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大快朵頤」為何形容大飽口福 >

「大快朵頤」為何形容大飽口福

「大快朵頤」沒有收入成語詞典,但是在報刊和書籍中的使用率卻非常高,意思就是大飽口福,痛痛快快地吃一頓。其中「朵」和「頤」兩個字非常有意思,而且這兩個字結合在一起的情形更加好玩。

《說文解字》:「朵,樹木垂朵朵也。」朵是一個象形字,下面是「木」,上面像花實的形狀,因此又可釋義為樹木枝葉花實下垂的樣子。段玉裁解釋道:「凡枝葉花實之垂者皆曰朵。」既然是花實下垂的形狀,那麼花兒當然就可以稱為「花朵」了。

至於「耳朵」這一稱謂,大約可作兩種解釋:一是耳垂下墜的形狀跟花實下垂的形狀相似,「樹木垂朵朵」的說法可以逕自改為「耳垂朵朵」,故稱「耳朵」;一是花實下垂在樹木旁邊,因此「朵」字引申出兩旁的意思,比如古人將正樓兩側的樓喚作「朵樓」,大殿的左右走廊喚作「朵廊」,均屬這樣的用法,耳朵剛好位於頭部兩旁,故稱「耳朵」。

「朵」還可以用作動詞,意思是「動」,這是因為花實纍纍下垂,輕風一吹就會隨風拂動的緣故。我們知道有些人生具異能,能夠讓兩隻耳朵輕輕擺動,像用微型的扇子扇風一樣,對這樣的人來說,估計他的耳朵本身就是動詞,因為耳朵動起來了嘛。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中有《黃帝四經》一書,其中《十六經·正亂》一文中寫道:「我將觀其往事之卒而朵焉,待其來事之遂形而私焉。」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我將要考察蚩尤過去的所作所為而採取行動,靜待蚩尤將來壞事做盡再配合採取的行動。這裡的「朵」就是動詞。

頤,本義是下巴,比如「頤指氣使」這個成語,意思是不說話,光用下巴示意對方或下屬如何如何做,傲慢的樣子多麼形象!還有「解頤」這個詞,意思是開顏歡笑,高興得下巴都張開了。不過古時候的下巴包括口腔上下兩部分,即上頜和下頜,而今天更多的僅僅指下頜。咀嚼食物的時候,上下頜要共同運動,因此「頤」這個字就跟飲食扯上了關係。《周易》中專門有一卦,第二十七卦,就叫「頤」卦,通篇講的就是飲食營養的養生之道,其中第一次出現了「朵頤」一詞:「初九,捨爾靈龜,觀我朵頤,凶。」靈龜用於占卜,因此非常珍貴,用來比喻財寶。「朵頤」即鼓動下巴或腮頰咀嚼食物。這一卦是勸諭之辭,意思是你不愛惜自己最珍貴的東西,反而捨棄自己的財富,艷羨地來看我鼓著腮幫子吃東西,這就十分凶險了!

鼓著腮幫子大嚼特嚼的食物必定是美食,因此「朵頤」一詞又引申為嚮往、饞羨的意思,明代文學家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一書中曾經描述過一個官位空缺的有趣場景:「辛丑年,浙江吏部缺出,朵頤者凡數人。」用「朵頤」來形容覬覦官位的猴急模樣,實在是太形象了!

僅僅「朵頤」還不過癮,古人又在前面加上了一個程度更深的「大快」,非常快活,那麼這頓盛宴一定是大飽口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