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二十位人性見證者:當代攝影大師 > 特立主義的獨行俠 >

特立主義的獨行俠

1978年因中風過世的史密斯,沒有來得及過自己六十大壽的生日(1978.12.30)。他是眾所周知的難纏分子,極不易與人相處。所有跟他合作過的圖片主編或出版社,甚至連「馬格南集團」的同事,最後都會落得不歡而散。晚年的他整日戴著墨鏡,在室內也不摘下來,一看就令人敬而遠之。他和別人鬧得不愉快的原因都是:認為別人不會編排他的照片,堅持自己做版面,而把一本書弄得一塌糊塗。大家公認史密斯做得最失敗的專集——《匹茲堡》,就是他自己設計版面的,然而他死也咬定這是極成功的單元。

史密斯就是這麼一位固執己見的人,這種性格用在創作上,很能貫徹始終而臻於成熟的風格,用在人際關係上則往往是一發不可收拾。所以他在創作和生活上,只有本著獨來獨往的精神,並且經常以特立主義的獨行俠自嘲一番。

小時候的史密斯本立志是要當一個飛機設計師的,經常到故鄉堪薩斯州的維琪塔去看飛行比賽,就這樣認識了一位小有名氣的攝影前輩弗蘭克·諾艾爾,並且經常隨他出勤拍照。後來他向諾艾爾買了部二手相機,自學了六個月後就替當地報紙拍起照來。那時他才十四歲,大概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攝影記者了。

不過真正開啟史密斯攝影之眼的是一位被埋沒多年的影像巨匠——馬丁·慕卡西。史密斯回憶起一生最重要的影響時說:

直到十七歲那年我才看到匈牙利攝影家馬丁·慕卡西拍的照片。很可惜他的名字對現代人已經沒有多大意義。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瞭解攝影能有這麼巨大的深度、韻律感和力量。慕卡西的啟示——照片所表達的遠比眼睛所能看到的要更豐富——對我有非常重大的影響。

慕卡西也是使布列松走入攝影的人物。他早年以服裝攝影聞名,隨後被埋沒了數十年之久,直到20世紀末才又被挖掘出來,被認定為當代大師。這麼一位影像好手居然會被遺忘,可見攝影評論界的眼盲心窄;而也只有布列松、史密斯這樣的慧眼人士,才會在那麼早就看出慕卡西作品的深度。

史密斯受到慕卡西影像的震撼之後,居然把以前所拍的底片全部燒燬,重新開始,並且進入Newsweek重新展開他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