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革命」原來專指改朝換代 >

「革命」原來專指改朝換代

孫中山先生在《革命運動概要》中說:“革命之名字,創於孔子。中國歷史,湯武之後,革命之事實,已數見不鮮矣。”“革命”這個使用率非常高的日常用語,並不是近代才產生的,而是一個語源非常古老的詞彙。

孫中山先生所說的“創於孔子”其實是不準確的,“革命”一詞最早見於《周易》:“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這段話說得很明白,“革命”同現有秩序是水火不相容的關係,就像兩個同居的女子志向差異很大一樣,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革命”舉動是順天應人,大勢所趨。

但是在中國古代,“革命”的含義非常狹窄,“革”是變更,“命”指天命,因此“革命”的含義就是改朝換代,推翻了舊的王朝,新皇帝登基,天下不過換了姓而已,因此“革命”就是做皇帝。武則天改唐為周,歷史上就稱為“武周革命”。

近代的“革命”一詞,是指自然界、社會界或思想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深刻質變。這是“革命”的現代語義。“革命”這個詞的傳播過程很有意思,先是傳到了日本,但是在日語中卻發生了語義的改變,用來形容變革,比如並沒有改朝換代的“明治維新”就稱為“革命”。近代以後,“革命”一詞又從日本傳回中國本土,語義已經跟本土古老的含義大不相同,而具備了今天的語義。孫中山先生在接觸到“革命”一詞之前,一直以為自己的舉動叫“造反”,還是改朝換代的傳統思維模式。

在孫中山先生之後,“革命”一詞迅速流行起來,變成了一個時髦用語,但是跟古老的“革命”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所以章太炎先生才在《革命的道德》一文中說道:“吾所謂革命,非‘革命’也。”前者是現代語義的“革命”,後者是古老語義的“革命”,意思已經大相逕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