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不想再討好這世界 > 第四章 當憤怒向內心蔓延 >

第四章 當憤怒向內心蔓延

儘管安妮塔、湯米和艾琳都是討好者,但是他們的行為表現卻有著千差萬別。不過,他們各自的行為也是有共同點的,其中造成失衡討好行為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對憤怒的管理不善。

你也許在納悶,「憤怒和討好行為會有什麼關係呢?」答案就是,「有很多關係!」認識憤怒和討好行為兩者關係的最佳方式就是,測量討好者在不斷滿足別人過程中殘留的沮喪之感。正如艾琳所說的,「回想起我那麼賣力的使周圍的人開心,這種做法真的很瘋狂,更何況我自己還經常悶悶不樂呢。」

你能瞭解那番話的含義嗎?要記住,討好行為通常具備不坦誠這一「條件」,這些人在遇到其他人一意孤行或冷漠的舉動時,會隱藏起任何焦慮的跡象。事實上,許多討好者不能坦誠面對他們隱藏的憤怒情緒。例如,湯米提到他其實討厭他的工作,但是當我問他在生活中是否感到生氣時,他卻聲稱沒有。

可是,既然他不生氣,又如何討厭那份工作呢?儘管我們否認了這一點,但內心鬱積的挫敗感、惱怒、憤恨和幻滅感又意味著什麼呢?這些是憤怒的指向標,表明它以不健康的方式被遏制了。

既然如此,我們以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始:「談論憤怒的話題是正確的嗎?」

接著,多數人會給出顯而易見的答案:「是的。」

而這並不代表著一定要身體力行。我們再進一步詢問:「當你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氣憤,卻沒有及時表露出來的時候,你是表現得不負責任嗎?」

再次,回答都一樣:「是的。」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討好者很難理解憤怒的流露是潛在的有責任感的體現。自幼時起,大部分人對憤怒形成了一種觀念,以為它是卑劣和討厭的情緒——而且還振振有詞。由於憤怒經常地被誤用和濫用,以至於人們輕易地得出結論:「我覺得令人生氣的事情,還是不要重提為妙。」

我和湯米正在談論他是多麼輕易丟下他自己的項目而幫別人解決問題,他回想起在他還小的時候,就很不善於應對憤怒情緒。

「我是家裡面四個孩子之中最小的一個,」他娓娓說道,「所以我有些優勢,得以觀察其他兄弟姐妹做得好與不好的地方。我的兩個哥哥總是互相爭吵不休,就連我的父母也和他們攪和在一起。爸爸大致上是個很溫和的人,但當他的憤怒被點燃的那會,可要當心了!他用說的就能把哥哥們痛打一頓,在他們稍微懂事之後還會立馬還嘴。我的母親則完全手足無措,試著讓大家恢復理智。但到最後她總是狼狽不堪,並且會哭著離開房間。」

「那麼這一切對你有什麼影響呢?」

「噢,你可不知道啊!我從很小的時候就學會管住嘴巴不亂講話,以及躲得遠遠的。」

湯米幼時關於憤怒管理的「經驗教訓」,是將來可能成為討好者的十分典型的經歷。由於他們意識到憤怒是反覆無常的情緒,便小心翼翼地把感受和意見隱藏起來,選擇順從和友善待人以避開是非爭吵。

從另一方面來講,艾琳在早期體會的憤怒情緒稍有不同。「我的母親是你所見過的最溫柔的人。爸爸則不好相處,因為他很不愛說話而且也不想被叨擾。她叮囑過我無數遍消除紛爭的最佳方法就是不介入是非之地。還反覆告訴我『不要插手多管別人的閒事』。她人生的目標是無論身在何地都要保持淡定的儀態,而我從很小的時候就學做同樣的事情。」

「你或者你母親有沒有曾因為你父親閉塞的性格而感到沮喪呢?」

「唉,總是感到沮喪呢。然而媽媽說即使和他談了也不會有任何幫助,因為你爸爸就是那樣的人。」然後她補充道,「我也把這同樣的思維方式帶進我和沃特的婚姻中。我只是猜想和他正面對峙或讓他明白我的需求的做法都是無濟於事的。因此順從是我最擅長的對策。」

儘管湯米和艾琳個性發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他們達到的結果卻大致類同:「最好是將憤怒嚥下,讓其他人高興吧。」

