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理性動物 > 男版與女版的擇偶性次級自我 >

男版與女版的擇偶性次級自我

本書反覆強調的觀點是,我們的選擇是由7位次級自我主導的,它們輪流負責決策。大多數次級自我在男性和女性身上的表現是相似的,因為兩性在遠古時期都需要解決類似的挑戰。例如,在避免疾病方面,男性和女性需要做相同的事情以預防病菌;但在擇偶的問題上,男性和女性卻面臨著一系列不同的挑戰。

擇偶博弈涉及應對兩個迥異的進化挑戰:獲得配偶和留住配偶。因此,有不同的次級自我分別負責這兩項任務。這些次級自我的影響不僅超越了性與交配,而且還有男版和女版的區別。

放浪的單身貴族:擇偶博弈

之前我們在討論家庭經濟學時,觀察到人們在不同關係中會應用不同的規則進行談判。例如,吃飯由誰來掏錢的決策,在我們跟家人出去吃飯和跟同事出去吃飯時是不一樣的。當你在努力取悅一個新戀人時,規則又變了,因為男人和女人都會盡力顯示自己的長處。又如,當擇偶型次級自我被激活時,兩性給小費時都會變得更大方。雖然兩性都在炫耀自己的慷慨,但男性和女性想要表現的方面是不同的。

擇偶博弈中的性別差異來源於最低親代投資的生物學原則。男性的徵婚廣告更多宣傳的是自己的地位或財富(「公司總裁」、「有房產」、「六位數的收入」、「喜歡滑雪和遊艇」),他炫耀的是類似於孔雀羽毛的人類等價物;而女性的徵婚廣告則更多說明未來的伴侶需要達到的最低地位或財富的要求(「必須大學畢業」、「必須有六位數的收入」)。從廣告受眾一方來說,男性更願意回應處於生殖力頂峰年齡的女性的徵婚廣告(也許其中還附有漂亮的照片),而女性更願意回應提供了收入和教育水平等相關信息的男性徵婚廣告。

遠在發明徵婚廣告這種東西之前,男人和女人就已經盡其所能向異性展現自我了。古往今來,20歲的小伙子大多會冒著巨大的風險去獲取財富和地位,然後向他人炫耀。這種炫耀的後果,就是男人更加容易出意外事故或在決鬥中喪生。在20歲這個階段,配偶競爭也尤為激烈。例如,在西班牙,24~35歲的男性跟同年齡段的女性相比,因意外事故和兇殺案導致喪生的概率要足足高出5倍。在收入差距尤其明顯的區域,情況則更糟——那些絕望的小伙子死於事故或暴力爭執的概率要高出6倍。而這不僅僅是西班牙式的男子氣概在作祟,同樣的模型在全球82個國家的數據中都可以被找到。由此可見,世界各地的年輕男性都是在拿生命換取關注和地位。

在我們做過的十幾項研究中,我們讓男性受試者觀看漂亮女性的照片、想像約會或是看一部愛情片,以此激活他們的擇偶型次級自我。我們發現,當男性處於情慾蕩漾的狀態時,會以各種方式炫耀和競爭。他們會變得更加魯莽,富有冒險精神、更有創造力、咄咄逼人、有英雄主義、獨立,並易於購買炫耀性的商品。實際上,這時有吸引配偶動機的男人就變成了一隻雄孔雀,向全世界叫著:「快看我!我是如此不同凡響!」

愛美的單身女性

女性也想鶴立雞群,只不過她們不像男性那樣喜歡炫耀自己的財富和勇猛,而是展示出不同的東西。當女性的擇偶型次級自我被激活時,她會變得更討人喜歡、更願意合作、更樂於助人。處於浪漫模式的女士更加善解人意,能更好地與大家相處,也更願意幫助別人。但這種表面的善意並不意味著擇偶狀態的女性不具有競爭性,只是她們的競爭涉及誰最善良、誰最善解人意、誰最樂於助人。

還記得吧,當擇偶型次級自我上任後,男性和女性給服務生小費時都會更大方。為什麼呢?對於男性來說,小費是一種展示自己財富的機會。在餐桌上留下更多鈔票,或是進行慷慨的慈善捐贈,都可以說明一個男性擁有足夠的財力。我們知道,對於戀愛中的男性來說,慈善捐款的意義在於金錢,因為當男性不通過顯示金錢或英雄主義就可以幫助他人時,戀愛狀態不會讓他們更樂於助人。激活擇偶型次級自我不會促使男性去公園清理垃圾或做義工,他們似乎會問:如果沒機會顯示財富或男子氣概,為何還要幫助別人?

