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性與靈魂 > 57.乘萬物以游心 >

57.乘萬物以游心

物質的享受並沒有給人類帶來期望的快樂。迷茫中的人們反覆地追問自己:我們到底想要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乘萬物以游心!」莊子指點迷津。

人有兩種基本需求,一種是動物性即肉體的生理需求,一種是心靈的需求。肉體的需求是人基礎的但也是低層次的需求。滿足高層次需求的心靈生活,才真正是人的生活。物質享受帶給人的快樂是有限的,而滿足心靈享受才能帶給人無限的快樂。

聽過第五個麵包的故事嗎?有個飢餓的人,吃第一個麵包時感覺太幸福了,吃第二個感覺不如第一個,吃第三個感覺又差點,到第四個吃飽了。吃第五個時,他一點幸福感都沒有了。人對物質享受的感覺也大體相同。

人類是高等的動物,但仍然是一種動物,所以我們的肉體同動物沒有什麼大的區別,人類同大猩猩的DNA基因差別不到2%,同樣的藥物可以給人治病也可以給動物治病。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在於,動物主要是肉體的生活,人主要是心靈的生活。

人最難看清的是自己的心靈。

法國大文學家雨果曾說:「任何東西都沒有人心這樣複雜,這樣神秘,這樣無邊無際。有一種比海洋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天空;還有一種比天空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內心世界。」人類心靈的活動疆域比肉體要廣闊得多,肉體只能局限在一個狹小的時空點上,而心靈則可以穿越萬年,遨遊九天。

「乘萬物以游心」,這是對人類一個古老命題——靈與肉關係最精妙的解答。沒有靈魂,人就是行屍走肉;擁有靈魂,人才能活出萬千氣象。靈與肉各自獨立又渾然一體,肉是靈的依托,靈是肉的主宰和昇華。兩者互相衝突又互相依賴,生死糾纏,難解難分。

人的生命是由肉體和靈魂構成的,這就決定了人要同時在兩個世界裡生活,一個是自然界,一個是廣義的精神世界。一個滿足肉體的需要,一個滿足靈魂的需要。

人就是活一種心情,活一種經歷。乘萬物以游心,就是借助塵世的萬物萬事來演繹生命,展示人內心千姿百態、千變萬化的風景。萬物只是一種憑借,目的是游心。萬物是心靈的載體,憑借它們,人才能實現心靈遨遊。既要依托,又要超脫,入世出世,收放自如。人是現實的,又是浪漫的,一個「游」字,揭示了人性中蘊含的浪漫情懷。美好的人生不一定要偉大,但一定要豐富多彩。盡可能多地經歷人世間各種各樣的事,體驗人生百味,就不枉來世上走一回。

乘萬物以游心,就是追求「心不為形役」的超脫,讓心靈主宰生活。一位網友的感悟很有味道:「夜深人靜之時,讀著先哲的作品,分明感覺到人類不息的精神追求。如今,無論我處在怎樣的外在環境中,我的心靈依然能飛翔在一個更高的維度上。這並不意味著我不會再遇到挫折,不會再經歷苦難。但我不再過那種被外在環境所主宰的生活。相反,不論世事如何變幻,我始終都能坦然笑對。」

這就是靈魂的力量。如果你的靈魂足夠強大,人間的世態炎涼、順逆成敗都無法讓你不快樂,甜酸苦辣、喜怒哀樂都是你人生的好風景。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在獄中二十多年,囚室臭氣熏天,環境極惡劣,可他的心始終是昂揚的,超然物外,活在理想中。除了自己,沒有人能夠囚禁他的心靈。

乘萬物以游心,不是遁入空門,逃避現實。離開塵世沒有痛苦但也沒有了歡樂。為什麼深山廟宇那麼清靜卻少有人去?因為「仙境不勝寒」!寄情世外桃源,多半是一種逃避和幻想。

才女徐靜蕾有句名言是「我愛你與你無關」。「老徐」導演的電影《一個陌生人的來信》中,女主人公深愛的男人已把她忘記。但她不後悔,她追求的是自己體驗愛情的心路歷程,與成敗無關,與世俗的評價無關。

人與人的最大差別不是肉體上的,而是人的內心世界和人生的經歷。每個人都有著百年不等的生命歷程,每個人生都是一個故事,有的精彩,有的平淡。無論人一生有多少追求,有多大成就,心路歷程對一個人是最有意義的。

當你躺在墓地裡,不與肉體一起腐爛的只有一樣東西:你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