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揭秘:龐氏騙局的前世今生 > 第十八章 偵察龐氏騙局 >

第十八章 偵察龐氏騙局

冰山一角

極少騙局既被查出又被起訴。要想瞭解詐騙的全球規模,需要看看《會計師指南:如何偵查和控制騙局》(達維亞、科金斯等著)中描述的詐騙合集。雖然《會計師指南》的分析針對所有類型詐騙,但是其中提到的詐騙三大類型,對龐氏騙局同樣適用:

1、已發現和起訴的騙局:20%

2、已發現但未被起訴的騙局:40%

3、未發現的騙局:40%

實際上,已發現和起訴的騙局只是騙局世界的冰山一角。

80%的騙局未被起訴

當你意識到金融危機中爆發的大規模騙局全部屬於第一類騙局時,就會發現這幅圖的含義令人心驚。為簡單起見,只看由於2008年金融危機而被揭穿的前四大龐氏騙局。所有案件涉案金額都超過10億美元:

1、麥道夫:650億美元

2、斯坦福:70億美元

3、皮特斯:37億美元

4、羅思坦:14億美元

涉案金額總和超過770億美元。2008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是14.2萬億美元。實際發現和起訴的詐騙案涉案金額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0.54%。換句話說,起訴案件的涉案金額只能算是個尾數。停下來思考一下。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但假設這個比例適用於全球,那麼,這個數額是驚人的。

如果假設這四起騙局只佔全球騙局總量的20%並進行推算,那麼真正的總額將超過3900億美元。如果推測準確,這個數額占世界最大經濟體的總產值的2.7%。

這只是一個簡化和低估的假設,因為我們沒有計算那些2008年以來被發現和起訴的、規模小於10億美元的小型龐氏騙局。上例也只包括了龐氏騙局,忽略了其他類別的詐騙。研究騙局的專家們普遍認為,所有類型的詐騙造成的損失約佔大多數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5%。

基於以上假設,所有類型詐騙造成的損失約占GDP的5%,其中龐氏騙局造成的損失超過一半,為2.7%。被騙走的錢本應該用來創造工作崗位,積累養老金,普遍改善美國人的生活狀況,現在卻被挪用,讓少數騙子得益,過奢糜的生活。除了竊取普通人的財富,騙子還將稅收負擔轉移到普通人身上,因為大多數情況下,騙子懶得給偷來的錢繳稅。但有幾個明顯的例外。湯姆·皮特斯甚至為那些子虛烏有的利潤申請了退稅,他聲稱這些利潤是其公司賺取的。

為什麼如今龐氏騙局如此普遍?儘管近代史已經曝光了很多龐氏騙局,但是歷史上並不是只有這個時期才有龐氏騙局。史上排名前十的龐氏騙局,要麼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到中期,要麼發生在2008年到2009年。這兩個時期有一些共同點,讓龐氏騙局得以滋長。

龐氏騙局爆發

與近期相比,龐氏騙局更多是在21世紀中後期曝光的。難道龐氏騙局真的比以往更多嗎?還是只不過抓住了更多騙子?答案沒那麼簡單。

與近一個世紀以前的查爾斯·龐茲的時代相比,現在的投資機會當然更多。人口總量增加,也有更多富人有積蓄進行投資。隨著電視、電子交易和互聯網的到來,經濟和金融市場更加透明可見,因此我們往往會聽到更多這樣的騙局。

更健全的管理與監督

從「520%」米勒那個時代至今,有一個明顯的改進,那就是如今大多數投資都受到監管。但是有了這些監管,今天我們就更安全了嗎?

可悲的是,答案是否定的。與過去相比,世界的聯繫更加緊密,使騙子能夠觸及更多的人群。投資機會到處存在,但是我們也可能更加信任媒體和其他半官方的信息來源,而不是自己做調查。騙子能更輕鬆地製造假材料。任何人都可以買一台電腦、一台打印機和相關設備。一個人就可以偽造財務報表、募資說明書,並能立即進行無數次複製粘貼。

許多旨在保護我們的法律對某些類別的投資並不適用。例如,對沖基金面向的是「專業投資者」,因此不受同樣的監管與報告要求的約束。這項規定的含義是專業投資者有經驗,知道對沖基金投資的風險。投資時自擔風險,應該自行調查。

