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見字如面 > 《見字如面》入選信件文檔編號030 一直拿著國家的俸祿,也就沒有了退路 >

《見字如面》入選信件文檔編號030 一直拿著國家的俸祿,也就沒有了退路

陳京瑩寫給父親

1894年9月

陳京瑩(1863—1894),福建閩縣人。1881年考入天津水師學堂第一屆駕駛班,三年後進入北洋水師,是當時中國海軍不可多得的技術人才。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事端,擔任經遠艦二副的陳京瑩感到戰事已不可避免,給父親寫了最後一封家書。甲午海戰開始後,經遠艦遭4艘日艦圍攻。在管帶林永升、幫帶大副陳榮陣亡後,陳京瑩作為指揮塔裡軍階最高者,毅然接過軍艦指揮權,最終不幸中彈犧牲。艦上水手在無人指揮的情況下,仍然堅守崗位,繼續向日艦發炮還擊,直至經遠艦沉沒,全艦二百七十多名官兵除十六人得救外,其餘全部壯烈殉國。

父親大人福安:

日本覬覦高麗已經很多年了。正趕上高麗國內土匪作亂,軍隊大敗,土匪就要打到王城的時候,危在旦夕的高麗國王向中國請求救兵。中國興兵平定叛亂,日本乘此機會也興兵前往,名義上是保護他們的商人,實際上就是佔領地盤。現在,日本軍隊在高麗的駐軍有兩萬多人,隨身帶著地圖、浮橋等裝備,到處建行營、立炮台,並向中國提出了五點要求:一是說高麗不能再歸屬中國,二是說釜山要歸日本,三是說巨文島要歸日本,四是說要中國給它二十五萬兩軍費,五是說韓城要准許日本屯兵。如果中國不同意這些要求,他們就要發動戰爭。

最近,李鴻章中堂受到皇上的委派,親自視察了海軍。回去向皇上報告說,北洋海軍操練純熟,大有成效,請求皇上嘉獎,不能跟日本議和,堅決請戰。還命令北洋海軍及陸營預備軍做好戰鬥準備。此後,海軍提督請戰三次,各陸營統領也屢次請戰。但皇上說,今年是皇太后六旬萬壽,不想動兵,幾次降旨都讓以和為貴。所以李中堂先找了俄國欽差調停,日本不聽。後來又找了英國、德國的欽差,還是不聽,非要滿足它提的五項條款。但是日本人提出的這五條,是中國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恐怕今後雙方必有一戰。

按照我不成熟的看法,如果是陸戰,中國可以有八成的獲勝把握,因為中國兵多,而且道路通暢,可以保障後勤供應。但如果是海戰,中國就只有三成勝算,因為日本的戰艦更多,中國只有北洋水師的幾艘戰艦可以進行海戰。南洋及各省的官船,不光是沒有訓練,而且船身都跟玻璃一樣脆弱。況且這幾年西方列強的軍事裝備日新月異,越出越奇,快捷靈活,火力猛烈,巧奪天工,我們是打不過的。兩軍交戰,對雙方都是災難。就算是獲勝方,十個人也剩不下三個,如果是海戰,犧牲就慘重。所以,近幾年英國與俄國、德國與法國,雙方的衝突積累到就要開戰了,最終也沒敢真打。北洋水師的將士們清楚地知道這些情況,又眼睜睜看著馬江海戰慘敗的前車之鑒,全都戰戰兢兢。但是,一直拿著國家的俸祿,也就沒有了退路,只能準備戰死了。

我們剛剛收到了李中堂的電報,命令全軍明天下午一點開赴朝鮮。沒說去幹什麼,但總歸是準備一死就是了。我從小就承蒙朝廷造就,沐浴國恩不可謂不厚。現在國家有事,理應盡忠,這是人臣的本分。況且大丈夫戰死沙場,這是人生幸事。父親大人年將古稀,如果我死了,您會格外悲傷,那時的情景我當然能想像得到。但盡忠不能盡孝。雖然說盡忠也是在盡孝,但兒子的不孝,仍然是罪責難逃的。我的兒子還小,等他長大還要很多年。好在弟弟們已經長大,可以成家立業,供養父母了。希望你們不要總是思念我,家中上下要以和睦為貴,這樣就不會讓我在九泉之下老是擔憂你們了。如果碰上大運,我們獲勝了,而且我還活著,一定會再給你們寫信,報告喜訊。希望是這樣吧。

兒京瑩稟

原文

父親大人福安:

敬稟者,前書因心緒慌亂,故啟釁之事未盡詳陳,茲復錄而言之。

日本覬覦高麗之心有年矣。茲值土匪作亂,高兵大敗,將至王城,危在旦夕。高王請救兵於中國,中國興兵靖難。日本乘此機會亦興兵,名為保商,實為蠶食。現日兵有二萬多,隨帶地圖、浮橋等械,立炮台、設營壘,要中國五款。一曰高麗不准屬中國;二曰要釜山;三曰要巨文島;四曰要兵費二十五萬;五曰韓城准日本屯兵。如不照所要,決定與戰。

且此番中堂奉上諭,親臨大閱海軍。方奏北洋海軍操練純熟,大有成效,請獎等語,自應不能奏和,必請戰。亦飭北洋海軍及陸營預備軍火水藥候戰,海軍提督請戰三次,各陸營統領亦屢次請戰,但皇上以今年系皇太后六旬萬壽,不欲動兵,屢諭以和為貴。故中堂先托俄國欽差調處,日本不聽;後又托英德欽差,亦不聽,必要以上五款。然此五款,系中國萬不能從,恐後必戰。

以兒愚見,陸戰中國可操八成必勝之權,蓋中國兵多,且陸路能通,可陸續接濟;但海戰只操三成之權,蓋日本戰艦較多,中國只有北洋數艦可供海戰,而南洋及各省差船,不特無操練,且船如玻璃也。況近年泰西軍械,日異月新,愈出愈奇,靈捷猛烈,巧奪天工,不能一試。兩軍交戰,必致兩敗。即勝者十不餘三,若海戰更有甚焉。所以近年英與俄、德與法,因舊釁兩將開戰,終不敢一試也。北洋員弁人等,明知時勢,且想馬江前車,均戰戰兢兢。然素受爵祿,莫能退避,惟備死而已……

茲接中堂來電,召全軍明日下午一點赴高,未知何故。然總存一死而已。兒幼蒙朝庭造就,授以守備,今年大閱,又保補用都司,並賞戴花翎。沐國恩不可謂之不厚矣!茲際國家有事,理應盡忠,此固人臣之本分也,況大丈夫得死戰場幸事而。父親大人年將古稀,若遭此事,格外悲傷,兒固知之詳矣。但盡忠不能盡孝。忠雖以移孝作忠為辭,而兒不孝之罪,總難逃於天壤矣。然秀官年雖尚少,久莫能待,而諸弟及泉官年將弱冠,可以立業,以供菽水也。伏望勿以兒為念,且家中上下和睦為貴,則免兒憂愁於地下矣。若叨鴻福,可以得勝,且可僥倖,自當再報喜信。幸此幸此。

兒京瑩又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