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光影言語: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 > 謝晉:電影創作六十年(5) >

謝晉:電影創作六十年(5)

在學校念了三年,1943年我離開了,因為很多老師離開學校。我跟他們一起到重慶做話劇工作。所以到2003年就是我從事藝術工作六十週年。當時還沒畢業,我那時才二十歲,就到重慶工作了好多年,給我的老師當助手,當他們的場記、記錄,因為我的老師喜歡我。我離開學校這五年,這段生活是戲劇生活,演過很多戲,看老師排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那時候一年有七八個戲劇,我學習了很多關於戲劇的東西。底子打得厚,後來拍戲就比較自如,懂得創造人物。

我後來為什麼從戲劇轉到電影,也主要跟我的老師們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我又回到學校,補念了兩年,為了得到正式文憑。我父親那時是上海有名的會計師,我們那時候家庭情況很好。家裡希望我跟我的老師一樣,到美國留學,但那時候已經1948年了,上海都快解放了。後來我的老師都留在大陸,希望建設新中國,我就沒有出國。

早幾年我父親在香港工作,地位很好,也比較有錢,不過我沒有留在香港,選擇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我父親因此覺得很失望,因為在過去,解放以前的社會,中國還是個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非常看不起演戲的。在我們學校,一個班才十幾個人。我跟陳凱歌的爸爸是同一屆的,我們1941年考上學校,一起唸書,陳凱歌現在還叫我「叔叔」。當時念的人非常少,因為這個工作在過去的社會被人輕視、被人瞧不起。很多人問我,照理講應該留在香港,生活蠻好的啊,但我的決心很大,我要往最艱苦的地方去。我在那裡三年,非常艱苦,飯都吃不飽,但是我們的學術風氣很濃厚。

抗戰勝利以後,電影業又重新恢復了。我的很多老師原來是電影界的,又回到電影界去,有的老師從話劇轉到電影。1948年,我學校還沒畢業,老師就寫信來叫我去他的電影廠工作。所以我就很順利地轉換過去。我一生生活很辛苦,但是工作方面很幸運。因為學校還沒畢業,老師就希望我去跟他們做助理導演、副導演。

●──1948年開始,您在多部電影擔任副導演,包括《啞妻》、《歡天喜地》、《影迷傳》和《婦女代表》。您早年的經驗對您後來當電影導演有什麼幫助?您在當副導演的時候學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在那些戲中,我的角色是副導演,不是我的電影。都是我的老師拍的,我做助手。《婦女代表》是解放後拍的,解放前的最後一部片是《影迷傳》。老師非常喜歡我,因為我受了五年正式科班的教育。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是第一批從副導演提升為導演的,而且是上海唯一一個,這批導演大概1950年代末就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導演。我在1954年就單獨拍戲了。我做話劇時,是跟著老師做,做電影的時候,一開始也是跟著老師做副導演。我跟過很多導演,各種流派的導演我都跟過,學到的比較多,我想這是很重要的基礎。所以當我當上導演時已有很多經驗了。我當副導演的時候,還代老師拍過很多鏡頭。所以我後來有機會獲獎時,經常會提起我的老師。《芙蓉鎮》我得到第五座百花獎,曹禺老師來頒獎,我特別感謝他及好幾位已經去世的老師,包括他們的嚴格教導──老師非常嚴格,因為我很調皮搗蛋(笑)!

●──這幾位導演之中,哪位對您影響最大?

對我有最大影響的是洪深老師,他是哈佛大學畢業的,還有焦菊隱老師,後來導演過話劇《茶館》。1950年代末他們都成為中國電影非常重要的人物。我當助手的經歷讓我學到很多,做場記什麼的,我經常被老師稱讚「謝晉做得最好」,我也很用心地學習。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很用心地學蘇聯電影。有幾位很出名的蘇聯導演,還有意大利跟美國的導演。老一輩的常常說,中國電影的第一個老師就是美國電影。那時候中國還沒有電影工業,也沒有電影學校,很多人是自己看美國電影,多看幾遍,然後自己體會。至於我,雖然也從美國電影學到許多,但我還有個有利的條件──我有最好的老師。

●──您最早當導演拍的電影──《控訴》、《藍橋會》、《一場風波》、《水鄉的春天》──都是由片廠指定,創作空間比較小。早期拍攝這些電影,是否很難全心投入?

這些戲都是我獨立拍的,但有的是小戲。一開始,國家還不完全信任你,我還不可能拍像《林則徐》這麼大的片子。我拍的都是些小的故事、小的電影,這些戲是鍛煉我的一個很好的機會。我拍的每部戲雖然不是自己選劇本,是上頭指定的,「這部給謝晉拍,那部對謝晉太大了,要找別的有名導演拍」。我當時年輕,二十幾歲,但我有個優點,如果一個劇本只有六十分,不是很好的劇本,我一定把它拍到七八十分。後來我跟很多學生講,如果一個七十分的劇本,你可以把它拍到八十分,表示你是一個好的導演。

也有導演拿到一個八十分的劇本,卻拍不到九十分,只拍到六十分,這是個差勁的導演。如果劇本很好的話,努力一下,演員選得好,可以拍成九十分。我常跟學生說,一個劇本雖然不是很好,但我會想辦法把它加工,把它拍成八十分。所以後來很多作家、領導、廠長都相信我,說給他六十分的劇本,他可以拍成一部不錯的電影。我在電影界的地位就慢慢地提升了。現在回頭看那個時候拍的電影,影響不是很大,因為劇本本身最多就六十多分,拍到七十分就不錯了。還有另一個最主要的因素,藝術是靠自己的感情經營的,要是這個題材、劇本不是我很想拍的,就很難拍成一個精彩的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