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不想再討好這世界 > 第五章 那些不受控制的反應 >

第五章 那些不受控制的反應

在偶然的情況下,我與被稱作隱蔽討好者的人有些交集。

我提及這件事,是因為他們在很多時候表現出的領導風範和決斷力,會致使人們以為他們很有獨立的見解,甚至連重要人物的話也不用言聽計從。然而,這些人允許他們任其他人的喜好和觀點所擺佈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往往事後才恍悟不應該那般動搖。此外,他們還總是在關鍵時刻向外界的壓力屈服,並附和打從心底不認可的主意。他們沒有全力以赴地執行他們內心的遊戲規則,而彷彿變成了一種搖擺不定的反應裝置,一個極為有說服力的人能讓他們暴露弱點,從而他們受到迷惑做出與內心深處相矛盾的選擇。

理查德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將近五十歲了,在生活上豐衣足食,僅投資真正讓他感興趣的生意。他一直很擅長銷售工作,不久前開始涉獵小型的商業地產投資。他的同事對他的評價很高,並且認為他的判斷力很可靠。另外,在市民組織中也可見他的身影,只要有他在的地方,他都是當之無愧的一位領導者。眾人尊敬他是因為長久以來他都能圓滿地完成工作業績,況且在共事的同僚之中很有影響力,令每個人各盡其能。

「我現在面臨的問題非常棘手,」他坦白地對我說道,「我同一個女人由於房地產生意上的工作原因走得很近,現在卻導致我的職業和個人生活都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在他講話時,我能辨別出他不輕易向任何人袒露自身弱點。而且據他的外表風度來看,他是那種能夠輕鬆下達指令、贏得幾乎每一個人的尊重的人。假使情勢真嚴重得需要尋求專業咨詢的地步,我料想這肯定是分外尷尬的事了。於是我對他說,「先聲明,我想要幫助你擺脫目前深陷的困境,所以首先需要瞭解的是你的整個情況。」

理查德做了一個深呼吸,然後就開始講述他的處境是多麼地無奈以致找不到解決的方法。那位女生意夥伴叫凱倫,一直負責幫他物色小型商業街的適合地點。她只比他小幾歲,是一個很隨和開朗的人,所以理查德很快就喜歡上她。通過她的關係人脈,合力幫他促成了一項成功的投資。現在他們正在籌劃投資另一個項目。

「我遇到的問題是這段友誼的發展開始妨礙到我的婚姻生活了,」他解釋說,「我們經常在一起吃午餐,在過去幾個月裡甚至有一些機會同進晚餐。這方面我對妻子是比較誠實的,但是她疑心我有了外遇還想讓我和對方斷絕一切關係。我的妻子不是嫉妒心很強的人,然而她現在確實明顯地在嫉妒。」

「你說過你對妻子是比較誠實的。這個『比較』是什麼程度呢?」

「這個嘛,我告訴她我和對方成了朋友,她知道我們一起吃過幾次晚飯,但是我讓妻子艾麗西亞以為當時還有其他的生意人在場,而實際上是沒有的。」

我快速地作了一個推理:「就是說你和凱倫發展了一段關係,同時艾麗西亞也知道她的存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和凱倫的牽絆加深了,可能還有過性暗示。儘管你明白怎樣的做法是正確的,可是你無法做出反應,因為那兩個女人鉗制了你,而她們對你的慾望是截然相反的。」

他緩緩地搖著頭,回復道:「你總結得很恰當。但是我和凱倫沒有外遇,也沒有任何類似的關係,不過我害怕它可能會發生。」

我不是百分之百的確信他們是否有私情,然而我決定暫時不在那個問題上追根究底。我得知理查德是信奉宗教的,就問道:「我猜你的信仰警告過你要離開凱倫以維護你的婚姻。那麼是什麼阻礙你去那樣做呢?」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又搖搖頭,回答:「且說,首先,我和凱倫在金錢上面有很大瓜葛,我不能冒那麼大的風險一拍兩散。其次,」他停頓了一下,我能察覺出他內心在掙扎,「我開始疑問,如果我把妻子對我和凱倫之間的關係感到不快的事情告訴凱倫,她的情緒會有怎樣的變化。凱倫是一個急性子的人,我不想激怒她,以免又給事情添亂。」

