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洞房」本來並不指婚房 >

「洞房」本來並不指婚房

朱慶余《近試上張籍水部》是一首著名的詩篇:「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洞房昨夜停紅燭」,「洞房」當然是指新婚夫婦的婚房,但是「洞房」是從什麼時候起開始作為婚房的代稱的呢?相信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中有這樣的詩句:「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青廬」是青布搭成的帳篷,東漢至唐代的婚俗是搭起一座青廬,供新婚夫婦交拜,因此最早的洞房就叫「青廬」。至於「洞房」,原本並不指婚房。「洞房」一詞最早出自《楚辭·招魂》:「姱容修態,緪洞房些。」意思是美人有著俏麗的容貌,美妙的體態,在洞房中緩緩走動。此處的「洞房」是指深邃而豪華的內室。東漢桓譚所著《新論》一書中寫道:「居則廣廈高堂,連闥洞房。」「連闥」是一重接一重的門,和「洞房」的意思一樣,都是形容深邃的內室,因此「洞房」常常和「高堂」、「廣廈」連用,用來指稱王公貴族們豪華的宅第,和普通人沒有任何關係。

魏晉南北朝時期,「洞房」一詞仍然沿襲了最原始的語義。西晉文學家陸機在《君子有所思行》中有「甲第崇高闥,洞房結阿閣」的詩句,北周文學家庾信在《和詠舞詩》中有「洞房花燭明,燕余雙舞輕」的詩句,這是「洞房」第一次和「花燭」聯繫起來,但是此處的「洞房」仍然跟婚房無關,而是指舞者在幽深的內室裡舞蹈的場景。

從唐朝開始,「洞房」開始頻頻出現在詩文中,但仍然不是特指新婚之夜的婚房。除了原始語義之外,也用來形容女人所居的閨房,比如王建《秋夜曲》:「秋燈向壁掩洞房,良人此夜直明光。」或者指男歡女愛的場所,甚至更多的是指娼家的場所,比如喬知之《倡女行》:「莫吹羌笛驚鄰里,不用琵琶喧洞房。」王琚《美女篇》:「遙聞行佩音鏘鏘,含嬌欲笑出洞房。」都是指娼妓所居的地方。「洞房」因其幽深,有時還用來指代僧人的山房,比如王維《投道一師蘭若宿》:「洞房隱深竹,清夜聞遙泉。」

大約到了中唐時期,「洞房」才開始指新婚之夜的婚房。比如劉禹錫《苦雨行》:「洞房有明燭,無乃酣且歌。」顧況《宜城放琴客歌》:「新妍籠裙雲母光,朱弦綠水喧洞房。」就是形容新娘的裝束和洞房行樂的情景。從此之後,「洞房」取代了「青廬」,成為新婚之夜婚房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