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窗戶」原來指窗和門 >

「窗戶」原來指窗和門

今天的「窗戶」僅僅指窗,古代的「窗戶」卻是指窗和門。

最早的時候並沒有「窗」這個字,那麼用什麼來稱呼「窗」呢?用「囪」字。在小篆字形中,「囪」的形狀就像一個天窗,在屋頂上鑿個洞,既可以透光,又可以出煙,所以就把灶突也叫「囪」。古人管煙囪不叫煙囪,而叫「灶突」。後來在「囪」字上加了一個「穴」字頭,變成了形聲字「窗」,用來稱呼天窗。

先秦時期,人們很少使用「窗」這個字,稱呼窗的字眼是「牖」。《說文解字》:「牖,穿壁以木為交窗也。」段玉裁註:「交窗者,以木橫直為之,即今之窗也。在牆曰牖,在屋曰窗。」在牆上鑿的洞叫「牖」,在屋頂上鑿的洞叫「窗」。古人用「牖下」一詞指窗下,同時因為有「牖」必有室,也就是有家,死在家裡而不是死在野外在中國人看來才叫作壽終正寢,因此「死於牖下」即代表壽終正寢。

老子《道德經》:「鑿戶牖以為室。」「戶」是象形字,在甲骨文中的字形像「門」的一半,「戶」的本義就是半扇門。《字書》:「一扇曰戶,兩扇曰門。」老子的意思是說開鑿了戶和牖以後才叫作室。

久經演變,到了今天,「窗戶」一詞就僅僅指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