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二十位人性見證者:當代攝影大師 > 街頭景象的啟示錄 >

街頭景象的啟示錄

復活的克萊因曾出過四本銷路極差的影集:《紐約》(1956)、《羅馬》(1958)、《莫斯科》(1964)、《東京》(1964)。從書名就可知道克萊因所要表達的內容——都市人的生活景象。他的攝影自始至終,就是街頭人生。

街頭攝影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就成為影像表達的主流,攝影家們爭相在人生的萬花筒中,旋轉出一個自己中意的圖像來。克萊因的街頭照片,能從塵封到被重新認可,是有其緣故的。他的表現手法,可以說是攝影史上最為特立獨行的,是一種在精神恍惚下的視覺影像,攝影者如同被別人催眠,而被攝者又如被攝影者所催眠一般,大家都在夢遊,進行著複雜而意義不明的交往。

克萊因的街頭眾生相,有一股強烈的攻擊性,彷彿他隨時都要在原本寧靜的人群中,製造暴動事件一樣。他的這種表現手法,被布列松批評為:「整個都搞錯了。」

「對」或「錯」在克萊因來說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他在意的,是要徹頭徹尾打破所有習以為常的攝影規範。他是一個意圖明顯而表達直接的快門狙擊手,他不只是按快門留住影像,照相機在他的手中變成武器,拍照對他來說是扣住扳機射擊別人的一種行為。瞄準、射擊。砰!砰!砰!克萊因這位神槍手終於熬出頭了。他的射靶——幕幕街頭的騷動畫面,被喻為「影像的啟示錄」,啟開了原本隱藏在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本性。所有人看起來都是疏離的,不能接受別人,也不能被別人所接受;好像每一個人都有這種苦悶的時刻,而克萊因讓他們在面對相機時,同時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