不僅如此,兩個人最終都經歷了類似的情緒:抑鬱、苦悶、緊張、挫敗和焦躁。他們善意的出發點並沒有到達意義非凡的終點。

那麼,你的情況又是怎樣呢?是否有不坦誠憤怒情緒的傾向呢?你越是陷入討好行為的角色中,越有可能極力克制憤怒的情緒,即使對自身和人際關係造成不利影響也不例外。

為了更好地瞭解你陷入抑制憤怒的模式中的情形,仔細審視如下陳述,並勾選哪些切合你自身的情況。

(1)某些時候即使我的觀點有憑有據,卻沒有大聲說出來。

(2)當有些人不尊重我時,我可能且不管它,不會稍加留意。

(3)當對方表現出明顯的不安時,我感到有責任營造一個更樂觀向上的氛圍。

(4)人們要是知道我內心有多麼地不安,會感到很意外的。

(5)我過於頻繁地認為自己的需求沒有其他人的那麼重要。

(6)我很樂意服從別人的計劃。

(7)我壓制內心批評和嘲諷的想法。

(8)我曾經幻想過逃離身邊的一切。

(9)有時我會將自己積鬱的挫敗感宣洩在沒有直接關係的人的身上。

(10)如今要想讓我變得和過去一樣友善真的是越來越難了。

 0至4分:沒有人能完美地處理憤怒的情緒,因此即使以上的描述看起來很常見,你也不會是唯一做出這樣選擇的人。

5至10分:表明你極有可能已經形成對你不利的憤怒管理的模式。你需要重新考慮如何應對自身的挫敗情緒,以及坦率地面對自己。

要如何正確看待憤怒情緒?

在理想的世界中,憤怒感將不復存在。每一個人都會體諒、配合和鼓勵對方,也就是說任何人都沒有理由感到受挫、被拒或失望的情緒。

但這不是一個理想的世界。在最糟糕的情況下,人們可以是自我為中心的、粗鄙無禮和居高臨下的。情節稍輕的則是,他們要麼天真地忽視了你的需求,要麼太專注於他們自己的事情以至於沒有注意到你。要不然就是,他們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或者僅僅是不知道如何處理你的個人需求罷了。在這種情況下,感到生氣是在所難免。

憤怒是被激發出來的,被你生活中暴露出的不甚理想的因素所激發的:當有人超你車時,你感到很惱怒。當你得知一位朋友背著你講了一些不光彩的話,你嘗到了背叛的滋味。當家人再三打斷你說話的時候,你感到自己微不足道。每一次如上的經歷,都違背了你公平處事的原則,一種憤怒之感油然而生。

具體說來,憤怒與你的自衛本能息息相關。在感到憤怒時,你希望能夠守護以下三個基本要素之一:

你的個人價值感。(「請對我表示一些尊重。」)

你的個人需求。(「難道就不能請你認識到我也有正當需求嗎?」)

你最堅定的信念。(「我有某些不能放棄的信念。」)

然而,憤怒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它會促使你堅守你所認為正確的觀念。就像《聖經》中描述的那樣,「生氣卻不要犯罪」。有些時候,坦誠說出不當是頗富成效的舉動,你可通過不冒犯他人的方式表達出來。

討好者與每個人一樣都會感到憤怒,但他們認為那樣的感受是不正確的,或者生氣的表現是沒有用的,因此他們把它憋在心裡。他們可能不時地做了些許不痛不癢的嘗試來表達他們是很有理由生氣的,但只要遇到反對的聲音,他們便敗下陣來並進入綏靖者的模式。

在我與湯米談論他憤怒的合理性時,他看起來若有所思,然後對我說,「我過去體驗到的憤怒感真的令自己感到非常不愉快,現在讓我來個大轉變,允許自己合理地運用它,看似很奇怪啊。」

「我期待的是更長遠發展,」我解釋道,「當你告誡自己最好不要有生氣的表現時,這種情緒不會枯竭或被驅散。而是依然殘留在你內心,隨著時間的流逝,它的形態發生改變並以其他的方式呈現。」