相反,對於女性來說,給小費是一種證明自己愛心的方式。多給小費或是捐款對於女性來說是證明自己關心他人福祉的一種方式。只要周圍有目擊者,吸引配偶的動機就會促使女性更加樂於助人,無論是否涉及金錢。處於擇偶狀態的女性更願意在收容所做義工,花時間教其他孩子讀書,或是週末去醫院照顧病人。男性希望別人注意到自己花了多少錢做慈善,而女性則希望別人注意到自己行為的慈善性質。

女性希望以另一種方式脫穎而出,這正體現了男性與女性在繁殖方面的生物學差異。與男性不同,女性的擇偶型次級自我不會讓她們鋌而走險。但有一點例外——如果可以讓自己變得更漂亮,女性就會承擔更多風險。例如,具有吸引配偶動機的女性更願意吃減肥藥,雖然她們知道這些藥可能會引起心臟問題;她們也願意曬出更美的膚色,即使她們知道這樣做可能會患上皮膚癌。

女性不遺餘力地要把自己打造成地球第一美人並宣揚自己的美貌,她們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選購衣服、配飾和化妝品來讓自己變得更加迷人。僅在美國,女性的時裝開支每年就超過1 000億美元——是美國政府教育開支的兩倍還多!

美國人每年花費110億美元用於醫學美容,其中92%的顧客為女性。很多女性冒著感染、致殘甚至死亡的風險,定期讓自己的身體接受整容手術——所有這些行為都是為了顯示自己擁有更旺盛的生殖力。最流行的美容外科手術是隆胸,其他項目包括從面部拉皮到腹部整形,還有巴西式提臀,就是把自體脂肪轉移到臀部用於塑形。如果外科手術聽起來動作太大,你還可以考慮最流行的非手術療法——肉毒桿菌注射,就是把一種麻痺毒素注射到面部肌肉中,從而減少眼部和口唇周圍的皺紋。除了這些,女性還要花幾十億美元購買相關的書籍和雜誌,還要上健身課幫助自己減少脂肪堆積。

社會心理學家莎拉·希爾發現,女性通常把花在美容上的金錢視為必需品而非奢侈品開支。希爾和她的同事們觀察了在經濟衰退期女性在美容產品上的開支變化。一般來說,在經濟放緩時,消費者的支出會有所下降,尤其在非必需奢侈品方面。但在必需品方面的開支反而會上升。例如,某人在正常情況下每週吃一次便宜的日本拉麵,其他時間吃自製的美味意大利面;而當經濟衰退時,他可能需要每天都吃日本拉麵,用增加在廉價食物上的開支比重來保證達到最低標準的熱量。

希爾發現,雖然經濟不好會使女性減少在大部分商品上的開支,但她們會花更多的錢購買美容產品。例如,世界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歐萊雅集團的銷售數字顯示,在2008年,其他經濟領域都遭遇了史無前例的銷量下滑,可歐萊雅的銷售額卻增長了5.3%。為什麼在經濟衰退期會出現這種看似非理性的化妝品消費增長呢?因為當經濟形勢艱難時,吸引那些擁有好工作的搶手男人就變得尤為重要。正如貧富分化會使男人的競爭能力最大化一樣,經濟衰退也會加大女性在容貌上的投資。

