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曉松奇談·人文卷 > 三 張勳和他的北洋 7.復辟鬧劇 >

三 張勳和他的北洋 7.復辟鬧劇

接到黎元洪的電報,張勳也嚇了一跳,像張勳這樣的小人物,居然在這樣關鍵的時刻被大總統想起來了,這幸福來得也太突然了。當時張勳手底下的兵,全部加起來也就6000多人,而段祺瑞手下有11個省的督軍,每個督軍手裡都有至少一兩個師。黎元洪在這個時候把張勳拉上了歷史的舞台,雖然是被逼無奈,但也並非病急亂投醫,因為張勳的人緣確實是挺好的。之前講張勳的生平的時候提到過,他是個豪爽、仗義、忠誠又極富道德的人,大家都很喜歡張勳。

張勳的忠誠,體現在他堅持不剪辮子,吸引了很多對清朝不死心的遺老遺少的擁戴。張勳的豪爽,體現在他出手大方,既給家鄉出資蓋房子,又資助江西的大學生進京讀書,而且只要是張勳老家奉新縣的人,只要是手頭拮据了,就可以到徐州去管張勳要錢。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開往徐州的火車上,恨不得有半火車的人都來自奉新縣,這些人全都是去管張勳要錢回家過年的,而且到了徐州之後,衣食住行全部由張勳招待,張勳不僅請大家吃喝,還把北京城最好的戲班子和大師都請到徐州來表演,楊小樓、梅蘭芳都受到過張勳的邀請。

所以北洋的這十幾個省的軍頭,都很喜歡去徐州開會,因為他們只要到了徐州,就能受到張勳的盛情款待,每次的招待開銷都高達幾萬兩銀子。軍頭們受到了張勳的熱情招待,自然也感受得到張勳為人的仗義,所以大家都管張勳叫老大哥。老大哥張勳和這些軍頭把酒言歡的時候,也不忘了跟大家聊聊自己的抱負。張勳覺得現在這個民國辦得不好,共和也辦得不好,世風日下,道德淪喪,三綱五常都沒有了,這都是因為中國沒有皇帝造成的,我們中華民族早已經習慣了有皇帝,習慣了皇權之下的忠孝禮義,如今沒了皇帝,大家都亂來,國會根本不幹正事,每天都在吵架,不好好管理國家,只知道搞府院之爭,再這麼下去,中國就完了,只有復辟才能救中國。

關於復辟這件事,張勳還舉了很多有意思的例子,他跟那些北洋的軍頭說,你們看,有皇帝的時候,老百姓雖然也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可是也有上百年的好日子,也有過幾十年的中興期,現在辦了六年的共和,卻把中國辦得民不聊生。北洋的那些軍頭在酒酣耳熱的情況下,很自然地就被張勳牽著走了,一個個醉醺醺地說,老大哥說得對,我們都願意聽老大哥的指揮。這期間還有一個懸案,據張勳自己說,他有一條黃綢子,有13個省的督軍在這條黃綢子上簽了字,共同推舉張勳當盟主,不過至今為止也沒有人見過這條黃綢子。不管這條黃綢子是不是真的存在,各省的軍頭確實是在徐州先後開過三四次會,而且這會的規模也越開越大,一開始是7個省的軍頭來參加,後來增加到13個省,連徐樹錚都代表段祺瑞來列席會議了,因為段祺瑞也很好奇,這些軍頭都跑到徐州來幹嗎。

張勳還問徐樹錚,對於自己想要復辟這件事,段祺瑞總理是什麼態度,徐樹錚未置可否。徐樹錚雖然很傲慢,卻是個很聰明的人,他凡事都能想到三四步以後,甚至比段祺瑞更聰明。其實徐樹錚就是到徐州來給張勳下套的,他心說,張勳你最好去復辟,只要你一復辟,我們就來打倒你,這樣我們就是三造共和的功臣了,誰還能跟我們比?所以,徐樹錚對於張勳復辟的想法,給予了一種很曖昧的態度,有時候鼓勵兩句,有時候並不表態,給張勳造成一種默許他復辟的錯覺。而就在這個時候,又有一個人來到了徐州,這個人就是田中義一。著名的「田中奏折」也是歷史上的一大懸案,「田中奏折」的主要內容就是如何解決滿蒙和滅亡中國。然而到現在為止,關於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這麼一個奏折,卻始終是個謎。我看過好幾個和「田中奏折」有關的劇本,但在真實的歷史上,好像並沒有人親眼見證過這本奏折的存在。