湯米對此饒有興趣,示意獲知更多的信息,因此我給他作了一個類比。

「你廚房裡面有垃圾袋,對吧?」

他點頭表示同意。

「假設一天下來,你不想把垃圾袋丟出去,於是就把它留在原地。後來,過了一天,你還是讓它原封不動,那對你也不會有什麼壞處,」我確認他跟上了我的思維,繼續往下講道,「比方說,三五天過後,你仍沒有將垃圾拿出去丟掉。你眼下面臨了幾個問題。首先,袋子裡的垃圾太多,都溢出來了。其次,垃圾變質並發出了難聞的味道。」

他當即就意識到我這個類比的含義了。

「你積累憤怒的道理也就是那麼一回事。起初,你不會感覺到什麼不良影響,但是逐年累月地延續這種步調,你的情緒就變質了,你正常的憤怒感變成了苦悶、抑鬱、犬儒主義或失敗主義等情緒。」

討好者的初衷,是避免雙方因摩擦而導致他們自身的憤怒情緒,卻不料引發了一個更大的問題,由此任憑憤怒感不受約束地發展成隱蔽的乖僻性情。這真的是你所希望的嗎?

壞選擇和好選擇

為了避免憤怒帶來的「垃圾袋效應」,你將要重新考慮這種情緒管理需採取何種措施。當然了,你不希望憤怒以聲色俱厲和突然的極端形式爆發出來,同時,還要避免另外一個極端的形式即是遏制它。

另外,假如有些人粗魯地回應你合理的憤怒表達,那不能作為你打退堂鼓的信號。沒錯,你是需要敏銳地感知他人對你所傳達的信息的反應,不過,你也要對自己正當的需求和見解保持堅定的態度。

為了瞭解憤怒管理的調節舉措,你有自由選擇任何你希望應對憤怒的方法的權利,讓我們來帶著這樣的理解更進一步的探討。一般而言,

你可以做出三種壞的選擇。

或者你可以做出兩種好的選擇。

每個選擇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而作出正確選擇的關鍵是再三考慮每個選擇(包括極壞的選擇)的可能性,然後再衡量每個選擇可能產生的結果。

壞選擇1、壓抑你的憤怒

到目前為止,在這章裡面我們主要談論的是討好者抑制或勉強控制憤怒的傾向。這種選擇最終會導致他們在人前呈現虛假的印象。抑制憤怒的人無疑與其他人一樣,會感到不安、傷心或惱怒的情緒,但是他們太執著於投射出一個體面的形象,以至於說服他們自己不能真實地面對其受傷或痛苦的感受。

例如,安妮塔的丈夫和父親的脾氣都很暴躁,她給我講述了一件很有代表性的壓抑憤怒感的事情。「最近我買了一套電腦軟件,是一套管理家庭收支狀態的軟件,」她告訴我說,「幾年之間,我自學了電腦的各種功能,如今操作得也不錯,我為此感到很自豪。買這套軟件是希望自己在電腦的使用方面從初學者向更高水平的晉級。」

「下定這般自我提升的決心,你肯定感到很滿足吧。」

「嗯,是啊。」她皺眉蹙額地回答道,「但事與願違。」她說儘管她多年以來都在用這個軟件管理家庭收支和賬單信息,而她的丈夫仍舊激烈地抱怨這一改變,「如果那東西壞了,就別去修理。」還告訴她,他解釋過他不想在每次付款和寫支票時都麻煩地去查閱電腦。

「我對他說使用這個新軟件會讓賬單比寫出來的更明白易懂,但他不肯聽我的。終於,我沒有再堅持了,就說我們繼續用原來的軟件吧,假如那樣可以讓他高興的話。」隨後安妮塔補充道,「我再一次忍氣吞聲,服從他的習慣了!費勁地研究他的心情讓我感到非常沮喪,而我卻不敢透漏我的情緒。要是讓我細數全部關於控制我自己的需求以討好我丈夫的事情,那麼我們要花上一整天來計算這個數字了。」

安妮塔讓她看起來(至少在公眾場合)是個快樂、隨和、無憂無慮的人,只是在她虛假的外表之下,怒氣一觸即發時而達到了狂暴的邊緣。在每一次衝突引發之前,她壓抑住憤怒獲得了短暫的緩和,不過從長遠來看,她危害了自身的心理平衡,因為隱藏的情緒會刺激更加陰鬱的性情。