婚禮約束:留住配偶博弈

本書作者的夫人曾經上過一門課,此課程推薦用理性經濟學的方法解決人際關係矛盾。該理論認為,夫妻雙方應該為對方提供獎勵以換取自己想要的回報。例如,如果男方比女方更重視性生活,而女方比男方更喜歡去餐館吃大餐,那麼這位妻子完全可以根據丈夫所請的大餐而給予相應的性獎勵。教授的建議完全是遵照理性經濟學模型研究的。不過,雖然這種華爾街的方式在妓女與嫖客之間可能行得通,但我們還是不建議你在家裡應用它。

長期生活伴侶間的交換跟店主與顧客那種關係不同,但也不太像剛開始約會時的關係。從進化的角度看,人類男性和女性之所以形成合夥關係(例如婚姻),是因為這種關係會令孩子收益。因為孩子遺傳了父母的基因,這種基因利益具有了血緣親屬的特徵。但即便有共同的基因激勵,配偶間的利益跟兄弟姐妹間的利益仍然不同。如果是我們的兄弟姐妹跟一個很棒的新戀人出去約會,我們可能會視之為收益;但如果是我們的配偶有了新情人,我們可能會視之為重大損失,並以此為徹底結束配偶關係的充分理由。

離婚尤其凸顯了「血濃於水」的道理。當夫妻分手時,從前安然共享百萬豪宅的愛人便開始為了爭奪每隻盤子、叉子、勺子和折疊椅苦戰。很多父母會繼續關愛回頭的浪子,但夫妻一旦離婚就再無愛可言,即使發生了資源的交換,雙方也常常會覺得自己上當受騙了。

婚姻規則跟約會規則還不同;雖然在短期關係方面女性一般比男性挑剔(女性對一夜情的要求標準更高),但在選擇結婚對象的問題上,男性和女性的相似之處多於不同之處。男性在尋找結婚對像時,其標準與女性對另一半智商的要求一樣高。這從人類進化的角度看是說得通的。男性也可能以哺乳動物的方式生育後代而付出很少的親代投資(我們的一些男性祖先受益於大量的一夜情),但是人類這個物種跟其他95%的哺乳動物不同的一點,就是人類的男性在孩子出生後一般會相伴妻兒以貢獻資源,他們會忠誠地把工資拿回家,修補房子、清理垃圾,甚至相伴一生。這樣,當問題涉及結婚而不只是談情說愛時,男性在資源方面的承諾就要大得多。因此,男性在挑選結婚對像時會顯著提高擇偶標準。

父子關係的不確定性

雖然在擇偶標準方面男性和女性的相似之處多於不同之處,但結婚和育兒並未完全抹殺所有的性別差異。即使在夫妻有了孩子之後,仍然存在一個讓人不得安寧的生物學問題,叫作「父子關係的不確定性」(paternal uncertainty)。除了電影裡演的那種在育嬰室抱錯孩子的情況之外,女人對於孩子是否是自己親生的都沒有懷疑。然而,對於男人來說,這個問題永遠沒有絕對的確定性。即使妻子完全忠實,男人也不可能對此完全確認,除非他能肯定9個月前她在排卵週期內的每一分鐘都跟他在一起。研究表明,有3%~10%的孩子不是出生證上登記的父親的生物學後代。而且,在很多司法系統中,離婚的男人必須繼續為婚內所生的孩子提供撫養費,即使他不是孩子的生物學父親。

父子關係的不確定性使得男女在嫉妒心的起因方面存在著有趣的差異。假設你認真交往的戀人對其他人產生了興趣,什麼事會令你更加難過:(1)你的戀人跟那個人墜入愛河並產生了很深的感情?(2)你的戀人跟那個人發生了一夜情?

