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二十位人性見證者:當代攝影大師 > 複雜的影像、紊亂的構圖 >

複雜的影像、紊亂的構圖

勃蘭特提到雷-瓊斯的「明確風格」,光就形式來看,就是他所表現的全是些無比複雜的人、事、物。他的照片絕大多數是一大群亂成一團的人物,初看之下有點兒讓人無法抓住重點。如果畫面拍的是單純的一個人,也往往被不單純的背景弄得十分紊亂。這種手法就是雷-瓊斯再三強調的「刺痛人之餘,令人思考」。

用一般的構圖觀念來看雷-瓊斯的照片,是很難令人親近的。他對構圖有自己的一套見解:

No.1 倫敦,1960

No.2 野餐·格林德布恩,1967

No.3 城市,1967

我總是希望自己不需要去構圖,因為當你覺得需要去框取什麼位置、比例時,拍到的照片總是會破裂不堪而沒辦法撐起來。我對美麗的照片並沒有特別的興趣。

雷-瓊斯的作品當然不只是光用這種反構圖效果來呈現自己的觀點,他只不過是借這種形式來表達他要掌握的辛辣諷刺感。他說:「我關心的是把影像逼至神志即將不清的邊緣。」

已經過世的攝影大師保羅·斯特蘭德對雷-瓊斯的這種風格曾做了如此評語:

他的東西十分特殊,它們有一種罕見的協調性,這是當一個藝術家很清楚地獲得了掌握媒介物的能力時,才有辦法達到的。

雷-瓊斯一輩子只在英國的Creative Camera雜誌上(1968.10)發表過一次創作觀,裡頭的「視覺的外觀是受內涵的指引」這句話,剛好可以拿來解釋他的創作意圖。

他所要表現的是英國民族的做作性格,用雜亂的景象來呈現,恰好可以將所拍攝的人物置於極度不安的處境中,使畫面中的人與物彼此衝突而產生一些諷刺效果。雷-瓊斯將形式與內容做了相當微妙的結合,從而表現了攝影界從未被人發現的新觀點,這就是斯特蘭德所讚賞的「罕見的協調性」。

雷-瓊斯這種越是在混亂的場所越覺得興奮的個性,是在美國培養起來的。他在美國前後四年中,後兩年是以自由攝影師的身份打天下。美國使他開了眼界,一方面刺激著他的創作思維,另一方面又激怒了他。他在新大陸的生活是處於既愛且恨的心態中。他的一位美國攝影師朋友,如今也是頗有名氣的服裝攝影家艾倫·麥克維尼回憶起雷-瓊斯的一些行徑時說:

景象越曖昧,越具諷刺性,他就越喜歡,有時候我陪他去一些他最喜歡的場合——不是亂哄哄的嬉戲場所,就是一些與雞鴨魚肉屍體有關的怪地方……每次我一下子就會覺得厭倦與沮喪,但是他卻精力充沛,隨時準備挖得更深一點兒。

雷-瓊斯對混亂世界的這種癖好,他太太安娜·雷-瓊斯十分理解:

為什麼他能保持這種癖好而又不覺得害怕,是因為這個遊戲有一種同情的因素存在。對他來說,對像不只是物體,而有一種使他尊敬的成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