二十多年前,電視上有一個汽車技工做的一系列廣告,是向客戶宣傳汽車做定期檢修保養的店舖。他傳達的信息很簡單:假如你定期關注你座駕的例常需要,你就會讓發動機運轉得更順暢和更持久。每則廣告將他都用一個大大的微笑作為標誌性的結尾,說道,「要麼現在來,要麼以後見!」

「要麼現在來,要麼以後見。」這也和憤怒的情形如出一轍。你可以做出糟糕的選擇去抑制憤怒,但不要自欺欺人了。假以時日,就算遮遮掩掩它也勢必會以更具破壞力的形式浮現出來。

壞選擇2、公然挑釁

每當人們想像憤怒是何種表情時,多數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那種咄咄逼人的挑釁式的憤怒。假如憤怒的定義是出於自衛本能的情緒,是希望守護自身的價值觀、需求和信念的表現。那麼,挑釁式憤怒的表達還增加了傷害別人的可能。請留意以下例子中冷漠對待他人的挑釁式憤怒的例子:

·你不喜歡一位親人和你講話的方式,就用帶有粗魯和辛辣的語調回應了對方。

你不贊同某個人的見解,就用反對的言論打斷了對方的話。

·與某人的討論開展得不太順利,垂頭喪氣之下你禁不住挖苦對方。

·其他人覺得你堅持己見到了固執的地步。

·當你被質疑的時候,就展現出你刁鑽刻薄的一面。

·既然你作了選擇在先,你就可以堂而皇之地造成其他人的罪疚感。

·在仔細篩選過往人際關係的衝突當中,你很輕易地就反駁了對方的立場。

·有時你的行為是被叛逆感所促成的。

挑釁式憤怒(如以上事例)是企圖施以力量,最終令你暫時地居於強者的地位。

在一些案例中,運用挑釁式憤怒的人實際上是為了達到一個合理的目的。比如,多數人如此公然地表現憤怒可能是因為對方無禮或冷漠的舉動,並解釋說,「我只是在控訴那種錯誤的作為。」的確,他們的控訴是有真憑實據的。問題不在於憤怒的本身而在於醜陋的溝通方法。

沒錯,有時憤怒是恰當的情緒表現。但是怎樣的憤怒是不恰當的情緒表現呢?

大多數討好者通常不會公然表現挑釁式的憤怒。出於對形象的保護意識,他們可能看起來更加彬彬有禮。然而,討好者也不是完全不顯出挑釁情緒。

湯米給我講述了一個他令全家人都措手不及的意外事件。在一個週六的晚上,他的小家庭被他的母親邀請到她在家裡舉辦的男女雙方家庭都參與的大聚會。由於他們事先已經安排了參加別人的訂婚典禮,所以比其他人晚到一個小時左右。在他們到達聚會地點的三兩分鐘後,一個兄弟抱怨道,「怎麼一回事?難道我們不再是你優先考慮的對象了嗎?」而湯米當即爆發了,「你們這些人究竟想怎麼樣?難不成你們指望我一聽到你們的口哨聲,就丟下手頭的一切事情跑過來嗎?我有個消息要通知你們——那個方法再也不靈了!」結果全家人瞠目結舌,下巴都快掉了,因為他這麼一爆發太不符合他的個性了。

湯米開始翻開他的舊賬,對我說道,「你是知道的,我的整個人生就好像為了越過別人設置的重重障礙。『湯米做這個,湯米做那個。』這讓我感到很厭倦,而且我再也不想承受這樣的經歷了。我把妻子、孩子、親戚和朋友每個人都寵壞了,他們甚至以為只要一捻響手指,我就會服從他們的命令。」

太驚訝了!湯米滔滔不絕地講著自己的經歷。這些年來他還未把他的這一面展現給任何人。我示意他繼續說,因為我知道我也是插不上嘴的。

等他終於說完時,我道出了我的意見,「很顯然,你訴求的根本都是合理的。實際上當你承認你並非那個努力所扮演的聖人之後,我感到如釋重負。唯一可惜的是,你沒有及時用一種沉著和老實的態度表達出那種信息。」

我誠懇的回答讓湯米出乎意料,因為他肯定我將聲討他的憤怒情緒。然而,我不光想要教導他更清晰的管理沮喪感的方式,也想讓他明白我們依然能從他的情緒之中找到合理的地方並加以改進。