當進化心理學家戴維·巴斯和他的同事們調查這個問題時,他發現男性和女性的反應截然不同。大約80%的女性認為,如果發現自己的愛人跟另一個女人產生了真感情,她們會更難過。對於男性來說,結果正相反。男人們知道自己的女人跟別人產生了感情當然不會高興,但大部分男人說如果發現自己的女人在性方面不忠誠,他們會更加沮喪。研究人員在韓國、日本、德國、荷蘭和瑞典也發現了同樣的性別差異。事實上,雖然男性在兩性關係中不忠的可能性更大,但往往是女性的性背叛更有可能導致離婚。而且,在世界各地,嫉妒都是兇殺案的常見原因,男性在嫉妒心理的驅使下殺人的可能性會增加4倍。

此外,雖然女性無須擔心自己會撫養別人的孩子,但如果她的丈夫愛上了另一個女人,她就有可能失去他的資源貢獻。既然男人大都會隨隨便便與送上門來的陌生女人上床,所以丈夫只是身體出軌卻不一定對另一個女人產生了很深的感情,那麼妻子可能就該謝天謝地了。雖然她可能對丈夫的拈花惹草相當不悅,但如果他對其他女人動了真情,她的擔心就會嚴重得多,因為動了真感情說明他的資源可能會從目前的家庭分流給另一個女人。男性和女性的嫉妒心理似乎受到性別差異的微妙影響,這些差異甚至可能影響一個人的信用評分。

性供給與性需求

佐治亞州的梅肯和哥倫布兩座城市相距不到160公里,它們具有相似的歷史和經濟環境,但兩座城市的居民消費習慣卻有著天壤之別。哥倫布市居民信用卡欠款額度很高,每人平均比梅肯市居民多消費3 479美元。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大的差距?一個重要線索來自於兩個城市的另一個區別:在財務健康的梅肯市,男女比例是0.78︰1,每個女人擁有0.78個男人;而在債台高築的哥倫布市,男女比例是1.18︰1。

瑪爾恰·古滕塔格和保羅·塞孔在其經典著作《女人太多?》(Too Many Women?)中指出,性別比例(特定地域的成年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的波動對性行為具有重大影響。當女性比例更大時(例如在大規模戰爭之後),男女濫交的行為會更多,她們結婚的年齡會被推遲,也會有更多的非婚生子女。而當男性比例更大時,他們會變得更願意承擔責任,會更早結婚,放蕩不羈的時間也會更少,對家庭的投入也更多。

所有這些現象都符合基本的擇偶經濟學原理。當女性稀缺時,她們可以要求男人把時間和資源全部放在自己身上;但當男性稀缺、能輕易得到很多女人時,他們就不太願意對一個女人專一,因此女人就不得不降低自己的要求。古滕塔格和塞孔甚至提出,人口中性別比例的變化與美國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的性解放和「自由性愛」思潮有很大關係,在這段時期,女性的數量就明顯多於男性。

如果你看過電視真人秀節目《單身漢》或《單身女郎》,就會觀察到性別比例不平衡造成的行為後果。在《單身漢》中,25位佳麗花數周時間競爭與一位男士結婚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這些女孩子之間鉤心鬥角,對那個男人會越來越開放,也越來越能容忍他的朝三暮四。當她們的「男朋友」跟其他女人調情,甚至連續三夜跟3位不同的佳麗共享「夢幻套房」時,這些女人會表現出明顯不悅。但是當性別比例決定是男人說了算時,女人就無計可施。

相反,在《單身女郎》中,由25位男士追求一位幸運的女士。這些男士在未來的女朋友面前表現得彬彬有禮、風度翩翩,紛紛向她表白多麼希望穩定下來建立家庭。而當女主角不在場時,這些男士會粗暴地相互大打出手。性別比例對於暴力行為的影響可不是開玩笑的。在印度的一些地區,其性別比例的差別很大。當性別比例發生了1%的變化時,兇殺案的發生率就有5%的變化;當女性稀缺時,兇殺案也會大大增加。

所有這些情況又跟佐治亞州的信用卡債務有什麼關係呢?因為哥倫布市男性偏多,每個男性都必須為了稀缺的女性進行更加激烈的競爭。競爭的方式之一就是花錢,買招搖的汽車,帶約會對像去更高級的餐館。弗拉達斯和他的團隊計算了美國134座城市的性別比例,發現性別比例、人們持有的信用卡數量和人均債務之間存在著驚人的相關性——一個城市中的女性越少,債務就越高,人們擁有信用卡的數量也越多。

