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光影言語: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 > 謝晉:電影創作六十年(4) >

謝晉:電影創作六十年(4)

這次訪問於2002年12月27日進行,地點在謝晉的上海辦公室。

●──1949年之前您在上海和香港都生活過。能不能談談您的童年,還有成長過程中接觸過哪些電影?

我出生在浙江的農村。祖父參加過1911年的辛亥革命。小學三、四年級時日本人入侵東北,發生九一八事件,1932年又建立偽「滿洲國」,扶植溥儀(1906—1967)的傀儡政權。之後又打到華北,拿下北京,那時候叫北平。1937年,日本人打到上海,我念小學最後一年。我們那時候才十二三歲,我父親馬上把我們送回家鄉避難。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美國人來說很短,美國人是從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才參加大戰的,之前都在旁觀;但對我們來說是整整八年的時間,跟你這麼一說你就知道了:我小學畢業那年戰爭開始,一直到念大學抗戰才結束。後來我父親調到香港工作,我們跟到香港。回來以後先到上海,再到四川省的重慶,當時中央政府遷到那兒,很多大學也都跟著政府搬到重慶去,我就到那兒念大學。

1930年代,我念小學的時候是中國電影最好的時候。我看了很多好電影,如《漁光曲》(1934)、《十字街頭》(1937)、《馬路天使》(1937),都是當時最優秀的電影。因為我母親非常喜歡看電影,每個禮拜都帶著我看兩次電影,有時候禮拜天甚至看兩部電影。所以我小學時看了非常多,這是我後來參加電影工作的原因。

在中國傳統裡,十歲生日是很重要的,我十歲生日的時候父親和祖父送給我一櫃子的書,那是中國最好的出版社出的,叫做「小學生文庫」。所以小學時除了《三國演義》、《水滸傳》,我還看了《伊索寓言》、丹麥的《安徒生童話》,文學書看了很多。中學時代我開始看美國電影,抗戰勝利以後看得更多,戰時在重慶播放很多美國電影。1949年以後,美國電影沒有了,因為中國和美國是敵對關係。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看很多蘇聯電影。我最喜歡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

在重慶的時候,我念的是戲劇,那時中國還沒有電影學院。全中國藝術院校就三個,一個是音樂學院,一個是美術學院,一個是戲劇學院。我念的是戲劇專科學校,大學要念五年。從中學時候開始,我們就有很多宣傳打倒帝國主義的戲,愛國情緒是從小就有的,因為日本人侵略我們,之後又發生南京大屠殺。我們跟現在年輕導演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們沒有經歷過去跟現在的劇烈對比,但我們經歷過那種國家恥辱,所以我們這一代人很愛國。就像韓國人對日本人非常痛恨,因為韓國被日本佔領多年。這種意識是我認為藝術家搞藝術工作最重要的。我常講我的好友奧立弗•斯通(Oliver Stone),他拍《野戰排》(Platoon, 1986),描繪越南戰爭最傑出的一部戲,拍得非常好,有一回他在上海當電影節的委員,我是主席。他說他被徵召入伍到越南打仗時二十歲,在那裡兩三年,好在沒有死掉,回到美國以後,每天晚上都做夢,他說:「我每天晚上都夢到戰場上我那些朋友,在我的夢裡,他們逐漸死去。」我想這是藝術創作很重要的規律,所以他關於越南的電影非常精彩。我的作品也都一直在捕捉那種力量。我們這一代跟第五代、第六代導演不一樣是因為生活經驗不同。

●──當您決定走上電影這條路的時候,您家裡並不贊成。您能不能談談從戲劇轉到電影的經過,以及您家裡的反應?

最早我家裡那五百本書裡,有本愛迪生(Thomas Edison)的傳記。我從小就想做個發明家,父親非常高興,說這個孩子將來有出息。後來我看過兩部愛迪生的傳記電影,一部是米基•魯尼(Mickey Rooney)的《小愛迪生》(Young Tom Edison),演童年的愛迪生,另一部是《偉人,愛迪生》(Edison the Man),史賓塞•屈賽(Spencer Tracy)演成年的愛迪生。[2]都是我年紀很小的時候看的,對我影響很大。

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我接受抗戰時的教育。所有的歌唱隊、戲劇隊,都宣傳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當時所有的年輕人都非常激動。中學時代我就開始演話劇。我們中學裡就有劇團,演獨幕劇,很多都是老師編的戲。大學我念了中國唯一一個戲劇學校,國立戲劇專科學校。這時學校已經從南京搬到四川重慶了。抗戰八年,我在四川就待了六年,我的夫人也是四川人,就是在那時候認識的。我們學校有當時全中國最好的老師,我最尊敬的老師包括洪深(1894—1955)[3],他是美國哈佛大學貝克教授(George Pierce Baker, 1866—1935)的學生。我另外一個老師是張駿祥(1910— )[4],後來當了上海電影局局長,他是耶魯大學畢業的。還有黃佐臨(1906—1994)[5],他的女兒是知名的第五代導演黃蜀芹。他是英國劍橋大學畢業的,所以我們受到的很多教導都是西方的。還有一位是焦菊隱先生(1905—1975)[6],是舞台劇《茶館》的導演,他是巴黎大學畢業的。我們的莎士比亞是曹禺(1910—1996)老師教的,《雷雨》的作者,他是教務主?,他最膾炙人口的《北京人》就是在我們學校寫的。曹禺給我們上劇本課,介紹了易卜生(Henry J. Ibsen)、莎士比亞、奧尼爾(Eugene O』Neill)、契訶夫(Anton Chekov)等俄國、美國、英國的劇作家。我們畢業的時候演了很多易卜生和莎士比亞,還有曹禺先生的《日出》、《雷雨》。這些紮實的訓練對我後來導戲、刻畫角色性格幫助很大。這些中國最好的藝術家、戲劇家,都在我們學校講課,可以說我吸收的戲劇知識都是當時國家最好的戲劇家傳授的,前後有五年的時間。所以為什麼我的電影故事性、戲劇性比較強,跟一般美國電影不完全一樣,原因就是我是學戲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