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桑間濮上」為何指男女幽會的場所 >

「桑間濮上」為何指男女幽會的場所

「桑間濮上」聽起來是一個非常雅致的成語,其實卻是指男女幽會的場所,更早的時候,「桑間濮上」甚至是指淫靡風氣盛行的地方。

「桑間」的本義就是桑樹林裡,上古時期風氣開化,不像今天這麼假道學,古人喜歡野合,桑樹林就成了最好的場所,《詩經·桑中》就有「期我乎桑中」的描寫,春暖花開,綠染桑林,純潔而健康的男女,在野外一見鍾情,一個驚鴻一瞥的眼神,一個只可意會的手勢,相繼走入桑樹林裡,完成了一次天當被來地做褥的浪漫交合,既環保又富野趣。大禹治水,東奔西走,三十歲時在塗山遇見了未來的妻子女嬌,屈原在《天問》中描述了二人初次會面的情景:「焉得彼塗山女,而通之於台桑。」也是在桑林裡野合。可見,「桑間」本來是浪漫的幽會之處。

「濮上」是指哪裡呢?是指濮水之濱,屬於衛國的封地,河南濮陽就是因為地處濮水之北而命名的。濮水之濱有個地方叫桑間,衛國的青年男女們都來到這裡幽會,幽會就少不了歌舞,但是幽會的歌舞怎麼可能莊重呢?自然活潑歡快,當然也纏綿曖昧,因此衛國的音樂就被稱為靡靡之音,《詩經》中收錄的衛國民歌大部分都是情歌。這就是所謂「桑間濮上之音」,歷來被視為亡國之音。鄭國跟衛國接壤,兩國的風氣差不多,因此「鄭聲」也被稱作靡靡之音,孔子就特別討厭「鄭聲」。

衛靈公有位樂師叫師涓,有一次跟隨衛靈公出訪晉國,途徑濮水之濱的桑間,深夜時分,師涓聽到水中傳來了動聽的琴聲,遂端坐而聽,記下了曲譜。到了晉國之後,衛靈公命師涓彈奏新曲,沒想到晉平公的樂師師曠一聽,大驚失色,說:「奏不得!這可是亡國之音哪!此乃當年殷紂王的樂師師延所作,殷紂王因為耽於這種靡靡之音而亡國,師延跑到濮水後自沉身亡,師涓你一定是在濮水之濱聽到這個曲子的吧?」

師涓點頭承認。晉平公卻滿不在乎地說:「靡靡之音有什麼關係,你就讓師涓彈奏完吧,寡人倒要欣賞一下何為亡國之音。」師曠沒辦法,只好讓師涓彈完。

「桑間濮上」由具體的地名抽像化為男女幽會的場所,只不過今天男女幽會都去賓館開房,沒有古人那麼浪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