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小學問:解決你的7種人生焦慮 > 第七章 Persuasive——不要當小透明 第四節 「收禮只收腦白金」,為啥是個好廣告? >

第七章 Persuasive——不要當小透明 第四節 「收禮只收腦白金」,為啥是個好廣告?

不想當「小透明」,就要給人留下記憶點。可是,出色的人這麼多,又不能讓人覺得自己是靠旁門左道「博出位」。怎樣做才是讓別人記住你的正途呢?

比如說,演講比賽很多人都看過,同一個主題,上一個表演者剛剛聲情並茂催人淚下、掌聲雷動後,聽眾再接受一輪同樣強烈的觸動,馬上就會忘記剛才為什麼給上一個人鼓掌。又比如說,面試時,每個人都盡量讓自己的簡歷充滿閃光點,但是別忘了,人家一天要看成百上千份這樣閃光的簡歷,眼睛都快閃瞎了,誰能記住你精心設計、自鳴得意的那些小心思?以上這些困境,歸根結底是因為你還在「紅海」裡跟人廝殺。是的,記憶點也有紅藍海之分。在紅海裡,除非做到無可爭議的第一,否則就會泯然眾人,不過這個要求實在是太高。

這時,你還是應該向廣告學習。廣告是一種脫穎而出的藝術。特別是在產品高度同質化的今天,每個需求場景都有無數競爭者,所以廣告行業找到了一種幫助產品跳出紅海、進入廣闊藍海市場的方法,那就是:擴張使用場景。

舉個例子,美國早期,像啤酒這種東西,都要在假日歡聚時,才能跟親朋好友一起喝。因此,各家品牌的啤酒,宣傳的場景其實都差不多。好比在20世紀70年代,麥格啤酒(Michelob)最早推出的廣告詞就是「節慶最宜麥格」。可是,將喝酒局限於節慶假日,範圍顯然有點兒窄,跟其他同類品牌競爭起來也沒有明顯優勢,銷量也並不理想。所以一年後,麥格啤酒的廣告詞就改成了「週末假日,最宜麥格」。這樣一來,在消費者心目中,麥格啤酒的場景是不是就悄悄擴張了?更有意思的是,在把「週末」納入到消費場景後,麥格啤酒的廣告詞又悄悄擴張了「週末」的概念,改成了「何不在每個禮拜,給自己加個小週末」。這招很厲害,畢竟每個禮拜工作那麼辛苦,何必要忍到週末?想喝就喝!什麼時候想喝,什麼時候就是週末。即使場景已經擴張到這個地步,麥格還是不滿意,所以過了一段時間,他們再度推出廣告詞:「夜晚最宜麥格!」到了這個程度,基本就是每晚一瓶了。

觀察下來,能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從最初的「節慶最宜麥格」「週末假日,最宜麥格」再到「何不在每個禮拜,給自己加個小週末」「夜晚最宜麥格」,這一系列廣告詞裡,沒有任何一句是在形容麥格啤酒有多好喝,它所宣傳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使用產品的場景」,一步一步將喝啤酒的場景逐漸擴張,讓消費者在心理上覺得喝啤酒不再是為了「慶祝」什麼事,只要讓自己「開心」就好,巧妙地打造了產品的獨特優勢。這個擴張場景的過程,迅速幫麥格找到了競爭最少的藍海,脫穎而出。

這種拓寬場景的定位策略在別的行業一樣有效。比如中國人都知道的腦白金,當其他的保健品廣告都在不遺餘力地宣傳產品功效時,腦白金的廣告卻只有幾個動畫小人兒,穿著喜慶衣服,在電視上蹦蹦跳跳,然後說出那句全國人民都耳熟能詳的廣告詞:「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單從銷量看,腦白金無疑是成功的。截至2017年3月,腦白金累計銷售4.6億瓶,連續16年成為中國銷量第一的保健食品,市場份額高達10.13%。那麼,作為一個保健品,腦白金具體的功效是什麼?如果不查資料,相信沒幾個人知道它是用來「潤腸通便,改善睡眠」的吧。這就奇怪了,一個你根本說不上用途的保健品,為什麼這麼火?對於要吃進身體的保健品,我們不是都特別小心、再三確認其功效與質量嗎?為什麼對腦白金,卻如此疏忽?