總之,不管「田中奏折」是否真的存在,田中義一這位日本的高級將領來到了中國,並且跑到了徐州。田中義一的到來也給了張勳一個錯誤的感覺,那就是日本也是支持他復辟的,於是張勳的復辟之心就更強烈了。而且這個時候張勳整個人都已經飄飄然起來了,在他看來,徐樹錚也默許他復辟,日本也支持他復辟,尤其是德國,更是強烈希望張勳趕緊復辟。因為當時德國已經陷在「一戰」的泥沼中,它巴不得張勳在中國折騰起來,讓中國沒有精力去向德國宣戰。雖然中國的軍隊實力不強,但架不住中國人多,一旦中國參戰,就算派20萬民工去前線挖戰壕,也會給德國軍隊帶來巨大的壓力。所以德國特意派了人來找張勳,極力攛掇他復辟,還許諾給張勳600萬的現大洋和1000多萬的債券票據等好處。

張勳喜出望外,復辟是他一直的夙願,結果現在不僅國內外都有人支持他,甚至還有人給他錢,全國人民看起來也都對共和十分不滿意,似乎全世界都在呼籲他張勳趕緊復辟,張勳簡直有種眾望所歸的感覺。這個時候,天降一封公開的電報,黎元洪邀請13省盟主張勳率兵去北京調停。

其實那13個省的軍頭管張勳叫一聲老大哥,完全就是在逗張勳玩,但是張勳自己很在意這個稱呼,到處去宣揚自己是13省督軍的盟主。他有什麼資格給13個省的督軍當盟主?人家每一個督軍都坐擁一個行省,他張勳手底下只有一個徐州,外加一個連雲港。但張勳此時已經被復辟的野心沖昏了頭腦,偏巧黎元洪也沒搞清楚狀況。黎元洪一看11個行省都宣佈獨立了,還發兵了,只有號稱「13省督軍盟主」的張勳沒表態,再加上張勳本身又是北洋軍裡年紀最大的、最德高望重的老大哥,所以黎元洪向張勳發出了公開邀請的通電。

張勳接到黎元洪的電報,不禁大喜過望,頓時有一種挽救國家的使命感,當即率領「辮子軍」出師,從徐州出發前往北京,不過張勳此行帶的不是「辮子軍」的主力,而只是一部分人馬,有人說有3000人,也有人說有2000人,還有人說有6000人,總之具體人數不詳。張勳臨走的時候,把他手下最親信的將領張文生叫到身邊,叮囑道,我先去北京看看情況,你留在徐州見機行事,如果我覺得可以復辟,就給你發一封電報,電報的內容就說「請送四十盆花到北京來」,你就立即派四十營的主力到北京,支持我復辟。四十個營聽起來人挺多,其實一個營也就幾百人而已。

張文生是張勳手下唯一的大將,是馬伕出身,本身沒有什麼才幹,不過張勳本身也就草莽行伍出身,也沒在軍校接受過系統的教育,行伍的人最器重的人也只能是行伍的,張文生是張勳一手提拔起來的,忠心耿耿。於是,張勳放心地出發了,一到北京,張勳就聽說張作霖也支持他復辟,那就說明他得到了整個中國東北的支持。說了這麼多人「支持」張勳復辟,其實只有張作霖的是真心的,因為張作霖是土匪出身,也屬於有道德沒文明、滿肚子都是忠孝節義的人,而且他覺得自己深受清朝的恩惠,對清朝有很深的感情,更重要的一點是,張作霖和張勳還是親家。

張作霖和張勳結為親家這件事非常有意思。張作霖一直認為自己是北洋系的人,但論起身份,他只能算是北洋系的非嫡系的非嫡系,比非嫡系的張勳地位還低。張勳雖然不是北洋的軍校出身,但他好歹從小站時期開始就在北洋系統當營長了,而張作霖只是個被北洋軍收編了的鬍子。張作霖對北洋系內部的情況並不是很瞭解,他只是聽到江湖上的傳聞,得知張勳號稱「北洋十三省」的督軍盟主,是北洋系的老大哥,所以張作霖就想要巴結張勳,主動把自己女兒的照片全都拿給張勳,讓張勳挑選一個。張勳也不客氣,還真挑了一個,而且還挑了一個只有六歲還是八歲的女兒,許配給了自己的大兒子。這是1917年結成的姻親,張勳1923年就死了,1928年張作霖也被日本人炸死了。所以等到張勳的大兒子和張作霖的女兒成年完婚的時候,張勳和張作霖都已經死了。政治上的聯姻向來不會考慮定親雙方的年齡。黎元洪當年剛到北京的時候,袁世凱也極力想要跟他結為親家,當時袁世凱的女兒才八歲,定完親之後要過很多年之後才能出嫁。

