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飛揚跋扈」的「跋扈」指什麼 >

「飛揚跋扈」的「跋扈」指什麼

杜甫在那首著名的《贈李白》一詩中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這是描寫李白越出常規,不受任何拘束的情態。不過,後來「飛揚跋扈」這個成語變成了一個貶義詞,形容驕橫放肆,恃強暴戾。

「跋扈」這個詞的詞源非常有意思。「跋」的本義是翻山越嶺;「扈」是形聲字,從邑,戶聲。既然從「邑」,那麼就表示跟城郭或行政區有關。據《爾雅》解釋,「扈」是用來形容山的:「山大而高,嵩。山小而高,岑。銳而高,嶠。卑而大,扈。小而眾,巋。」其中低而大的山稱作「扈」。「跋扈」是指強盜作案,當然不敢走正路,於是就翻過低低的山,去山那邊打家劫舍。

還有一種說法出自唐代著名經學家顏師古。顏師古是這樣解釋「跋扈」一詞的:扈是竹籬笆,在海邊居住的百姓預先紮好竹籬笆,等漲潮的時候張開竹籬笆,河水把魚都帶進來了,潮水退了之後,魚自然就被擋在了竹籬笆裡面。小魚掙扎一番,徒勞無功,只好束手就擒;可是那些大魚就不一樣了,總是能夠奮力從竹籬笆上面跳過去,此之謂「大魚跳跋扈籬而出」,故稱「跋扈」。顯然,這是東南沿海一帶的景象。魏晉南北朝時期,這種在海中捕魚的方法已經廣泛應用了,這種辦法被當地漁民稱作「扈業」或者「雲扈」。清人阮文藻《觀毒魚》一詩中的詩句「小魚戢戢(ji)波面浮,大魚跋扈高一丈」就是這種捕魚法的寫照。

不管是強盜還是大魚,都是依靠強力,因此就用「跋扈」一詞比喻那些恃強之輩。第一個用「跋扈」來比喻的人是東漢末年的災星梁冀。梁冀的外貌很可怕,《後漢書》稱他聳著像鷹一樣的雙肩,生著豺狼般凶光直射的雙眼。他從小過的就是紈褲子弟的生活,胡作非為,無惡不作。漢順帝即位後,梁冀任大將軍,獨攬朝政大權。蹊蹺的是,不出三年,漢順帝突然病逝,梁冀立年僅兩歲的劉炳為沖帝,僅僅過了五個月,沖帝也死了,梁冀又立年僅八歲的劉纘為質帝。質帝雖然年幼,但是早慧,很聰明,早就看到了梁冀的驕橫之態,有一天上朝的時候,質帝看著梁冀,對群臣說:「此跋扈將軍也。」梁冀心中大怒,當天就派人進獻摻進毒藥的餅湯,毒死了質帝。一年之內,東漢王朝就接連死了三任皇帝。

梁冀實在太兇惡了,因此後人以「跋扈將軍」這個稱呼戲稱暴風。據《南部煙花記》載,隋煬帝有一次泛舟江上,忽然刮起了暴風,隋煬帝觀賞著暴風肆虐的景象,不由自主地感歎道:「此風可謂跋扈將軍。」

「飛揚跋扈」連用始於南北朝亂世。東魏丞相高歡的手下有一名大將,叫侯景,擁兵十萬,專制河南,高歡早已洞悉侯景的野心,對兒子說:「景專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飛揚跋扈志。」果然,高歡一死,侯景就投降了梁武帝。

「飛揚」是形容鷙鳥飛揚,「跋扈」是形容大魚跋扈。自高歡之後就開始連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