因為,腦白金在拓寬場景的同時,還利用到了我們的「心理賬戶」。

心理賬戶(Mental Accounting)這個概念由芝加哥大學行為經濟學家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教授於1980年首次提出。簡單地說,就是人們在選擇消費時,常常以場景作為消費的劃分,而不是實際金額。在人們心中,就好像有一個個隱形的賬戶,把自己要花的錢,區分到不同賬戶裡。比如許多年紀大的女性,平常買菜,一塊兩塊都要斤斤計較,可是一旦買起保健品(雖然很可能主要成分跟蔬菜也差不多),花錢卻一點兒也不手軟,因為保健品的花費在她們的心理上是另一個賬戶。又好比,雖然辛苦工作賺來的1000元和你中彩票得來的1000元,從客觀角度上說並無區別,但你卻更可能會拿中彩票的收入來購買奢侈品,因為這筆錢在心理上也放在了另一個賬戶裡。所以,如果想要消費者在你的產品上花更多錢,與其強調產品有多好,是如何的一分錢一分貨,還不如讓他們覺得你的產品是要在「另一個場合」消費的。原本放在家裡防停電的蠟燭,用在燭光晚餐、浴室香氛上時,哪怕價格貴上十倍,你也肯定會買。

說回腦白金,我們再來看這句廣告語——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反覆收聽之後,一般人根本就沒把它當成「保健品」,你一直會覺得它就是個「禮品」,是用來送人的!正由於腦白金被定位出來的場景是「送禮」,特別是給長輩送禮,所以當人們購買時,會覺得所用到的不是平常買保健品的預算,而是送禮的錢。這麼一來,跟其他保健品相比,腦白金這個「擴張使用場景」的廣告,不僅迅速幫它從原本的紅海跳到了藍海,還為自己提升價格做好了鋪墊。

你以為腦白金就是「心理賬戶」的頂峰?不,相比鑽石來說,它還只是小兒科。

提到鑽石,我們會不自覺地聯想到浪漫真摯的愛情,同時腦海中會自然而然地浮現那句經典廣告語:「鑽石恆久遠,一顆永留傳。」可是且慢,難道鑽石天生就和婚禮相關嗎?難道全世界各國人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鑽石作為愛情的信物嗎?

當然不是!

最早發現鑽石的是印度,可是印度佛教在列舉「七寶」時,寧願把琉璃和硨磲選進來,都不給鑽石留位子,它的地位可想而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只是「寶石」這個大家庭裡很不起眼的小兄弟,只不過因為產量稀缺,所以價格一直比較穩定。19世紀後期,南非偶然間發現了一座儲量巨大的鑽石礦,震驚了鑽石投資商。要知道,供給一旦上去,鑽石的價值將大打折扣。這時,一位叫賽西爾·羅茲(Cecil Rhodes)的天才商人橫空出世,不但解決了這一難題,並且創造了營銷史上的奇跡。

1888年,羅茲創建了戴比爾斯公司,之後他做了兩件事:1.壟斷鑽石供貨市場,掌握市場上90%的交易量(全盛時期);2.把鑽石和愛情聯繫在一起,成為示愛的「剛需」。你可能會覺得,鑽石潔淨無瑕、色彩絢爛、硬度最高,簡直是愛情的最完美代表,要選一種寶石向女生表達心意,除了鑽石還能是什麼?其實,這都是馬後炮,你之所以覺得「必然如此」「不可能不是這樣」,其實都是戴比爾斯公司花費巨資打造鑽石文化的結果。要知道,「鑽石恆久遠,一顆永留傳」是1947年才出現的廣告詞,而且暗含著「買了不要轉賣,免得衝擊市場價格」的意思。而所謂「男人要花三個月收入來買鑽戒才算有誠意」更是為了啟動你心裡那個不惜血本「表達浪漫」的心理賬戶而精心設計的營銷口徑。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花了冤枉錢?也不一定,因為畢竟愛情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能有個具體的表達方式也是挺好的。只是,不要光被動地接受商家的策略,還可以主動去學習。

回到本節最開始提到的場景,如何在眾多優秀的簡歷裡脫穎而出?除了一般人都會著力強調的學歷、資歷、獲獎情況外,你有沒有什麼獨特的經歷、別具的個性,能讓面試官看一眼就記住的?你有沒有什麼特別的能力,有別於其他面目模糊的求職者?而這種思路,就是你的「擴張場景」。同樣,擴張場景這個原則也可以用在別的需要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場合,在「規定動作」外,亮出自己的招牌。面試結束時,對方通常都會問:「你有什麼問題想問我們嗎?」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在擴張場景,把你換成提問方,看你的反應如何。而在這時,有一個特別好的問題是:「如果我有幸獲得了這個職位,在開展工作之前,您對我有什麼進一步的期望和要求?」首先,這個問題瞬間拉近了你和面試官的距離。本來,你只是個普通面試者,在面試官心中屬於「路人甲」的範疇。但當你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面試官就會下意識地從「已經入職的新員工」的角度來看待你,仔細思索你的各項能力,並且給你指點迷津,進入到入職前期的工作安排模式。此時,儘管你還沒有通過面試,但在面試官心中已經不自覺地把你劃在了「自己人」的範疇之中。你看,這裡的「場景」和「心理賬戶」,是不是就都不一樣了?

TIPS:

小學問:當大家都在同一個標準下爭奇鬥艷的時候,很容易顯得你是小透明。所以,你不妨從這個紅海中抽身出來,用「擴張場景」和轉變「心理賬戶」的方式,為自己尋找到一片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