總之,張勳去北京的一路上,不斷感受到全國人民對自己的支持,還有親家張作霖的撐腰。不過,張勳進北京之前,先到天津見了一下段祺瑞,打聽一下,如果自己復辟,段祺瑞會是什麼態度。段祺瑞跟徐樹錚不一樣,段祺瑞是個很直來直去的人,他懶得跟張勳繞彎子,直接說,你要讓我表態,我就告訴你,如果你敢復辟,我是肯定會打你的。可惜到了這個時候,張勳已經聽不進去勸告了,他雖然沒當面反駁段祺瑞,但心裡肯定暗暗在想,我還不瞭解你段祺瑞?你這個人常年信佛吃素,就是個沽名釣譽的人,你也就是跟我一逞口舌之快,你才不會真的來打我呢,況且你段祺瑞手裡也沒有兵,連一個連的力量都沒有,拿什麼打我啊?我好歹還有好幾千的「辮子軍」,以及十幾個省的督軍兄弟的支持。

所以,張勳根本沒把段祺瑞的話放在心上,他在天津就給北京的黎元洪打了一封電報,控訴民國的種種不好,辦共和的種種不好,這一切不好都是因為國會太討厭了,如果想讓我張勳進京調停,第一件事,必須先把國會給我解散了。收到張勳的這封電報,黎元洪完全傻眼了,黎元洪之所以敢免除段祺瑞的總理職務,就是因為有國會的支持,現在他想要請張勳來調停,張勳居然讓他解散國會,這不是斷了黎元洪的後路嗎?而且此時張勳的人和軍隊都已經到天津了,讓他半路返回徐州也不可能了,這真是請神容易送神難。於是,黎元洪跟張勳說,你能不能自己一個人先到北京來,咱們倆商量商量,你的軍隊暫時就留在天津。張勳當然不同意,他跟黎元洪說,我的軍隊你不用管,我也不去北京,你趕緊先把國會解散了,否則一切免談。

張勳的軍隊就停駐在天津,兵臨北京城,黎元洪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好鬱悶地著手解散國會。關於解散國會的流程,《臨時約法》上還真寫了,總統有權解散國會,但是需要國務院總理來副署簽字,如今段祺瑞不在北京,黎元洪打算再任命一個總理來做這件事,但是該任命誰呢?現在北洋軍正如狼似虎地盯著北京的動靜,黎元洪手底下一個兵也沒有,在這種情況下,還是得找一個北洋軍的長輩來當總理,才能壓得住局面。想來想去,黎元洪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李鴻章的侄子李經羲。北洋系就是李鴻章創辦的,如今讓李鴻章的侄子來坐鎮,絕對可以服眾,而且李經羲自身也很厲害,他在前清的時候坐上過雲貴總督的高位,算是個前清遺老。於是黎元洪給李經羲發電報說,你來北京當總理吧!

李經羲接到消息後特別高興,立馬動身前往北京,可當他抵達了天津的時候,終於意識到形勢不對,原來黎元洪拋給他的這個「橄欖枝」有詐,他這個時候去北京當總理,上任後第一件要幹的事就是簽字解散國會,國會都沒了,總理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所以李經羲果斷地決定不去北京了,先待在天津觀望形勢。李經羲不肯來北京就任總理,黎元洪只好另尋他人,黎元洪找到的第二個人選是伍廷芳,黎元洪希望伍廷芳來出任總理。在段祺瑞被免職了之後,伍廷芳一直在擔任臨時代總理的職位,由他來出任總理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黎元洪還承諾,只要伍廷芳出任總理,他就讓伍廷芳的兒子當財政部長,沒想到伍廷芳也堅決拒絕,因為伍廷芳是革命元老,堅決不能接受國會解散,更別提副署簽字了,於是,伍廷芳乾脆直接辭職了。

