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偏袒」為何跟袒露胳膊有關 >

「偏袒」為何跟袒露胳膊有關

處理事情不公正,偏向一方稱作「偏袒」。「袒」是指袒露身體的一部分,既然「偏」就必定會有方向的不同,古人規定參加禮事的時候都要左袒,袒露出左臂;請罪或者受刑的時候都要右袒,袒露出右臂。不管「左袒」還是「右袒」,這時候還都沒有偏護一方,不公正的含義。

劉邦手下有一員大將叫周勃,極得劉邦的信任,駕崩前,劉邦留下了一句預言:「安劉氏者,必勃也!」意思是能夠安定劉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果然,劉邦死後,呂後專權,大肆任用呂姓的子侄輩擔當朝廷重臣,朝政大權都把持在諸呂手中。呂太后死後,諸呂擔心遭到擁護劉氏的大臣們清算,醞釀作亂,奪取劉氏的天下,代之以呂氏。以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為首的大臣屬於保皇派,先下手為強,搶先進入守衛京師的北軍,周勃傳令軍中:「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支持呂氏的袒露右臂,支持劉氏的袒露左臂。諸呂實在是太不得人心了,因此北軍將士全部左袒,支持劉氏,周勃率領著這支左袒的軍隊,最終殺了諸呂,安定了劉氏的天下。

從這個歷史事件中,後人引申出「偏袒」一詞,但最初的「偏袒」並沒有貶義,僅僅形容袒露一邊的胳膊,後來經過漫長的詞意演變,左袒、右袒的方位感消失,「偏袒」才變成了一個貶義詞,類似於「拉偏架」之意。

袒露右臂代表擁護呂氏,因此「右袒」或者「袒右」還用來比喻倒向不義者一邊,是對舊勢力的擁護。有趣的是,佛教徒穿袈裟的時候也要「偏袒」,不過卻是「右袒」,露出右臂和右肩,以表示恭敬,並便於執持法器。這一禮俗來自天竺,跟中土的「右袒」含貶義剛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