經過一段時間後,我瞭解到理查德有過幾次擺脫凱倫對他日益增強的操控力的機會,但是他卻沒有,因為他對他的友好形象太執著了。雙方都沒有讓彼此出過醜,理查德總是順從凱倫提出的見面要求,即使他們都明白那麼做是多餘的。儘管理查德在很多方面都是一個決斷和有原則的人,然而他有一種被人們喜愛的需求,這導致他越來越深陷於錯誤的決定中,那總有一天會毀了他自己。事實上,在我對他有更多瞭解之後,我發覺他在生活之中也處處顯露了這個傾向。無論是與妻子、孩子和工作上的人相處時,理查德會允許他自己被非優先的建議所說服並做出決定。

討好者時而會展現出他們真正的決心和領導能力,只是在一些情況下,他們仍然會不顧合理的邏輯思考以及不採取充分的主動權,而變成搖擺不定的反應裝置。為了判斷你是否同樣具有這種傾向,勾選下列符合你自身情況的描述:

(1)我會讓別人勸阻我想去做的事情。

(2)即使是對自己沒有好處的舉動我也會同意照辦。

(3)你覺得我有一種被人們喜愛的需求。

(4)我不經常洩露自己全部的想法,尤其是當我感覺到有可能引發爭論的時候。

(5)有時我覺得自己被別人利用或被操縱了。

(6)有些事我會笑臉以對,即使我並不需要微笑。

(7)我寧可維持現狀繼續生活,也不願和一個頑固、食古不化的人抗衡。

(8)我應該相信我的直覺,但有時我卻猶豫了。

(9)儘管我很有主張,一旦我與某人建立起個人關係,維護關係的慾望可能勝過我個人的主張。

(10)我的心情會強烈地受到其他人心情的影響。

0至4分:有時我們的決定難免要考慮到其他人的處境,因此你有這些反應是很正常的。

5至10分:這表明其他人對你的影響可能大於你的自發的行為。你要更加謹慎,不要一不留意就讓你的生活被其他人的慾望所束縛了。

激發的反應

1、過往有失衡的依賴性

當我接觸到理查德這一類人的時候,我就開始密切注意在關鍵人際關係中,他們的依賴性是如何逐步形成的。很多人,比如安妮塔和艾琳,會讓人馬上聯想到「依賴性」這個詞,因為在一個意志堅定的人面前,她們時常自視人微言輕,屈居次位。而像理查德一樣的天生領導者,他們則難以承認自身的這個特性,誤以為只有軟弱和優柔寡斷的依賴者才符合這種一貫的印象。由於他們不是這一類型的人,就假定依賴性是別人而不是他們自己身上的特質。這不是正確的觀點。

依賴性屬於情緒和關係的範疇,是指你允許你的心情或內心的導向被外在因素所支配的一種傾向。當你不顧常規的自主行為,或者正確的直覺被情緒的顧慮佔了上風的時候,你便處在依賴模式中。你任由外界的環境強烈地動搖了你內心的使命感。

那麼,依賴別人就總是錯誤的嗎?答案是否,因為這是每個人的普遍的特性。在你呱呱落地的那天,你就用哭聲表現了依賴性,希望被擁入懷中和被肯定。當別人哺育和響應你的需求時,你感到被珍視了,於是平靜了下來。你感到心滿意足因為外界的人撫慰了你的身心。這種渴望在往後的年月中持續不斷,事實上直到今天一直在你的內心留存。沒有哪個正常人能夠如此的在感覺上無動於衷、在情緒上毫無依賴,才能完全不受這種被公然肯定的慾望的影響。

我們生活在相互依賴的環境中,這也意味著我們的行動和決定時常與其他人的需求和偏好糾纏在一起。其實,成功的人意識到顧及他人意見的重要性,以及學會解讀他人心情,以便在作決策時保持團隊的凝聚力。他們允許別人影響他們作的決定,只是這不表明他們懦弱、膽怯並且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而是因為他們領悟到協調人們多種需求和意圖的必要性。

