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揭秘:龐氏騙局的前世今生 > 第八章 龐氏騙局第七名——約安·斯托伊卡:慈善從身邊做起 >

第八章 龐氏騙局第七名——約安·斯托伊卡:慈善從身邊做起

 

1993年秋天,羅馬尼亞,克盧日-納波卡,Caritas公司

約安·斯托伊卡打開一條門縫,向門外的辦公室張望。他又看到了那個老人,排在隊伍大約正數第六位,心猛地一沉。他迅速移開,想要關門,那位頭髮花白的老人還是看到了他。

“你!”他走出隊伍,向斯托伊卡衝過來,目不轉睛地盯著他。“我要拿回我的錢。你就是個小偷!”

斯托伊卡搖搖頭。“你會拿回錢的。但必須遵守規則。”他指指排隊的人群。“必須像其他人一樣排隊等候。”

“我等過了,三個月期限的理財差不多一個月前就到期了。我需要吃飯。你為什麼這麼難纏?”

斯托伊卡揮手趕他走開。“你排隊就是。”要是沒有嚴格的規則,詭計很快會被揭穿。之後,每一個羅馬尼亞人都會追著他不放,幾乎所有人都在騙局裡投了錢。

那個人低聲咒了幾句,還是回到隊伍。

斯托伊卡的注意力回到三個職員身上,他們在為排隊的人服務。他們坐在一排桌子前面,蓋章、裝訂文件然後數錢。每一個人都拿錢還給顧客,而不是顧客把錢拿來。錢馬上沒了。怎樣扭轉這個混亂的局面?

斯托伊卡又對上老人的眼睛。他避開老人的目光,再次把注意力集中到排隊的人身上。曾希望有些人是來存錢的,因為Caritas公司急需資金。存錢不太可能,現在幾乎沒有人來投資。今天早上,數十個人睡在門外,等著開門後就來取錢,就像那個老人一樣。隊伍中的人們煩躁不安,絕望的情緒瀰漫在空氣中。

三周前,資金來源枯竭,他曾暫停贖回。現在,每個月只開放一天贖回資金。投資已經停止,每月開放一天錢也不夠。如果能撐上一小時,都算他幸運。

一個穿著破舊外套的女人排在隊伍前頭,瞪了他一眼。如果是一周前,一定會給他一個燦爛的微笑。她指了指身後倚在枴杖上的老人。“你為什麼不能把錢還給這位老人?”

斯托伊卡不理她。

“把錢還給我。”老人抬高嗓門,聲音蓋過人群的喧鬧。

排隊的人一陣騷動。

“你可以拿回錢。”斯托伊卡低聲抱怨道。“要是你沒有把所有人的機會都給毀了。”六個人剛從寒冷的室外跺著腳進來,他警惕地看了一眼。他們排到隊尾,從衣著可以看出他們是礦工,回市內取錢的,他們一定是拼拼湊湊,才湊足大約20萬列伊。這只相當於200美元,但大批投資者都存入這麼多錢,形勢一度非常樂觀。購買奔馳和貂皮大衣,對每月只賺相當於60美元月薪的工人們來說,是無法想像的。

他曾聽說有個人賣掉唯一一頭奶牛,把所有錢都投進Caritas公司。這個人做的並不像聽上去的那麼愚蠢。要是這些人知道什麼對他們好就好了。希望他們不會得寸進尺,要求拿回他們的錢。

斯托伊卡的思緒回到礦工身上。一群好鬥的人,聚集在一起,很可能帶來麻煩,尤其剛坐了幾小時沒有暖氣的火車。最好付錢給他們,讓他們離開,不然事態很快就會失控。然後,將結束這個騙局。他可以消失很長一段時間。如果現在一切結束,還有足夠的錢安度餘生。

他向助理打個手勢,助理在那些人進門後關上了門。

Caritas公司

Caritas在拉丁語中是慈善的意思。但1992年,在羅馬尼亞,唯一得到救濟的,是約安·斯托伊卡。斯托伊卡以前在一個化工廠做會計,是Caritas公司龐氏騙局的策劃者。

Caritas公司在龐氏騙局的歷史上地位特殊。從沒有哪個騙局像這場羅馬尼亞騙局一樣,把一個國家愚弄到這個程度。官方曾估計,大約四分之一的人口,或者說400萬人,投資這場騙局,投資金額高達整個國家儲蓄的一半。要弄明白為什麼發生這樣的事情,必須瞭解當時的政治和經濟環境。

