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七月流火」不是形容酷暑 >

「七月流火」不是形容酷暑

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在迎接客人時開語即說:“七月流火,但充滿熱情的豈止是天氣。”毫無疑問,該校長是把“七月流火”當成了酷暑的代名詞,因此才有下面的“充滿熱情”。此語一出,輿論嘩然,堂堂大學校長居然對“七月流火”的詞義一無所知。其實,不只是大學校長,大多數人也都是這樣望文生義地理解的,你想,七月都流火了,那該多麼熱啊!

“七月流火”出自《詩經·國風·七月》,開頭兩句就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人們觀察到七月流火,就考慮到九月該給家裡人添置御寒的衣服了。如果七月流火是正當酷暑,那麼人們想的應當是怎樣脫更多的衣服,恨不得穿上比基尼才好,哪裡能夠立馬就想到兩個月以後御寒呢!

“七月流火”的“火”不是指火一般的天氣和熱情,而是一顆星星的名字,中國古代天文學稱之為“大火”、“大辰”、“商星”,又叫心宿二,現代科學命名為天蠍座α,是夏季星空中最亮的星之一,同時也是銀河系中最大的紅超巨星。因為該星異常明亮,因此在中國古代,心宿二是人們用來確定季節轉換的最重要的星之一。比如上古時期就有“火正”的官職,專門負責觀察心宿二的時間和位置,以便確定季節的轉換。

明白了“火”是指心宿二,相應地就明白了“七月流火”的意思:七月,大火星慢慢向西南方流下去時,天氣就要漸漸變涼了,因此人們才會未雨綢繆,感於時序的循環,馬上就要準備縫製寒衣了。

其實,該詩第三段的頭兩句同樣可以提示“七月流火”的含義:“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萑(huán)和葦是兩種蘆類植物,也就是更著名的“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詩句家喻戶曉。蒹長成後為萑,葭長成後為葦,可見萑和葦都是秋天的產物。如同“九月授衣”一樣,“七月流火”,天氣漸漸變涼之後,下個月就開始收割萑葦,儲存起來準備過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