然而,討好者面臨的問題不在於他們自身的依賴性,而是他們還沒有學會如何平衡這份依賴性。

理查德在聽到那番話後咯咯地笑著說:「直到你提起它為止,以前我絕對不會把自己歸為有依賴特性的那一類人。我一直很受歡迎,人們自然而然地被我吸引,遇到問題便紛紛前來請教我的意見。要說我和依賴性的聯繫,就是時而覺得自己太被依賴了,而不是太依賴別人。」

「別人依賴你的事實也不能改變你自身有依賴性的狀態,」我闡明說,「其實,很多領導者依賴別人對他們的依賴,這就是他們自我感覺良好的原因。」

理查德點點頭表示他明白我的意思。

我繼續說:「久而久之,無論是在作決策時,還是在開展人際關係時,我們都下意識地相互滿足彼此的慾望,於是我們人際關係的模式就形成了。雖然你沒有深入地思考這個問題,但是暗地裡你需要與其他人建立聯繫或者獲得認同,這可能致使你在生活中恰似一個容易受到影響的感應器。在當時,你的所作所為是為了贏得某個重要人物的讚賞或讓他們銘記你。」

理查德為妻子和子女提供了良好的生活讓他感到很驕傲。可是,他總覺得妻子艾麗西亞對他明顯地缺少讚賞。以致,她的任何批評性言語都能使他變得神經過敏。儘管他不是有意地這麼做,但是他開始格外留意起對他表示尊重的女人。因此當凱倫出現時,他把自己的防衛心降低了,足以令她影響到他所作的決定。在他初來我的辦公室時,這個模式的特徵已經浮現,表現在他努力給凱倫留下好印象及處處順從她的請求上,甚至最終違背了他直覺上正確的判斷。理查德對正常範圍內依賴性的需求已經失去平衡,以至於他較少運用自身縝密自主的思考,而更多的是響應凱倫的意願。

為了重新贏得他生活上的方向感,理查德需要兩個方面的努力:一是積極的情緒能力,二是重獲他是誰的使命感。倘若不謹慎防範,這兩方面將成為討好行為的潛在作用點。

 2、需要情緒能力

討好者總是被牽扯進別人的計劃中,他們是通過情緒被套牢的。無論是否由於恐懼感、罪疚感或對被喜愛的渴求感的作祟,這些人把平時待人處事的邏輯思維擱置一邊,而跟隨他們感覺的腳步。

在當時討好者的所作所為,是為了贏得某個重要人物的讚賞或讓他們銘記自己。例如,理查德決定與凱倫相約共進晚餐,不是因為他非得那麼做不可,而是因為被一個女人關注時他感到精神為之一振,十分享受這種快感。

而安妮塔的情況是她對丈夫泰德表現得太過慇勤,不是因為她斷定那是一種好的相處方式,而是因為她沒有足夠的情緒力量與他的易怒脾氣抗衡。

由於在嚴重討好行為中,情緒的鬥爭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因此,你應該特別注重情緒所發揮的作用,並明確如何成熟地規劃你個人導向的發展。現在試著回憶一下,在你還小的時候,有多少回某人坐下來與你閒談,只為了告訴你情緒因素在作決策時有何種影響的類似體驗?倘若你和絕大多數的討好者一樣,如果有的話,這種經歷是不是太鮮見了。

在理查德的案例中,他與父母在極少的場合下才會談論情緒的問題,每當他們聚在一起時,多數的意圖是告訴他不要做某事,而這並沒有助他學會理清情緒的方向。

譬如,他給我講了一次被教導的經歷,在年少的時候,幾個小夥伴說服他攜手在某個週末去捉弄別人,結果惹得一些鄰居的不快。「孩子,」父親說,「當那些男孩說服你和他們一起去惡作劇的時候,我不明白你期望從中得到什麼樣的快感。但我能明白地告訴你,不管你策劃了怎樣有趣的事情,一旦你的過失被查出來你會感到痛苦,那樣的後果是不值得的。」

