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小學問:解決你的7種人生焦慮 > 第八章 我喪故我在——學會和隱性焦慮相處 第六節 喪,也能循環利用變廢為寶? >

第八章 我喪故我在——學會和隱性焦慮相處 第六節 喪,也能循環利用變廢為寶?

喪為什麼能流行?即便它是現代人的普遍症狀,如果它有百害而無一利,也不至於成為追捧對象吧。

答案很簡單 ——好笑啊。

每個人都懂:喪能流行,與它所伴生的幽默感緊密相關。

比方說有飲料鋪直接把自己命名為喪茶,飲料名也叫什麼「減肥失敗瑪奇朵」「當然選擇原諒抹茶」——大家爭相轉發之際,留言一律都是「哈哈哈」。彩虹合唱團的一首《感覺身體被掏空》也讓一貫嚴肅的音樂廳飄出了笑聲。各種網絡流行「喪」語,就更不必說了。

那為什麼喪會傳遞出幽默感,而不是沮喪感?或者換一個問法,幽默不應該是聰明自信的表現嗎?怎麼會跟喪掛上鉤呢?

想要弄明白這一點,就要先瞭解幽默是什麼。

感覺幽默,或者想笑,有兩個源頭。一個是我們的大腦發現「壓力已經解 除」而產生的生理反應。 我們在感受危險或壓力時,會覺得緊張、焦慮、恐懼,而一旦確認危險解除、壓力釋放,或至少確認不會對自己造成什麼傷害,我們便會輕鬆釋然,並感覺「想笑」。一個嬰兒發笑,通常不是因為明白了什麼笑話,而是在某種遊戲中感到了「刺激」。比方說被輕輕拋起來又馬上接住(請勿模仿),失重帶來危險,但很快危險解除,嬰兒就笑了。又或者,媽媽在嬰兒面前躲起來,再忽然現身——小嬰兒找不到媽媽會焦慮,但很快焦慮解除,嬰兒就笑了。

我們看喜劇片,比方說卓別林、周星馳的電影,主人公無一不是倒霉蛋。只是這個倒霉蛋必須苦盡甘來,或者讓大家相信並期待他會苦盡甘來,否則產生代入感的觀眾無法釋放緊張和壓力,這就不是喜劇,而是悲劇。

當然,幽默也有另一個源頭,那就是優越感,所以聰明自信的人也會顯現出幽默。只是這種幽默很難像前一種那樣,在大眾面前具備感染力。理由也很簡單——你的優越感會讓別人感到壓力無處釋放。在日常生活中,以貶損某人或展示缺憾為笑點的段子,要比單純的「雙關語」或者「腦筋急轉彎」這樣的智力遊戲更容易引人發笑,因為前者能釋放聽眾的壓力,而後者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才能聽懂。所以喪為什麼能帶來富有感染力的幽默感就很好理解了,有壓力是釋放壓力的前提,同時,你展現你的壓力及其釋放過程又能解除別人的壓力。

就像一句大家常用來調侃氣氛的話:「你有什麼不開心的,說出來讓大家開心一下嘛。」這裡面你的不開心是壓力,說出來是釋放,別人聽了開心是別人的壓力也得到釋放——是不是很完美的一個循環?

說個小故事。美國脫口秀演員路易斯·C.K是個微胖、禿頂、離異、帶倆孩子的中年男人,他都用不著開口,光是看上去就很喪了。而他脫口秀的內容更喪,什麼工作不順利,女兒不聽話,科技不會用,社交沒人理……總之都是些跟不上這個高速旋轉的世界的失敗體驗。

他做脫口秀時,也不像其他喜劇演員那樣聲情並茂、動作誇張,他最常見的動作和表情就是側著頭,伸出一隻手扶著腦袋,一臉崩潰,簡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請允許我做一個悲傷的表情」。然而,路易斯是這些年美國最受歡迎的脫口秀演員,獲得了無數大獎,也不斷被人模仿,被稱為「美國最黑暗又最搞笑的喜劇演員」。他自己還表示,誕生於「糟糕」「悲傷」「困惑」和「一無所有」這一團亂麻之中的喜劇,才是最好的喜劇。

路易斯曾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幽默、辛辣又很喪地點評了自己要頒發的最佳紀錄短片獎。他說,大部分奧斯卡的獎項,不論最佳男女主角還是最佳服裝或特效,獲獎者在此前已經過得很好了,都已經是開豪車住豪宅的人生贏家了,拿不拿獎差別不是很大。然而拍攝紀錄短片的人,注意,這可是短片,不是長片(路易斯特意拖長並強調),這些人可能一個子兒也賺不到,一輩子也當不了有錢人,拍這玩意唯一能獲得的犒賞,就是這奧斯卡獎盃了,然後今晚還只能開著個破車回家,把獎盃放在破公寓裡,然後繼續焦慮得不行……

台下哄堂大笑,包括被調侃的獲獎者也樂壞了。他們不覺得被冒犯,甚至因此而真正釋然。要知道在奧斯卡的名利場上,紀錄短片的拍攝者本來就是顯得格格不入的一群人。他們拍攝的題材不被商業社會和主流媒體重視,他們本人也遠離票房、話題和金錢。在星光閃耀的奧斯卡典禮上,他們自己是焦慮的,但他們身上的理想主義氣息也給其他人帶來一絲焦慮。這場景很像兩個少交集卻多猜忌的人,在一個過於隆重的場合第一次見面,都覺得「要是對方瞧不起我怎麼辦」。

這時,有路易斯這樣一位喜劇明星直戳這尷尬的事實,恰恰讓所有人如釋重負,「哦,原來不止我一個人這麼想啊」「哈,還真是這麼一回事,我真慶幸有人幫我說出來了」「太好了,不用再假裝自己沒意識到這事兒了」。而且,路易斯的玩笑還有一個難能可貴的作用,就是用不讓主辦方尷尬和難堪的方法讓人們關注到了電影人的差別待遇問題。要知道,換一個人或換一種說法,這種呼籲隨時可能變為譴責甚至聲討。

同樣,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擅長將自己的失敗、沮喪、倒霉以輕鬆的方式說給周圍人聽的人,不僅會給人以幽默的印象,還會讓人覺得聰明。而且,與一般聰明人的銳氣高傲、好為人師相反,有幽默感的人更容易相處。而那些總是不願意釋放壓力的人,他們不願意展現弱點,也開不起玩笑,總是緊繃著,就會顯得「沒有幽默感」,難以相處。

林語堂說,人之智慧已啟,對付各種問題之外,尚有餘力,從容出之,遂有幽默——或者一旦聰明起來,對人之智慧本身發生疑惑,處處發見人類的愚笨、矛盾、偏執、自大,幽默也就跟著出現。

所以,不僅喪是幽默感的催化劑,幽默感也能成為喪最好的包裝。

喪不僅「無害」,甚至也可以是有趣。

TIPS:

小學問:最有感染力的幽默,是展示你無傷大雅的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