沒辦法,黎元洪只能繼續找人,還能找誰呢?北洋系最大的元老徐世昌。黎元洪卑躬屈膝地央求徐世昌,你來當總理吧,咱倆一起簽字把國會解散了。徐世昌比李經羲和伍廷芳還生硬,他壓根就不搭理黎元洪。黎元洪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最後想到了江朝宗。雖然這個總理實際上的職業生涯只有一天,工作內容也只有一個,那就是簽字解散國會,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接這個苦差事,但江朝宗卻喜出望外,因為江朝宗只是一個小提督,他做夢也想不到自己這輩子還能當總理,這簡直是光宗耀祖的事啊,所以江朝宗欣然出任了中華民國的總理一職,上任後大筆一揮簽了個字,國會被強行解散了。最搞笑的是,江朝宗的兒子還無比得意地到處說,我爸爸是中華民國的總理,居然還真有不懂歷史的人吃這套,覺得江朝宗真厲害。

國會解散了之後,張勳就帶著同在天津的李經羲到了北京,去北京之前,張勳還跟人說,李經羲是我們淮軍的大佬、北洋的創始人李鴻章的侄子,我把他帶到北京去當中華民國的總理,至於我張勳能當上什麼官,我不在乎,他們隨便封都可以。其實張勳心裡的真正想法是,不管他們封我當什麼官都沒用了,因為我馬上就要復辟了。

1917年6月14日,張勳到了北京之後,馬不停蹄地獨攬各種大權,通電密謀,網絡黨羽,忙得不亦樂乎。忙歸忙,張勳的個人娛樂也沒耽誤,到了6月30日的晚上,張勳到江西會館看戲。張勳的人緣是極好的,跟梅蘭芳和譚鑫培的關係都非常好,這些名角每次來給張勳唱戲,張勳都出手闊綽,至少給600大洋的包銀。大家應該知道,梅蘭芳到了戲劇生涯最高潮的時候,唱一場戲也就800大洋。6月30日晚上的戲,原本定的是梅蘭芳來唱大軸,但張勳卻突然說,今天晚上讓梅蘭芳來唱壓軸,壓軸就是大軸之前的一場戲,也就是倒數第二場戲。對此張勳的解釋是,他今天晚上有急事要先走,但他很想聽梅先生唱一出,所以要把梅先生的戲提到前面來。

關於梅蘭芳這次的大軸戲,民國時期的報紙上刊載了各種各樣的小段子,當然大部分都是道聽途說的演繹,目的就是擠對復辟失敗的張勳,但其中有一個小段子,我覺得頗為耐人尋味。這則小段子裡寫到,在聽梅蘭芳唱大軸戲的時候,張勳坐在台下對李經羲說,我決定今天晚上就復辟,聽完這場戲你就跟我進宮去。李經羲當場拒絕了張勳,他說,我是民國總理,怎麼能冒天下之大不韙?要復辟你自己去吧,我不去。張勳生氣地對李經羲說,不行,你必須得跟我去。李經羲推托道,我隨身沒有官服和官帽,去不了。張勳說,沒關係,我有,咱倆分著穿,我頭上的冠分給你戴。不過,張勳雖然強行拉上了李經羲,但走到半路的時候,李經羲還是趁機跑了,所以復辟這件事,李經羲最後沒有背任何責任。

就這樣,張勳帶著王士珍和江朝宗等人,連夜闖進了北京的皇宮,對年僅十來歲的溥儀說,我們復辟了,皇帝您趕緊出來吧。溥儀事先就已經聽說這件事了,但他覺得這事太不靠譜了,甚至連溥儀身邊的幾個太妃都不相信復辟能成功。張勳拍著胸脯說,放心,一切都包在我老張身上,不論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我都已經溝通好了,走吧,咱們這就復辟去!於是,張勳這夥人直接把小皇帝弄上了大轎子,抬到了朝堂上。隨後,張勳等人連發了八九道上諭,做了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最誇張的是張勳還想讓全國人民重新留辮子,最後連溥儀和幾個太妃都急了,提醒張勳說,你忘了嗎?早在清朝還沒有滅亡的時候,我們就下過詔書,允許老百姓剪辮子了。

所以,重新留辮子這件事只好不了了之了,這畢竟還不算是大事,等到開始封官的時候,張勳就不斷鬧出更大的笑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