理查德作了解釋,「在家裡,我們討論情緒的話題也就差不多到那種程度了。我爸爸只是告知我要讓自己感到快樂,但是我們從沒真正地探究為什麼我會有那樣的感受,當然了,我們也沒有深刻地論述過我的情緒隱含著怎樣的深義。」

你是不是也有過那樣的感受?儘管極少或沒有受到相關的指導,絕大多數成長中的孩子還是會快速地以他們的情緒經歷作參考。例如,你可能聽到過類似的話:

··「我不明白你為什麼心情不好,但你最好快點振作起來!」

·「哭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

·「假如你不再一味地感到難過,也許你就會發現事情並不是那麼糟糕。」

·「是什麼讓你感到如此生氣呢?你現在是束手無策了。」

·「假如你感到很內疚,就表示你肯定做了錯事。」

假若情緒被表達出來,那麼它就達成了它的目的,不會再次成為你的阻礙,因此你就能夠轉而解決其他瑣碎的問題了。

仔細地想一想,許多課題都具備一種特有情緒的本質,再想一想,你需要多少悉心的引導才能獲取解決的途徑。例如,作為一個成長中的小孩或少年,你需要以下和更多的指導:

·用平衡、謙遜的態度來建立內心平和的方法

·如何決定果斷對待你的憤怒感的時機,即使對方是難以相處的人

·如何回應別人排斥你的信息

·如何在順從與守原則之間保持平衡

·認識真實罪疚感和錯誤罪疚感的區別

·知道如何應對你首次「被愛」的感受(被認可)

·如何恰當地讓某人明白你傷心或失望的感受

·防止焦慮感在你性格中佔據上風的要素是什麼

當我向理查德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咧嘴笑著答道:「我們下次再計算這個頻率,到時只會有一次。在我長大的地方,還沒有過那般的溝通經歷。」

毫無疑問,他絕對不是唯一一個有那種經歷的人。然而,理查德情緒導向上的訓練已刻不容緩,因為他的許多言談舉止都顯示了他沒有受到過任何情緒能力上的訓練。

現在請思考,當一個人極少受到有關情緒問題方面的訓練會有怎樣的影響。顯然這些人會順從外界環境,尤其是在他們情緒的根本感到困惑或不愉快的時候。

好比理查德,他從生意中積累了管理情緒的方法,並且在事業上很有建樹。如今在他即將五十歲的節骨眼上,不料對妻子產生牴觸情緒同時又對另一個女人萌發渴望心理。他理性的一面知道他應該如何去做,但是另一面他缺少足夠的情緒力量致使他引火上身。

你認為某個人對你有吸引力,是因為他/她接納了你,或者是因為你在他們面前具有威懾力。無論原因為何,有些時候,你肯定會試圖通過不健康的綏靖行為來滿足你自身的情緒。當你察覺到那些脆弱想法的時候,請仔細地反思:你是否有能力重新導向你的思維方式並且選擇將你內心最堅信的意念化為行動方針的決心?假如你在情緒緊張的條件下也能夠謹慎地考慮並做出選擇,你現在的生活會有怎樣的不同呢?

我教導討好者認識到他們的問題不是缺乏情緒能力,而是沒有接受到如何運用情緒能力的訓練,恰恰相反他們是有這種能力的。更確切地說,他們的問題在於默默地將他們情緒的導向權交給了其他人。這種傾向是能夠也是該當被逆轉的。

仔細地回想一些例子,當你告訴你自己無法控制感受時的情形。展開與你自己的對話並問道,真的是那樣嗎?你真的不能把你的行為帶入到正確的方向嗎,或者,你真的只是希望你的舉動成為所處境遇的映射嗎?