多數討好者用「以偏概全」的方式來看待憤怒感。「由於表達憤怒沒有任何特別的好處,」這就是理由,「那麼應當迴避所有的憤怒感。」我則鼓勵他們改變那種觀念,讓他們意識到即使有正當的理由表達憤怒,卻也改變不了挑釁式憤怒是個糟糕選擇的事實。他們不但要學會用更恰當的方式表達憤怒感,同時也要堅持這種情緒的意圖。

壞選擇3、被動的挑釁式憤怒

要記住表現挑釁式憤怒會傷害到其他人,我們需承認它的表達並不總是大聲、突然的形式。挑釁也是十分有可能通過更安靜、隱晦的方式體現的。因此,被動的挑釁式憤怒比公然挑釁難以覺察得多,由於它自身擁有一項「優勢」,從而令憤怒的人發揮控制力對別人造成最小限度的傷害。

為了加深對被動挑釁的瞭解,仔細審視以下的例證:

你另一半的冷漠言語讓你聽了不高興,因此你進入沉默懲罰的模式,好幾個小時不和對方說話。

·你答應幫某人的忙,但又明知沒辦法在某人請求的時間內履行承諾。

·你有拖延症的經歷。

·你很難迅速做出回應,經常不能信守時間上的承諾。

·你也許很有興趣聽取他人給你的勸告,卻不會真去按部就班。

·有些工作你可能完成得半心半意。

·每當有衝突發生的時候,你就會溜之大吉。

·你鼓勵別人對你產生一種特定的印象,但背地裡你真實的想法和感受並不是那樣。

運用被動挑釁式憤怒的人和所有人一樣都感到沮喪,不過因為他們是傷害避免者,會小心謹慎地利用它。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發覺公然地表現挫敗感不是很奏效,因此他們的結論是必須選用更安全和隱秘的表達途徑。

你也許猜到了,這種憤怒的表達形式在討好者中十分常見。雖然他們常常在開始時抑制憤怒感,但沒有能力永遠地把它控制於心。此外,憤怒是一種精力充沛的情緒,不可能一直乖乖地處於休眠狀態,終究會設法尋找宣洩的出口。由於他們以為公然的憤怒有可能遭到或多或少的鄙夷,憤怒便以更難以覺察的形式呈現了。

在被動挑釁式的行為中,憤怒的表達者不必公開表示自己的感受。舉個例子,假如安妮塔的丈夫刁難她,因為她忘記取乾洗衣物了,是較早前答應好他的事情,她可能會無辜地說,「我今天太忙了,都脫不開身去取它。」不過暗地裡,她也許有其他沒有去幫他的理由,「我總是聽他差遣為他跑腿,如果事情真的那麼重要,他應該學著不要太依賴我,而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是,安妮塔的討好方式是不會准許她表現得如此坦率的,因此她換作以「健忘」來表達感受。

此時,我們已經獲悉抑制憤怒或公然挑釁的不同選擇和情形,由於被動挑釁最終將使人際關係產生怨恨,所以它是一種糟糕的選擇。雖然就眼前來看,它緩解了因直言而引起的衝突不合,但長期下去它只會釀成互相的紛爭和操縱模式的形成。

好選擇1、果斷對待你的憤怒感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果斷」這個詞好比九零年代的「依存症」,是當時紅極一時的心理學詞彙。當解釋果斷的意義時,許多導師似乎會指出強勢地講出你心裡所想的任何話,假如其他人不喜歡聽,那對他們來說就太不湊巧了。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我都認為這種對果斷的描述真是大失偏頗。而「咄咄逼人」式的憤怒表達不是果斷,而是挑釁式的。

果斷式憤怒具有維護個人價值感、需求和信念的特徵,同時也表現出對所涉及的其他人的尊重。

果斷包含了堅定的說話和行為方式,同時還注重其他人的尊嚴。

即使是處在關鍵性的交流當中,果斷的人仍然能夠保持謙和、沉著或禮貌的態度。(這就是《聖經》以弗所書4:26中所闡述的生氣卻不要犯罪。)請注意如下例證中,堅定和尊重的態度是如何並存的:

