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梟首示眾」為何稱「梟首」 >

「梟首示眾」為何稱「梟首」

「梟首示眾」是砍下頭來,懸掛起來示眾。砍頭就砍頭唄,為什麼稱作「梟首」呢?

有一種說法,認為梟(xiāo)就是貓頭鷹。不過,古人眼中的「梟」顯然不同於貓頭鷹,因為在古人眼中,梟是一種臭名昭著的惡鳥,這種鳥的最壞之處在於長大之後就翻臉不認母,不認也就罷了,它竟然活生生地將母親吃掉!和梟齊名的還有一種惡獸,叫破鏡,長得像虎豹,這種獸的最壞之處在於長大之後活生生地將父親吃掉!梟和破鏡因此被稱作不孝之鳥和不孝之獸,黃帝為了使它們盡早滅絕,規定春天祭祀的時候要把它們殺了當做祭品,於是後世春祭黃帝的時候就使用一隻梟和一頭破鏡當祭品。漢代還有這樣的習俗,五月五日要用梟製作成梟羹,賞賜給百官食用,可見人們對這種惡鳥的厭惡,欲吃盡而後快。

梟既是惡鳥,人們也就不喜歡它叫的聲音,認為是不祥之兆,稱之為「梟鳴」。這一點倒和貓頭鷹很相像,貓頭鷹的叫聲也不好聽。《說苑》中講了一個關於「梟鳴」的寓言故事。有一天,梟碰到了鳩,鳩問它急急忙忙地要到哪裡去,梟說要向東遷徙。鳩很奇怪,說好好地你幹嗎要搬家啊?梟回答道:「一鄉的人都討厭我的叫聲,因此東遷。」鳩聽了哈哈大笑道:「你換一種叫法不就得了!如果你還『梟鳴』,換到任何地方人們還是會討厭你的。」

梟既然這麼惹人厭惡,古人就規定夏至和冬至這兩天要捉梟,施以酷刑,將梟的身體剁得粉碎,然後把它的頭懸掛在木柱上示眾,後人因此把砍頭後懸掛示眾稱作「梟首」。

梟是惡鳥,後人就把那些強橫兇惡之徒稱作梟,比如梟奴、梟雄、鹽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