這些投資者必須通過「承受能力」測試,證明他們有足夠的資金,能夠承擔部分或全部損失。但是,富有不代表聰明。可以想像,對這些監管最少的領域,騙子當然是趨之若鶩。

不受監管的投資往往會轉化為騙子行騙的最大機會。較低的報告要求和監管門檻招引騙子,無異於引狼入室。

投資環境

龐氏騙局在某些環境更容易滋長。這種騙局似乎在低利率環境中滋生最快,尤其是短期內利率下降的時候。但是,只要收益有所下降,騙局隨時可能發生,無論下降的是一般的利率還是股市收益。儘管騙局在監管薄弱或幾乎沒有監管的環境中最易生存,但是在受到監管的市場中,只要避開規則,騙局也一樣能發展壯大。

騙子往往針對不成熟的投資者,這些投資者通常被固定利率投資(利息存款或固定利率債券)吸引。與股票相比,他們更瞭解這類固定利率投資,再加上利率固定,風險似乎較小。這些投資者是完美的受害者人選。他們無法理解自己購買的投資,也沒法證實什麼。在以下情況下,龐氏騙局便會發展壯大:

1、利率大幅下跌及利率處於歷史低位

19世紀後期與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都曾出現利率大幅下跌,龐氏騙局則在利率下跌幅度最大的時期大量湧現。前十大龐氏騙局全部發生在這兩個時期。

利率近期出現大幅下跌時,龐氏騙局最易發生。投資者習慣獲得一定程度的收益,也許是為了維持收入或完成退休儲蓄計劃。利率降低導致收入減少,投資者急於轉向高收益的投資,往往在追逐更高的回報時忽視更大的風險。

2、牛市

股市表現好的時候,投資者的投資決定會更快。這往往會使龐氏騙局運行得更久,因為投資者渴望馬上加入投資行列,龐氏騙局便不會缺乏新資金。牛市還會提高媒體的關注度,又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隨著社會公眾把錢投入到股市,投機和高風險投資盛行。牛市裡不成熟的投資者比例更高。利率在過去十年持續下降,目前接近為零。整體而言,相對較高的股市收益使更多人投資證券,為龐氏騙局提供更多的潛在資金。

3、監管疏漏

對沖基金最初僅限於經驗豐富的投資者,他們懂得內在風險,承擔得起投資損失。有鑒於此,對沖基金並沒有受到廣泛的監管。監管缺失,缺乏報告透明度,這一點逃不過騙子的注意,他們往往將投資項目描述為對沖基金。最低限度的披露要求讓他們更容易操縱和編造報告文件。

雖然對沖基金仍然受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其他監管機構的部分監管,但是將龐氏騙局冠以「對沖基金」的名義,仍給了騙子很多迴旋的餘地,也能吸引到目標投資者。投資者通常必須滿足最低淨值的門檻,這樣他們才能夠承受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的風險。由於基金不過是個彌天大謊,只需要為幾個大的投資人記賬,也讓騙子更容易繼續控制騙局。

雖然大多數對沖基金不是龐氏騙局,許多龐氏騙局卻是對沖基金。騙子通常避開上市公司或共同基金。這兩種實體以監管要求、報告框架和獨立年審的形式,受到廣泛的獨立監管,因此差異很容易被發現。

4、投資類型

前十大龐氏騙局中,最常用的是固定高收益期票。斯坦福是明顯的例外。他成立了自己的銀行,但他採用高回報的存款單建立了固定高收益的一個變種。

皮特斯用的也是期票,但投資他的期票的對沖基金,實際上是他總騙局下的小騙局。

只有麥道夫將投資描述為對沖基金。雖然回報率格外一致,但是他非常謹慎,沒有明確承諾固定利率。相反,他利用幾十年的投資業績(當然是虛構的)來暗示有保障的回報達12%。

5、信貸寬鬆

信貸寬鬆允許投資者借錢投資。隨著個人投資者借入更多的資金來投資,其財務狀況變得高度槓桿化。經濟一旦下行,可能給很多人帶來財務上的災難,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機。

6、技術

互聯網出現帶來了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多的信息和投資機會。儘管互聯網使一切更加透明,更加觸手可及,也讓騙子更容易拿著豐厚回報的許諾蒙騙更多不知情的受害者。

7、自主投資

社會的不斷變化帶來了更加不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過去,員工往往將大半的職業生涯貢獻給一個僱主,而這個僱主按月向員工支付養老金。如今,員工更多是流動的。曾經的僱主設定收益養老金計劃,大多已變成設定提存養老金計劃,個人承擔養老金投資的風險和回報。員工的積蓄由自己進行管理,而不是由專業人士管理,如果投資決策者缺乏金融知識,可能會帶來災難性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