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倒霉」倒的什麼「霉」 >

「倒霉」倒的什麼「霉」

「倒霉」大概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俗語了,凡事不順利就口稱「倒霉」。這個詞的詞源非常複雜,大約共有四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是:「倒霉」本來寫作「倒楣」。清人顧公燮在《消夏閒記摘抄》一書中說,明代時,科舉制達到了最為鼎盛的時期,八股文這一特殊文體也開始出現,八股文的格式、結構甚至字數都很死,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一般讀書人畢生的心血都花在了八股文上面,想中舉很難。江南一帶的考生參加科舉考試之前,都要在家門口豎一根旗桿,這根旗桿叫「楣」,如果考中了,「楣」就繼續豎著,如果考不中,就把這根「楣」撤掉,稱為「倒楣」。

第二種解釋是:「楣」是指門框上的橫木,即前梁,也叫門楣,江淮一帶的民間認為蓋房子的時候如果這根前梁塌了,家裡會死人,所以上梁時要放鞭炮驅邪避惡。「倒楣」即倒了這根前梁。

第三種解釋是:「倒霉」本來寫作「倒眉」,意思是蹙眉頭,緊皺著眉頭。顧公燮說吳地方言中,遇到意外之事或者處事不順利為「蹙眉頭」,今天也寫成「觸霉頭」,蹙眉頭當然就是愁眉苦臉的表現,「倒眉」後來又寫作「倒霉」。

第四種解釋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黃梅季節有長有短,如果持續時間過長,就會發生澇災,這叫「倒黃梅」,也寫作「倒黃霉」,簡稱「倒霉」。

不過,今天的「倒霉」就只有一種意思了,誰都不願意「倒」這個「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