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浪子」從來不可羨 >

「浪子」從來不可羨

古龍的武俠小說塑造了一系列「浪子」的形象,比如大盜蕭十一郎、快劍阿飛、探花小李、殺手孟星魂、俠盜楚留香、劍神謝曉峰、快刀傅紅雪等人,瀟灑來去卻又常為情所傷,快意江湖卻又懷百年之憂,都是不折不扣的「浪子」。古龍甚至還用「浪子」作為書名——《邊城浪子》,還寫有《浪子情懷總是酒》的懷念文章。自從古龍之後,「浪子」形象就定型為一種過著自由、灑脫、不羈的生活的人,人們常常羨慕「浪子」,對「浪子」的生活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網絡上更是有許多人自詡「浪子」。

可是,在古代,「浪子」從來贏得過如此普遍的羨慕。在古人的心目中,在「浪子」這一日常用語的語義中,從來沒有過今天的正面形象,徹頭徹尾是一個貶義詞。

北宋末年,太宰(宰相)是李邦彥。李邦彥此人長得非常英俊,《宋史》評價他「美風姿」。不過李邦彥出身不好,父親是一個銀匠,李邦彥從小在平民的里巷中長大,結交的都是下九流,舉凡浮薄子弟的本事無一不精,尤其身懷兩項絕技:一項是善用民間俚語作歌,一項是蹴鞠,就是踢足球。李邦彥所作的流行歌曲因為有很多鄙俚之語,深受汴京城裡浪蕩子弟的歡迎,往往一曲方畢,沒兩天就轟傳街巷之間,人人爭相傳唱。李邦彥曾經自負地說:「賞盡天下花,踢盡天下球,做盡天下官。」此人的抱負和人品可見一斑。李邦彥自號「李浪子」,因此汴京城的人都稱呼他為「浪子宰相」。有人上書彈劾李邦彥,評價他的文字非常刻薄:「邦彥自布衣時,不敦士檢,放僻邪侈,無所不為。挾倡優於酒肆,逞顏色於庭闈。其淫言褻語,往往流傳人間,有不可聞者。」李邦彥做官也是個壞官,只會阿諛奉承,結黨營私,在對金戰爭這樣的重大事件中,李邦彥是積極的割地議和派,以至於退朝後差一點被激進的太學生們群毆。

從李邦彥之後,「浪子」就成了二流子的代名詞,南宋羅燁的《醉翁談錄》一書輯有一首題為《韓玉父尋夫題漠口鋪》的詩,詩中有兩句「生平良自珍,羞為浪子負」,可見在兩宋民間「浪子」是一個多麼惹人憎厭的形象。大約從元明時期,「浪子」才在一定程度上具備風流的語義,著名的如「浪子燕青」的綽號,但也只限於底層社會使用,不像今天,恨不得每個小男孩都想成為「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