國為民的人,莫敖子華向楚威王推薦了五位楚國歷史上的賢臣。楚威王聽完後長歎一聲:「您推薦的都是古人,今天還有這樣的人嗎?」

莫敖子華回答道:「從前先君楚靈王喜歡細腰,楚國的士人便紛紛節食,以至於要扶著牆才能站起來,坐在車上要扶著橫木才能站起來。即使想吃東西也要忍著不吃,即使有活活餓死的危險也不退避。大王您感慨現在缺乏賢臣,那正是因為大王您不喜歡賢臣的緣故;如果您真的喜歡賢臣,像這五位賢臣一樣的人都可以被大王您羅致而來。」

同樣是戰國時期的《管子》一書中,第一次將「楚腰」和女人聯繫起來:「夫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但只是輕輕一句帶過。再往後,古籍中的相似記載漸漸模糊了性別色彩,比如《晏子春秋》:「楚靈王好細腰,其朝多餓死人。」《尹文子》:「楚莊愛細腰,一國皆有饑色。」《韓非子》:「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楚腰」不再專指男人,但也並沒有專指女人,而是泛泛地指「國人」。

到了東漢章帝時期,馬廖在給皇太后的上疏中,把「楚腰」正式定義為女人之腰:「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從此之後,「楚腰」就專指女人纖細的腰身,有時也叫「宮腰」。司馬遷在《史記》中稱楚國為「荊蠻」或「楚蠻」,以區別於中原列國,因此「楚腰」也可稱「蠻腰」。但在白居易之前,史書上並沒有關於「蠻腰」的稱呼。

奇怪的是,「小蠻」還是一種酒器的名稱,而且這種酒器還跟白居易有不解之緣。「小蠻」全稱「小花蠻榼」。榼(kē)是古代盛酒的器具,南方製造的酒器叫「蠻榼」。這種酒器屢屢出現在白居易的詩中。《晚春酒醒尋夢得》:「料合同惆悵,花殘酒亦殘。醉心忘老易,醒眼別春難。獨出雖慵懶,相逢定喜歡。還攜小蠻去,試覓老劉看。」白居易自注道:「小蠻,酒榼名也。」《夜招晦叔》:「高調秦箏一兩弄,小花蠻榼二三升。」《新昌新居書事四十韻因寄元郎中張博士》:「蠻榼來方瀉,蒙茶到始煎。」

「小蠻」和「蠻榼」在白居易的詩中出現的頻率如此之高,加上他還真的有一位叫「小蠻」的家妓,不得不讓人懷疑白居易也許就是從「楚腰」和「蠻榼」這裡產生的靈感,因而把舞女命名為「小蠻」,並寫下「楊柳小蠻腰」的詩句,流傳至今,所有的女子都願成為擁有「小蠻腰」的「腰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