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小學問:解決你的7種人生焦慮 > 第八章 我喪故我在——學會和隱性焦慮相處 第七節 悲觀是軟肋還是鎧甲? >

第八章 我喪故我在——學會和隱性焦慮相處 第七節 悲觀是軟肋還是鎧甲?

你想必經常遇到這樣的人:上學時,每次考完試,這些人總會一臉愁容,大聲抱怨「完了完了,這次又考砸了」「我之前沒怎麼複習」「狀態不好,可能會掛」,可是出成績時,他們卻名列前茅;到了體育比賽,這些人會先說「啊,我今天不太舒服,腰酸背痛的」,然後一馬當先跑在最前面;工作了,這些人會歎氣「完了,這次加薪無望了」,然後第一個晉陞的,就是他……

你說他是謙虛吧,好像有點兒謙虛得太過分了,顯得虛偽。你說他是虛偽,是放煙霧彈讓其他競爭對手放鬆警惕吧,他又會覺得委屈——換作是你自己,有幾次考前賽前會「真心」覺得自己棒呆了一定能贏?哪次不也是滿滿的焦慮和不確定?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人顯得「虛偽做作」呢?這裡面的心理機制,就是「防禦性悲觀」。

要瞭解什麼是防禦性悲觀,就得先瞭解人為什麼會對自己感到滿意。

黃執中在世新大學時,曾跟附近一所小學合作了一個實驗。他請每個小學生拿乒乓球拍顛球,看能讓球顛幾下不落地。但在做這個動作前,同學們要先在一張紙片上寫下自己預計能做到的次數,然後再顛球。有些同學顛完球回到教室就連聲抱怨,說自己發揮失常,對自己很不滿意。也有同學興高采烈,覺得自己成績不錯。但有趣的是,那些抱怨自己沒發揮好的孩子往往是成績較好的,只是在他們的認知中,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例如,有個孩子顛了50多下,是所有人裡成績最好的,可他在紙條上寫的是自己可以顛100下,所以結果出來後他反而最不開心。相反,最開心的反倒是一個只顛了5下的孩子,因為他從來沒玩過這個遊戲,在紙條上寫了個0。

可見,人的情緒往往不是由客觀的結果好壞決定的。是否高於預期才是關鍵。如果結果高於預期,就會開心,反之就會沮喪。 而人們或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反向利用這一規律,就是所謂的「防禦性悲觀」,即通過主動降低自己的心理期待,如幾乎沒溫習、沒有發揮好、身體不太舒服等,將對結果的預期降低,這樣即使真的結果不好,自己的情緒也不會太受打擊,如果結果高於預期,就能獲得更積極的情感體驗。

你現在知道為什麼在我們身邊存在著那麼多有著「防禦性悲觀」的人了吧?他們未必是在放煙霧彈迷惑你,他們可能只是太焦慮了,必須放點兒煙霧彈迷惑自己。

那防禦性悲觀和悲觀有什麼區別?樂觀是「確定」結果會好,悲觀是「確定」結果不會好,而防禦性悲觀是認為事情的結果「很有可能」會不好,並採取防範性措施,如降低預期。所以,悲觀者會傾向於不去嘗試任何事,但擁有防禦性悲觀的人,則是在嘗試前不做過高的預期,在嘗試時做最壞的打算。 這類人並不像悲觀的人那樣消極懈怠,甚至比樂觀的人更加勤勉,因為相比於成功帶來的激勵,恐懼失敗是一種更加強大的動力,防禦性悲觀者會加倍努力來避免失敗。這也就是為什麼那些「聲稱」自己準備並不充分、考試或比賽「死定了」的人,反而準備得最充分。他們「未必」是刻意撒謊,而只是防禦性悲觀;他們「未必」都是虛偽做作的賤人——再強調一遍,是未必,他們只是對失敗更敏感,對自己的能力評估得更保守罷了。而我們提防他們,猜測他們虛偽、狡詐、扮豬吃老虎,通過「示弱」來麻痺周圍的人,以讓自己取得競爭優勢 ——我們的提防和猜測,難道不也是一種防禦性悲觀嗎?

過往我們總認為,樂觀可以對抗焦慮。天塌了,有高個兒頂著不用怕;壞事發生了,我們會迫使自己想,天無絕人之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可疑的人出現了,我們會對自己說,或許他人不壞,要相信世上還是好人多……近代心理學研究卻發現,用樂觀來對抗焦慮,其實效果並不好。現實充滿不確定性,「相信未來會更好」不僅無濟於事,更會讓人放鬆警惕,隨時掉入失敗體驗當中。反而是防禦性悲觀,可以讓我們在保持動力的同時,也感到相對放鬆。

所以到了今天,有些時候我們要勸一個人看開點,跟他說「放心,天無絕人之路,風雨的盡頭總會有彩虹」是沒用的——一方面他不信,另一方面他真的信了也未必對他自己好。我們不如反過來講:「放心,現在這點兒困難算什麼,以後只有更慘呢!」

當然,防禦性悲觀告訴我們,防禦性悲觀自身也並不全然是一件好事。過於依賴「防禦性悲觀」,有可能會導致「自我設限」行為。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聽到這樣的論調:「我是沒認真,我要是認真起來一定能做好。」如果讓你做一套測驗,但提前告訴你這個測驗會真實地測出你的智商,你很可能會用胡亂作答的方式來逃避評價。而如果告訴你,這只是一個遊戲,結果代表不了什麼,你反而會認真作答。如果我們預期一件事情自己十有八九做不好,我們寧願是自己的「意願」出了問題,而不是「能力」。於是,很多人會設置一系列障礙,阻止自己完成目標,最終「如願以償」地失敗。這就是「自我設限」行為,因為害怕做不好,所以乾脆不認真做,甚至不做。它的出發點和防禦性悲觀是一致的,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積極的情緒體驗,而降低預期。

那如何避免自我設限呢?

一個真正的防禦性悲觀者,可能會預期到「自我設限」會成為我們真正的敵人,從而避免使用這個借口。而這才是與悲觀為伍,抵禦真正的悲傷。

TIPS:

小學問:防禦性悲觀是認為事情的結果「很有可能」會不好,並調整方向,或降低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