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名堂」為何指花招 >

「名堂」為何指花招

「搞什麼名堂」猶如說搞什麼花招,搞什麼花樣,是使用頻率非常高的日常俗語。「名堂」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會用來指代花招、花樣呢?

「名堂」原來寫作「明堂」,「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是朝會、祭祀、慶賞、選士、養老、教學等重大的典禮都在「明堂」舉行。《木蘭辭》中「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將士們打了勝仗回來後,天子親自接見的地方就是「明堂」。孟子說:「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一種說法是「明堂」乃黃帝所建,是黃帝測天象、觀四方和舉行重大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還有一種說法是直到周代才叫「明堂」,夏朝管它叫「世室」,商代管它叫「重屋」。《禮記》中有一篇《明堂位》,記載了周代「明堂」的樣式和禮儀,但是卻語焉不詳,不知道「明堂」到底是什麼樣的建築。齊宣王曾經向孟子詢問,有人建議他拆除周王室那座華而不實的「明堂」,孟子怎麼看這件事。孟子回答道:「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則勿毀之矣。」齊宣王說的這座「明堂」,是周武王東征時所建,漢代時還存在,後來才漸漸堙沒。

漢武帝登基後,封禪泰山,在泰山發現了一座古代明堂的遺址,就想模仿古代聖君,也造一座「明堂」,可是沒有人知道「明堂」的建築樣式。濟南人公玊(su)帶獻上了黃帝時的明堂圖,圖中心是一座宮殿,四面沒有牆壁,以茅草覆蓋,周圍環水,環繞著宮牆修有往上的通道,可以沿著通道走到宮殿上面的一層樓。漢武帝就照著這個圖修建了明堂。不過後代學者考證說這個明堂圖乃是公玊帶偽造的。

隋唐兩代,帝王們都想建造明堂,自比聖君,但是眾說紛紜,最終也確定不了明堂的樣式。武則天統治時期,不聽群臣的勸諫,按照拍馬屁者呈獻的《黃帝明堂經》執意建成了周邊長93.3米,高91.43米的明堂,非常壯觀華麗,不料七年後一把火焚燬了明堂,武則天又重建了規模更大的明堂,稱「通天宮」,安史之亂中化為灰燼。

修建明堂時,很多大臣認為這是勞民傷財,紛紛上書反對,有位大臣還寫了一篇《明堂賦》,諷刺那個《黃帝明堂經》裡不知道搞的是什麼「明堂」,就此流傳開來,人們於是把稀奇古怪、子虛烏有的東西稱作「搞什麼明堂」,因為「明」、「名」,同音,久而久之「明堂」就變成了今天俗語所說的「名堂」,而人們再也不知道所指何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