·當你在教導孩子紀律的時候,能對他們闡述正確和錯誤行為產生的後果各是什麼,並留意在必要時不能以嚴苛或俯就的態度制定這些後果。

·假如某位家人對你作的決定評頭論足,儘管如此,你還能堅持自己的立場並避免捲入徒勞的爭論之中。

·假如有個朋友請你幫忙,但是你沒有意願去那麼做,你能婉言相拒而不用精心地編造借口。

·假如某人的行為擾亂了你,你能用一種平穩的聲調向對方闡明你的解決方案。

·當他人對你的建議表示牴觸時,你不必與對方發生口角。就讓其保持異議,同時你堅持住自己的信念。

·你不去為適應別人的安排而改變自己的計劃,而是冷靜地選擇將自己的計劃進行到底。

·即便某人不喜歡你日程安排的優先次序,你還是能堅持自己的原計劃,因為你明白只要條件允許,你還是能夠順應對方的。

請留意在以上每個例證中你能肯定你自己的價值感、需求和信念是合理的,與此同時也肯定其他人具有這些合理的特性。

你能肯定你的獨特性是常態的表現,你有責任支持你所認為正確的事物,而不用感到要同其他人想的或做的一樣。

你能恪守坦率和誠懇的態度,明白這些特性會促進更健康的關係模式。

當我與安妮塔、湯米或艾琳等人交談的過程裡,我首先會指出在表達果斷式憤怒時需要帶著一種理解,即它對於生活的長期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後我再指出一種它常見的弊端。「當你講話或行事果斷時,其他人不一定會讚賞你力圖達成的目標。要謹記人類的本性會把我們拽進自私的軌道,由此可以預見的是感知你果斷態度的一方可能會以更強硬的態度來回應你,而想要推進他們自己的計劃。而且,他們可能發覺既然不能控制你,拿你沒辦法,就決定不管你了。」

由於討好者的自尊與別人的認可密切地聯繫在一起,因此要他們消化那個方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還向他們指明,假如為了獲得別人的肯定而不得不抑制他們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感受的話,那麼他們其實沒有真正地得到認可,接受的卻是一種有條件制約的、不可靠的形式的苟同。

在上一章中我們探討了罪疚感、恐懼感或焦慮感如何導致了你的討好行為,然而,你同樣需要考慮另外一個方面。那就是你的不健康行為方式可能是被培養出來的,原因是你生活中的關鍵人物不想為均衡的人際關係付出必要的努力。無論對象是家長、配偶或朋友,他們在面臨成長和變化時,表現出他們自身的不安,而試圖把你置於一個不健康的處境中。

例如,安妮塔意識到他父親強迫她屈從,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不想任何人暗示他可能做錯了的緣故。他受到自身難以覺察的不安的推動,才引導她相信獨立思考對她是沒有好處的。然而,通過咨詢之後安妮塔發現,倘若她繼續保持不平衡的討好行為,不僅會妨礙到個人的成長,也會促使她父親永遠地依附那種不穩固的、有害的生活方式。因此,她下定決心,既然不能使他形成一種全新的關係模式,但至少可以和他展開更成熟的溝通交流。只有這樣,她才能擺脫他們之間的關係給她帶來的不利影響。儘管,她明白他可能在一開始對她新建立起的自信心產生抗拒感,但是她覺察到再也不能按照舊有的原則繼續心安理得地過活了。

由於她對果斷有了全新的理解,安妮塔開始在回應丈夫和父親的方式上做出了一些具體的改變,例如:

當她的爸爸因她花錢買了新的廚房器具而責備她時,她會說,「爸爸,我知道廚房用具對你來說不重要,但那是我渴望已久的,而且我對新購置的用具感到很滿意。」換作在過去,她只好一個人焦慮不安。

·有一次他的爸爸叱責了安妮塔的女兒,因為她不想吃有椰子配料的食物。在以前她會說些好話來平息他緊張的情緒,但這回安妮塔私下找了父親,說,「那是我已經和梅麗莎決定好的事情,所以請尊重我已作的決定。」

這些溝通形式對安妮塔來說是耳目一新的,在一開始,改變難免會令人感到不自在。然而她已經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必須坦誠面對她的父親,坐視不管的結果只會是讓怨恨與日俱增。她還意識到嚴重的討好行為實際上損害了她的情緒健康,何況壓制她合理的觀點會危及未來與父親的關係。

要想將果斷融入你的生活,你必須重新思索在過往人們傳達的信息中,有哪些可能阻撓了你情緒的表達。

比如,你真的相信你的獨特性就表示你錯了嗎?