稍微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態度要極其坦誠。

關於理查德是否掌握了情緒導向的這個問題,他思索了片刻,試探性地說道:「所以你是在暗示,由於我還沒有控制好我對妻子的情緒,以至於我很輕易地受到凱倫的影響,從而削弱了我的常規判斷。是這樣嗎?」

我點頭表示同意。「一點也沒錯,我指的就是這個意思。我認為你浪費太多時間斟酌你要做出何種正確的選擇,等到時間所剩無幾,你就下意識地允許外界的信息來源左右你的情緒導向。」然後我補充說,「那樣做是很有危害的。」

當你處於討好行為模式時,很容易將眼下面臨的情況小題大做。譬如,你可能告訴你自己,要是某人能變得更開心或更體貼,你也會感到高興。然而,事實上你真正的問題是你自身不願對眼下的所有選擇作過多的思考。從孩提時代起,你就沒有受到情緒能力的訓練,由此可知你的依賴性是不平衡的。現在你已然是個成年人,是否願意給你自己一次機會,重新取得你主要人際關係的導向權呢?

3、需要一種使命感

只要你決意你確實有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那就是時候運用這種能力去完成更大的使命了。

假如討好者被問起成功和成熟的最根本特徵是什麼,他們多數人都能給出很好的答案。長久以來,他們學會理性地解讀他們所認為正確的事物,即使那種理性的感悟是沒有經過實際檢驗的。雖然他們很善於表達何為成功的人生,他們的切實體驗卻又是另一碼事。

理查德就有著這種體會。「由於我不時地當眾講課,因此當我站在人群之前,就能夠口若懸河地演說成功人生的組成要素。人們喜歡我講的內容和我表達的方式。大家還多次告訴我,那對他們很有啟發。」

「你一定也感到很欣慰吧,」我談論道。「你講課的內容都偏重哪一方面呢?」

「嗯,我所居住的小鎮,物質享樂的氛圍很濃厚。人們形成一種錯誤的觀念,如果你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就表明你很有身份地位。而我的重點是讓他們思考自身的內在價值。脫離了你虛飾的外表,到底何為存在的意義?我喜歡挑戰人們的想法,首先他們應該從精神層面定義他們的價值,然後再把那轉換為實實在在的人際關係技巧。」

「聽起來很引人入勝啊!可以想像人們真的很有必要來聽一聽你的課程。」

「噢,的確如此,但我又何嘗不是呢!我需要更仔細地聆聽我教導給別人的內容,因為最近我感到自己的生活也偏離了軌道。不知怎的,我的情緒和行為並不總是聽我大腦的使喚。」

理查德身處的困境對討好者來說是很普遍的。絕大多數與我合作過的人都不存在智力的缺陷。他們從幼時起就被告知做事應有的是非觀念。在一般情況下,他們懂得過於順從和急於求成都只能達到適得其反的效果,當然這些都是經過他們實踐得來的經驗。

為了讓理查德明白我的意思,我向他解釋道:「當你十五六歲時,對異性十分的好奇,我肯定有人教導過你如何和女性相處吧,對不對?」

「唔,其實在家裡,我們不討論女孩子的話題,不過也可以說我是以道聽途說的方式得知的,就是應該對她們有禮貌和照顧周到。這就是你所指的意思吧。」

「一點也沒錯。讓我們更進一步地討論,」我說,「在人生的道路上,你需要某個人來挑戰你已經獲得的那些基本的道理,從而你將它轉化成自身的更明確的生活準則。比方說,起初某個人會鼓勵你相信基本的禮數甚至是婚姻觀作為你個人的信念。你需要某個人向你展示,良好的教導最終會讓你何去何從。其次,你需要受到挑戰,然後決定那是否是你真正想要貫穿生活始終的信念。換言之,你需要某個人質問你,你對所獲的教導有什麼真正的想法。直到你心滿意足地把它變成你個人的理論之前,你都有權利去質疑你所獲得的諄諄教導。」

他不禁竊笑,回應說,「我們從來沒有像那樣的經歷。」

只有當你在深度層面上掌握了所獲的正確教導,才能把它變作你自己的理論。也只有到那時,你對生活方式的選擇才能徹底體現出你的使命感或用意。不過,一個討好者光掛在嘴邊可是不行的。例如,一位女士,當男女方的大家庭開始告訴她應該怎麼做的時候,她會說她明白本應更加決斷的。更確切地說,她需要懂得她為什麼要變得決斷,她需要將她的判斷力和恪守健康、成熟的生活方式緊密聯繫在一起。那麼她表現出的將不僅僅是優秀的理解力,還有用意與意義。

為什麼多數情況下,這種觀點都適用呢?

