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壽比南山」的「南山」不是一座山 >

「壽比南山」的「南山」不是一座山

人們在為老人祝壽時常常說「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還有的說法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這都是吉慶用語。古時候的東海跟今天的東海不是同一座海洋,古時候的東海是指渤海,因為渤海的海水一望無際,呈青蒼色,因此也叫「滄海」。「滄海桑田」的「滄海」就是渤海。曹操的詩《觀滄海》中的名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就是登上渤海岸邊的碣石山(在今河北省昌黎縣)眺望渤海。

東海的含義明白了,可是「南山」是什麼山呢?詞典上都把「南山」解釋成終南山,這是不對的。「壽比南山」出自《詩經·天保》,最後一段是:「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恆」指月到上弦;「騫」是損壞。這段詩的意思是:像上弦月那樣漸漸圓滿,像太陽一樣東昇。像南山之壽,不因風雨而剝蝕,也不會崩塌。像松柏那樣茂盛,子子孫孫傳承。這裡的「南山」應該解釋為山的南面。我國處於北半球,南面比北面受陽光照射更多,因此房子的朝向都是面南背北。南面也是尊位,皇帝統治天下也稱「南面」,即皇帝要面南背北而坐。山南水北叫「陽」,山北水南叫「陰」。山的南面陽光充足,降水也豐富,因此松柏長勢旺盛,「南山之壽」,「松柏之茂」,正是用山南的松柏來比喻長壽,所謂「壽比南山不老松」是也。

「南山」指山的南面還有一個證據,就是俗語中的「馬放南山」。「馬放南山」比喻天下太平,最早寫作「馬入華山」,出自《尚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周武王滅商後,以文治天下,不再動刀兵,因此把馬放到華山的南面,把牛放到華山東邊的桃林。孔安國作傳曰:「山南曰陽,桃林在華山東,皆非長養牛馬之地,欲使自生自死,示天下不復乘用。」解釋得很明白,不再贅述。

因為「歸馬於華山之陽」,後人就把「馬入華山」也叫作「馬放南山」。北周文學家庾信在《賀平鄴都表》中寫道:「當今鹿台已散,離宮已遣,兵藏武庫,馬入華山。」「鹿台」是殷紂王貯藏珠玉錢帛的地方;「離宮」是正宮之外供帝王出巡時居住的宮室;「武庫」是未央宮中藏放兵器的地方。「兵藏武庫,馬入華山」後人改造成「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這麼一改,「南山」的詞義就不明瞭。

「壽比南山」作為祝壽語,至遲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成為官方和民間的俗語了。《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嶷謂上曰:『古來言願陛下壽比南山,或稱萬歲,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懷,實願陛下極壽百年亦足矣。』」「貌言」即假話。王嶷堪稱拍馬屁的高手,皇帝能活一萬歲,人人都知道是假話,但還是照說不誤,惟獨王嶷說自己只希望皇帝活一百歲已經於願足矣,這是從反面來拍皇帝的馬屁。王嶷說「壽比南山」是「古來言」,可見這一俗語早就在民間流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