·你不能追求自我滿足感,這是真的嗎?

·和睦共處真的要完全順從才行嗎?

就在你克服這些或其他難題的時候,你大概斷定這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而必須去坦誠地維護你的價值觀、需求和信念等其他人試圖否定的特性才有可能實現。

好選擇2、懂得適時放下你的憤怒感

有的時候你感到憤怒是出於正當的緣由,其換來的結果卻是蒼白無效的。設想一下,假如一位同事的心情糟糕至極,在這諸事不順的一天裡,他甚至忘記了要完成某項工作的承諾,也擾亂了你美好的一天。你很肯定自己有理由感到氣惱或沮喪,不過事態沒有嚴重到與之對峙的程度。況且,事實擺明這位同事沒有心情接受你要說的話。所以,你放下了憤怒感。

這會是一種好的選擇嗎?是的。明智慎重地選擇你要交戰的對象是一種成熟的象徵。儘管其他人可能並不總是用畢恭畢敬的方式對待你,但是你的自尊心也沒有脆弱到非要去對抗每一次衝突的程度。有時,你選擇不捲入失敗或無關緊要的交流中,或許是維護個人尊嚴的最明智的決定。

為了放下憤怒感,你可選擇替代的辦法為:

·接受人無完人的事實

·認識到你對別人的影響力是有限的

·贊同寬容的可貴性

·懂得何時不在一個問題上較真

·將友善擺在煩躁或易怒之前

·與缺點共存

·理性地對其他人抱有期望

·摒棄你對事物的控制欲

當你放下憤怒感時,並沒有因此否認了你的感受。相反的,你只是向其他對你更重要的特質屈服了:愛、容忍、慈悲等等。我們要拋去憤怒的負面特徵,以友善和寬容取而代之。一旦你具備了果斷的特性並且懂得如何放下憤怒感,就表明你在討好的行為中得到了適宜的平衡。

在和艾琳交談時,我發現她有一個許多討好者通常都會犯的錯誤:「即使很多年來我似乎沒有對沃特發過脾氣,但到頭來感覺更加苦悶了。所以放下憤怒是沒有用的啊!」然後她列舉了在他不開心時她是如何保持沉默的例子,或者在他對她家人表現得無禮時,把指責他的機會白白地流失了。

我向她解釋說:「許多人把放下憤怒和壓抑憤怒混為一談。當你抑制憤怒的時候,你的選擇是擔驚受怕和虛假的。你力圖投射出一個不真實的形象。而當你放下憤怒時,你所做的是重新考慮優先的事項。換句話說,你自覺地選擇了更高的價值標準而放棄了憤怒。你認識到憤怒是合理的,並且當時你在情感、精神或關係模式上有其他更重要的目的需達成。」

討好者要想真正地放下憤怒感,首先,他們要感到滿足,是因為他們不遺餘力地變得果斷,是因為他們坦誠地面對他們的價值感、正當的需求和基本的原則。然後,他們才能再進一步選擇何為比較溫和或減少衝突的溝通方式。

我告訴艾琳說:「我希望你懂得放下憤怒並不是要你不忠實於你自己的感受。在我的印象中,當和沃特在一起時,你會保持安靜或表現得順從以求得和睦共處,但那並不意味著你放下了憤怒。我希望,如果可以的話,你在表現出果斷、無畏和堅定的態度時也感受到自由。我不想讓你在使別人免受不安的困擾時喪失了對你自己的尊重。放下憤怒是選擇了愛,而不是選擇了失敗。」

在你個人成長的歲月裡,你可能沒有受到過相關的訓練,沒有理會憤怒的意義以及將糟糕的選擇從好的之中篩除的辦法。儘管如此,即使你在過去缺乏訓練,仍然可以從現在開始認清你其實不必將憤怒封存於心,你只需大肆破壞你的關係模式即可。其他人也許不贊同你在憤怒管理方面做出的健康選擇,但無論如何那也不能阻撓你做出正確的選擇。

在下一章中,我們將深入地探索你為何將自己作正確決定的權利讓與他人,以及你要如何重拾你自主的決策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