1989年聖誕節期間,尼古拉·齊奧塞斯庫政權被推翻。距此事還不到兩年,他和妻子受審當天獲罪,隨後被行刑隊槍決。不到兩周後,1990年1月1日,羅馬尼亞廢除死刑。

幾乎一夜之間,羅馬尼亞天翻地覆。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結束了共產黨42年的統治。齊奧塞斯庫是共產黨最後一屆領導人,1967年12月到1989年12月,以鐵拳政治統治著羅馬尼亞。40多年間,許多羅馬尼亞人生活在貧困和壓迫之中。

救國陣線組建新政府,決定通過漸進改革實現經濟轉型。貨幣管制取消,國家開始向自由的市場經濟過渡。儘管進行漸進的私有化和改革,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羅馬尼亞的通貨膨脹率不到一年達到60%。通貨膨脹伴隨著高失業率,加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求的財政緊縮方案,更多人陷入貧困的深淵。

1992年4月,距離革命不到兩年,經濟環境蕭索,約安·斯托伊卡的Caritas公司龐氏騙局誕生。他許諾有錢可賺,革命之後破碎的希望都隨之重新點燃。騙局一開始,人們就努力湊錢投資Caritas公司。

很快,斯托伊卡收到的錢超乎想像。短短幾個月,從賺取會計的薪水,發展到幾乎什麼工作都不做,就能拿到成堆的現金。他開了一家高端商店,揮霍無度的贏家購買奢侈的食物和衣服,就繼續賺他們的錢。

斯托伊卡給騙局冠一個“互助”計劃的名號。許諾六個月內800%的收益。人們經受了兩代貧窮,這簡直就是福音。

這樣的收益率似乎難以置信,但人們缺乏資本主義親身經驗,賺錢的許諾聽上去很有道理。這個國家年通脹率達60%,不可思議的高收益也是可能的,不是嗎?

斯托伊卡開展了一項十分有效的營銷活動,將每個人每週的收益公佈在當地的報紙。他稱他們為“贏家”,進一步增強喜慶的氛圍。鼎盛時期,名單有幾十頁那麼長。每天都有數千人帶著賺錢的希望拿錢來投資。

很快人們便對斯托伊卡在克盧日-納波卡的生意趨之若鶩。市長傑若·福納支持這項活動,在市政廳為斯托伊卡提供營業場所。投資的錢那麼多,羅馬尼亞政府不得不印發更多鈔票。Caritas公司一度持有整個羅馬尼亞流通貨幣的三分之一。

但這項投資到底是什麼?其實有些模糊不清。人們只知道兩件事情:必須招募親朋好友參與其中,希望像報紙上的人一樣成為“贏家”。

儘管Caritas公司沒有基礎投資,還是吸引數百萬投資者。投資者排隊幾小時,就為把畢生的儲蓄投入到這家公司。早期投資者開始購買新車、洗衣機、房產,炫耀剛剛獲得的財富,贏家的名單和口碑消除了人們的疑問。不管以何種方式,投資的確成功。有實實在在的證據證明人們正變得富有。

儘管著名的銀行家和經濟學家發出警告,政府仍允許這項騙局繼續順利運作。政府無疑害怕,如果人們再次陷入貧困,將會引發另一場革命。

截止1993年底,各種預警信號已經無法忽略。顯而易見,沒有基礎投資,投資的人越來越少。許多早期投資者決定退出,盡量置身事外,而新的、沒多少錢的投資者也傾向於少投資一點。報紙上的贏家名單從幾乎50頁縮短到只有幾頁。

斯托伊卡暫停營業,說是電腦故障。幾個月後又一次暫停營業,更加引起懷疑,直到1994年,Caritas公司最終倒閉。1994年8月,正式宣告破產。

斯托伊卡指責報社導致Caritas公司倒閉,許諾投資者能夠拿回自己的錢。當然,這從未被實現,也永不可能實現。

斯托伊卡因詐騙罪獲刑七年,上訴後減為18個月。然而,受騙人的情況卻沒有任何好轉。許多人不得不額外工作數年賺回失去的積蓄或者歸還借款。最終,被斯托伊卡蒙騙的人受罰的時間,比他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