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二十位人性見證者:當代攝影大師 > 自我放逐的藝術家 >

自我放逐的藝術家

克萊因出生於1928年的紐約,他的父親曾擁有一家服裝店,在他出生的第二年,因為經濟不景氣而破產,自此克萊因的父親就靠銷售保險給有錢的親戚維生。

克萊因從小就面對富有的親戚,過著極度窮苦的日子,孩提時代就充滿被摒棄的感覺,也因為這樣養成自我放逐的性格。

十四歲的時候,極度聰明的克萊因成績優異,提早三年從中學畢業,進入紐約市立大學。在畢業的前一年,他決定放棄學位而加入陸軍。這是他自我放逐性格的首次顯露,他很高興自己的選擇:

那是一段好日子,有生以來第一次能遠離家庭,不必和女孩子約會,我享受這種生活。

1948年,他剛滿二十歲就離開美國,把自己放逐在巴黎,過著藝術家的流浪生活。

克萊因先是在巴黎的Sorbonne學習繪畫,並拿到學位,娶了同年齡的法國女子為妻。當時對他日後的事業最有影響的,是他跟隨萊熱習畫的一段時間。他說:

從萊熱身上,我學到一種對機械旋律的品位,和任何事情都可行的觀念。

克萊因從萊熱身上所受到的影響並不是畫風,他的畫沒有半點萊熱的社會意識和工業時代的機械美感,他一開始就畫硬邊抽像,才出道就頗被看好。如果他在繪畫上繼續發展的話,很可能現在是個不可等閒視之的重要角色。

No.1 紐約,1955

No.2 舞,1955

No.3 莫斯科基輔火車站,1959

克萊因走上攝影之路是很偶然的事。1952年,他的油畫作品在米蘭展出,當時克萊因正迷戀於線條、形體的變化,以幾何圖案做大幅壁畫。意大利的名建築師Margiaroffi正好看到他的展出,建議他將這一張張大畫擺成可以移動的隔板,拼成走道房間,創造出更多組合的可能。

當克萊因的「建築繪畫」擺出來之後,他為了留念而拍了幾張照片,就這樣蹣跚走入了攝影。其實這也是他的自我放逐性格所造成的,因為他覺得他在繪畫上的表現已經跨出了一步,就不再搞下去了,寧可把自己丟在新的浪濤中,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