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交椅」原來就是馬扎 >

「交椅」原來就是馬扎

古代通俗小說中常常出現「第一把交椅」的說法,首領才能坐上這「第一把交椅」。比如《水滸傳》梁山泊上的忠義堂裡就擺放著許多把「交椅」,這些打家劫舍的強人們分別按照級別坐進屬於自己的「交椅」裡,可見「交椅」代表了一種等級制。那麼,「交椅」到底是什麼樣的椅子,以至於成為權力的象徵了呢?

原來,「交椅」起源於馬扎,馬扎又叫交杌,杌(wu)是一種小矮凳。「交椅」的上半部是椅子的形狀,下半部前後兩腿交叉,故稱「交椅」。漢代之前,中國人沒有坐具,人們都是席地而坐,前面擺著几案。古書中常常出現的「箕踞」一詞,就是張開雙腳,兩膝微曲地坐著,是一種傲慢無禮的坐姿。漢代以後,從北方遊牧民族那裡傳入了「胡床」,這裡的「床」是指坐具,不是今天睡覺用的床,睡覺用的床在唐代以後才出現。杜甫的《樹間》一詩中寫道:「幾回沾葉露,乘月坐胡床。」詩人在戶外的兩棵大樹之間賞月,坐的就是這種「胡床」。

到了隋朝,隋高祖楊堅本人就有胡人血統,因此忌諱說「胡」字,凡是帶「胡」字的一律要改成別的字,「胡床」於是就被改成了「交床」。後來出現了帶靠背的坐具,因為有靠背可以倚靠,故稱「椅子」,「交床」隨即又被叫作「交椅」。這就是「交椅」一詞的變遷。

「交椅」傳入中國後,因為可以折疊起來便於攜帶,因此成為上層社會青睞的日常用具,不僅在居室中使用,更多的還是用於狩獵、郊遊、出行和行軍作戰。宋朝皇帝出行時,「金交椅」是儀仗中非常重要的一項,而且只能皇帝專用。「交椅」的使用有著嚴格的等級制。高官顯貴們使用的是圈背交椅,上半部是圈椅的形狀,下半部是馬扎的形狀;文人富紳們使用的是直靠背帶扶手的交椅;鄉村中使用的是直靠背不帶扶手的交椅。

梁山泊上的強人們坐的應該是最高等級的圈椅,因此論資排輩坐的是第幾把交椅就成了權力和地位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