雖然這個結果跟擇偶經濟學的理論一致,但並不能確定花錢多的是男性還是女性。因此,這個團隊轉移到實驗室裡做了一項更加嚴格的研究。他們給一些大學生看其他大學生的照片。有些人看的照片是男性佔多數,有些人看的照片是女性佔多數。然後,受試者會獲得一個真實的選擇機會:你是想明天拿到20美元還是一個月以後拿到35美元?結果證明,性別比例並未影響女性的選擇,但男性在看到照片裡的一個女人被一群男人圍著之後,他們會變得更加衝動,從而選擇即時回報(即20美元)。他們不在乎延遲滿足的選擇提供了更好的投資機會(相當於一個月的投資回報率是75%)。由此可見,當女人稀缺時,男人只想馬上有錢。

在另一項研究中,受試者會先讀一篇《芝加哥郵報》的文章,講述的是當地人口中單身男性更多或是單身女性更多的狀況。其中,一部分人讀到的是「女少男多」,另一部分人讀到的是「男少女多」。在讀完文章後,人們要回答他們每個月會拿出多少工資來儲蓄,以及用於即時消費的信用卡額度是多少。

結果證明,當女性稀缺時,男性的儲蓄會減少42%。如果男性覺得仍沒有足夠的錢滿足眼前的需求,他們的信用卡債務會增加84%。這些錢都花在哪兒了呢?當然是花在女人身上。當女性稀缺時,男性會買更貴重的情人節禮物、更貴的訂婚戒指(實際數字是貴出278美元)。同時,女性比較稀缺時,她們也更難被取悅。在她們讀到本地有很多單身漢以後,就會希望追求自己的男性為她們購買更貴的禮物和訂婚戒指。

性別比例的經濟影響在拉斯韋加斯體現得最淋漓盡致。在這座城市,每個女性擁有1.16個男性,這是全美國男性最悲催的城市。拉斯韋加斯總是用美女如雲做宣傳來吸引男人(和他們的錢包),實際上賭場大廳裡的男性要比女性多得多。而當賭場裡的男性發現身邊的同性很多而女士很少時,就有可能賭得更大,賭場也會從中得到更多的利潤。

性別比例的影響不僅限於賭場,甚至不僅限於美國。例如在中國,單身男性的數量比女性多出4 000萬,其後果就是送彩禮的風俗又盛行起來。有些地區在過去10年中,彩禮的標準翻了四番,一般的農村男性都娶不起老婆了,娶一個新娘的成本有時高達300頭牛的價值。在女性稀缺的亞洲國家,男性也會花大價錢從越南等其他國家娶妻,結果導致越南的男人也感覺到需要更多資源了。

男人,女人和錢包

也許你從未花3 000美元買過一個配偶或是體驗過31 000美元一夜的「精英社交引薦服務」。但可以肯定,你的決定會受到你的擇偶型次級自我是男版還是女版的影響。

如果你是位女性,也許你已經為化妝品、美發產品和時裝花了很多錢,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使你看起來更像人類這個物種中生殖力更強的個體。但你可能沒有意識到,你的消費模式會受到自己排卵週期和經濟週期的影響(即女性在經濟衰退期會花更多的錢購買美容產品)。

如果你是位男性,那麼你可能已經花了數不清的錢購買酒水、鮮花用以取悅女性。即使你沒有一擲千金去買豪車和名表,也可能低調地購買了有品位的禮物,送給你愛的女人以證明自己的忠心。你的消費模式不僅會受到睪丸激素水平波動的影響,還會受到當地男女比例的影響。雖然這些事情大都是在你無意識的情況下發生的,但這反映了大腦的設計功能是用一種深度理性的方式做出這些選擇的。

至此,對人類深層本性的探索已帶領我們環遊世界,接下來我們將回歸主題,重點關注每天都想侵入我們大腦中的各種寄生蟲。我們將看到,這些寄生蟲企圖讓你的次級自我背叛你,利用那些精明的進化偏見向你兜售商品,不知不覺地誘使你做出貢獻——騙你沒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