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城府」為何比喻人有心機 >

「城府」為何比喻人有心機

形容一個人很有心機、不坦率叫作「胸有城府」或「城府很深」,相反就叫「胸無城府」。「城府很深」多用作貶義。為什麼把「城府」和心機聯繫到了一起呢?

「府」的本義是古時候國家收藏文書或財物的地方,後來引申為官署,「百官所居曰府」。漢魏南北朝時,「府」多指高級官員和諸王治事之所,唐代開始設置府級行政機構。「城府」一詞最早指的就是官府。《後漢書·逸民列傳》載:「龐公者,南郡襄陽人也。居峴山之南,未嘗入城府。」龐公是一位隱士,志向高潔,當然從來不屑進入官府。

大約從晉代開始,「城府」開始跟人的心機聯繫起來了。干寶《晉紀》稱讚司馬懿「性深阻有如城府,而能寬綽以容納」,「深阻」是指性情深沉而不外露,其中的「深」字用來形容「府」,「阻」字用來形容「城」。古代的城池都建立在交通要道,往往據險以守,以防輕易被敵軍攻破,因此城池的主要功能就是「阻」,險阻;管理百姓的官府為了宣示政治權威,不僅佔地極廣,而且非常幽深,只有這樣才顯得神秘,才會讓平民百姓摸不清裡面的虛實,從而保持對官府的敬畏之心,因此官府給人的感覺就是「深」。詩中有「侯門一入深似海」的名句,用「海」來比喻官府和權貴府邸之深,真是太形象了!

城池和官府的象徵性就這樣跟人的心機聯繫起來了。《宋史·傅堯俞傳》比喻得更加清楚:「堯俞厚重寡言,遇人不設城府,人自不忍欺。」設,設置,部署。城池和官府都可以「設」,人心也就像「城府」一樣,如果「設」了,別人自然就揣摩不出用心,就會產生敬畏之心。

這就是「城府」一詞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