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極簡主義 > 一窺未來 >

一窺未來

快進到後來,到我們每週工作八十小時的時候,到我們人生表面光鮮實質卻支離破碎的時候。

2009年10月8日,喬舒亞的母親死於肺癌晚期。她與癌症鬥爭了一年多,忍受著反覆的化療和放療。但隨著癌細胞擴散到大腦和其他器官,她最終不敵病魔。

說來也怪,癌症似乎暗喻了喬舒亞的生活。雖然表面上一切都很好——婚姻、工作、好車、標示成功的一切,但內部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我們倆都不快樂。十年前我們告訴自己,如果每年能掙五萬美元,我們就會變得快樂,然而我們錯了。最初,剛過二十歲時,我們以為或許只是估錯了快樂所需要的金錢數目,所以我們改變了自己的估值,想著如果每年能掙六萬美元,我們就會變得快樂了。而當這同樣沒用時,又變成了:如果我們每年能掙七萬美元、九萬美元,然後是十萬美元,我們就會變得快樂了。這是個永無止境的循環。每年我們都掙到了更多的錢,而每年我們都花的比掙的還要多,以此抑制這種生活方式造成的無窮無盡的不滿。等式本身被打破了。

在喬舒亞的母親去世一周後,我們再一次談論起幸福。我們討論了我們不快樂的原因,以及到底什麼才能讓我們變得快樂。顯然,「如果每年能掙×美元,我們就會變得快樂了」的舊公式並不奏效。我們賺的錢都超過六位數了,我們都是成功的二十八歲年輕主管,而且,根據社會標準來看,我們都「把一切都搞定了」。然而我們其實什麼都沒搞定。

這就是我們期待的人生嗎?我們要在一家根本不關心我們的公司裡繼續工作超長時間嗎?我們以後要一路晉陞至高級管理層,成為首席運營官或首席執行官,年薪七位數乃至八位數,卻讓我們在四十歲時變得更抑鬱嗎?這聽起來對我們可沒什麼吸引力。我們談得越多,攀爬職業階梯的夢想看起來就越像夢魘。

喬舒亞母親的死亡讓我們看透了一切:我們在這世上只有有限的時間,這些時間可以用來積攢金錢財富,也可以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後者不一定會妨礙人們追求前者,但對財富永無止境的追求並不能將我們帶向有意義的生活。

於是我們決定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想要弄清楚到底是什麼讓我們不快樂,以及需要做什麼來改變生活中的那些東西,使我們可以體驗幸福、熱情、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