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光影言語: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 > 謝晉:電影創作六十年(11) >

謝晉:電影創作六十年(11)

拍《鴉片戰爭》也是出於兩個原因。一方面是慶祝香港1997年回歸。一個國家將土地丟掉之後又收復,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很重大的事情。這片土地被英國佔去一百年之後,終於可以收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蔣介石就想收回香港,他通過外交部表達這個意思,丘吉爾首相理都不理。你要收回香港?沒那麼容易!但租借期限快到了,鄧小平1984年跟撒切爾首相提出這個議題,就沒什麼爭議的空間了。時間到了就該還,就算英國不想也不行。但回歸不僅因為期限到了,也因為中國在世界的地位今非昔比。現在我們的國家怎麼跟五十年前比呢?1997年的回歸對中國和世界都是一件大事。這是我拍這部電影的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第一次拍鴉片戰爭的大片是《林則徐》,那時候歷史觀點還有很多缺陷。[16]比如說,對於中國戰敗的問題,主流歷史觀點歸咎為清朝主戰派和主和派的鬥爭。根據這個觀點,林則徐是主戰派,但是我們今天知道這不完全是事實。今天的歷史學家研究出來,即使林則徐當時在虎門主戰,中國還是會戰敗。

電影裡我拍了一場戲,是維多利亞女王為火車站剪綵。這場戲就劇情而言是可有可無,但是我認為這場戲才表達了這部戲的意義。當時法國、英國已經工業革命了,蒸汽機非常普遍,而我們國家還在用人力、牲口。即使林則徐不被貶謫,這場仗照樣會敗,並不會改變結果。為什麼當初蔣介石要求歸還香港,英國並不理會,而鄧小平提出,它就只能還給你?根據條約,九龍是租界,租期九十九年,時間到了我們就要收回。這是引起全世界注目的事。之後阿根廷也要收回它們的「香港」,馬島(Malvinas,即馬爾維納斯群島),但英國不許,沒那麼容易,即使理在你這一邊。所以當時拍這片也是出於愛國熱情,或者說時代的需要。另外一點則是對歷史的重新詮釋。為什麼當時中國打不過人家?因為清朝腐敗。電影拍出來後,全國的部長都看了。

●──回顧您過去的電影,有著很重的人情味。而《鴉片戰爭》則相當不同,您處理的是歷史本身,而非身處歷史中的個人。

的確,《鴉片戰爭》很特殊。沒有一手資料,也不是我的個人經驗。重建當時生活只能靠間接資料,我讀了幾十本書,總共幾百萬字來準備這部電影。雖然是大型的歷史片,人情味也還是有一點。比如說刻畫了林則徐遭流放的痛苦。但這個戲到底是政治性的電影。

●──在《女足九號》中,您又回到了刻畫角色和表達人性的方式。

我拍這部片不全然出於這個原因。我們當時的女足已經打到世界冠軍的決賽了。決賽在洛杉磯,中國對美國。零比零以罰球決勝負,中國以一分之差落敗。比賽後克林頓總統還接見她們。這場冠軍賽讓中國女足隊晉陞世界水平,而我被感動了。很多女孩學足球學了十年,但沒有踢出成果。而新一代的女足,以孫雯為代表,終於成功了。前一代完全淘汰了,很多人失業,我心裡很難過。電影是為她們拍的。她們將青春全投入足球,每天訓練,腿都變粗了。這部電影不是描繪中國女足踢進冠軍賽,而是關於前一代人。她們踢球十年的經歷,最後除了失敗沒有得到什麼。她們被解散了,分配到別的工作,有的人賣魚去了,或是別的類似工作。這讓我很感傷,也激發了我拍這部影片。

●──這部作品是不是要重回《女籃五號》的創作脈絡?

不太一樣。這部影片還帶一點悲劇性,它的主題已經遠遠離開體育了。我們這一代工作比較好,但那是因為前人多少的辛勤耕耘、血汗以及戰鬥。那一代人已經過去了,但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他們。《女籃五號》的主題完全不一樣,那是一部關於為國爭光的電影。《女足九號》則是關於孫雯前面一代,她們付出的勞動、鮮血和犧牲,包括她們因訓練變粗的腿、曬黑的皮膚,最後卻被解散了。直到孫雯這一代,中國女足才開始得到注目與榮耀。她們打進決賽、拿到國家頒發的獎金,但前人什麼都沒有得到。所以電影最後一幕,當孫雯出現在美國的足球場上、國旗飄揚,畫外音說:「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他們。」這說的不是孫雯,而是她上一代的球員,因為她們是中國足球夢的開始。

●──在《清涼寺的鐘聲》中,您探討了中日戰爭的歷史傷痕,但這麼多年來您一直在籌拍一部直接面對戰爭、以《約翰•拉貝日記》(Diary of John Rabe)[17]為藍本的傳記電影。這部電影目前狀況如何?為何一再延遲?

約翰•拉貝雖然是德國人,製作人希望由美國演員來演。試鏡找來了四五個美國演員、三個日本人、七個中國人。我要請美國人或德國人演,但美國的製作公司堅持要找美國賣座明星,因為德國演員沒有賣點。另外一個延遲的原因是資金不足,用美國明星、奧斯卡提名演員價錢不得了,要幾百萬。因為資金問題,計劃就暫時放下來了。我想這片子遲早會拍,不過不一定是我執導。這部戲跟我其?電影不同之處是要知名美國演員主演,要價很高。知名演員太貴,用美國沒有名氣的演員又不賣座。計劃就暫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