其實答案就是,即使懂得何為成熟的生活方式,也不一定要將其轉換為實際的行動。在把這份理解力轉化為生活模式之前,你首先要擁有一種強烈的慾望,才能身體力行你的原則。

我們來再次回顧你成長歲月裡的點點滴滴。你必然會想起些許關於是與非的諄諄教導,以及大部分人都不會遺忘的「該做與不該做」的生活經驗。請仔細思考:從諄諄教導中獲得啟發並把其變成你自己的理論,你有過多少這樣的體會? 

那麼,接下來,請概括一下自己的性格特徵,然後反思,到底是什麼原因最能阻礙你發揮性格中最有特色的一面?                              

這裡,你可以試著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你是否有一個考慮縝密的目標感,關於你是誰和你努力實現的人生意義?

你是否有想過如何保護這個目標感的完好無損,即使是遭到他人的質疑或動搖你的事情時?

你內心的指引力是否足夠的明確和堅實,以至於經得起生活裡沉鬱和失望的挫折?

若答案為否,你恐怕對你自己還沒有一個足夠深刻的定義。你需要(獨自或者與一位可信的導師或者與一位咨詢師)耗費時間決定什麼是你真正想要貫穿生活始終的信念。

現在立即在如下的空白處寫出各項任務的概要,簡述你希望你自己將要實施的行動方針。直到它充分地反映了你周密和清晰的邏輯思維為止,你都可以回過頭來對寫過的內容進行調整或者潤色。 

婚姻

受到教養的方式

工作

友誼

雙方的大家庭

市民組織

現在,再回到理查德的事情。理查德的臉上有一絲疑惑的表情,他說:「我從沒把自己看成是一個做事沒有計劃的人。特別是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都以目標為導向。但是由於最近幾個月的所作所為,我不得不大大地質疑我的人生了。就好像我人生當中第一次認真地問,『我是誰?』」

「你目前的遭遇不會是你經歷之中最糟糕的事情,」我回答道,「你和妻子面臨著婚姻問題的困惑,我感到很惋惜,我也對你近來的消沉抑鬱感到惋惜。」

「不過在同時,我認為你也逐漸意識到你在生活中大多數時候是在被動地回應別人,而並非真正自主地行動。事實上,每當你告訴你自己是一個相當獨立的人的時候,你仍然著眼於其他人,用他們的眼光來打量你自己。我希望你能借此機會,誠摯地反省你究竟想要以怎樣的姿態示人。而不是時刻觀察別人的動靜,憑你深信不疑的信念,你能夠拿捏好你的決定。」

那麼,你的情況又如何?是否你也身在同樣的處境。準備好捫心自問,「我是誰?」一旦你提出了這樣的疑問,你將注意到你的關係模式有了顯著的不同。尤其是,你更有可能行使你的自主權,而不是讓其他人的反應過濾了你的決定。

參見下列的實例是如何演示的:

當有人請求你幫忙,而那樣做會牽制到你當天的日程安排的時候,不去破壞你原有的計劃,你可以選擇答應請求或選擇拒絕,最終要取決於你所認為的最明智的方案。

·假若某人對你的見解感到不愉快,你沒有必要立刻改變你的想法。首先,再三考慮你要說的話,然後以你認為的最佳方式做出回應。

·假若你遇到一個與你追根究底的人,你無須與對方口舌交戰,也不用害怕地退縮。而是闡述你的觀點,不一定要讓對方贊同你。

·在你處理矛盾的時候你可以顧及他人的需求,但那並不意味著你要放棄你的主動權和去做你認為恰當的事情。

所以,只要你在情緒和關係的處理能力上獲得自信心,只要你更加堅定不移地追求你的使命,你就不至於輕易地優先別人的事項而誤了你的當務之急。相反地,你擁有不同的視角,應當為此感到欣喜才是,與眾不同是值得被頌揚而不是被辱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