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小學問:解決你的7種人生焦慮 > 第五章 Effective——高效能人士是怎樣思考的? 第四節 「換位思考」都是耍流氓? >

第五章 Effective——高效能人士是怎樣思考的? 第四節 「換位思考」都是耍流氓?

「換位思考」這個說法我們常聽,不過且慢,「換位」真的是一種「思考」嗎? 或者說,當人與人意見不同產生分歧時,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就真的能消除紛爭,取得共識嗎?

舉個例子。一個女孩子,25歲,依然單身。她媽媽每天給她打電話催她找對象,還說什麼黃金年齡已經過了,年齡越大找對象會越困難。女生聽了超級煩躁,該怎麼辦?有人會說:你可以勸她換位思考一下,或者是勸她媽媽換位思考一下嘛!

好,現在女孩子站在媽媽的角度想:「她之所以絮叨,是因為擔心我將來沒有依靠,害怕我孤單。我一直沒有成家,她在三姑六婆那邊也有不小的壓力啊。」接下來,媽媽也站在女孩子的角度想:「年輕人正是事業的上升期,這時候不拼一下以後怎麼辦?沒遇到合適的人,與其將就,還不如一個人來得快活啊。如果急忙忙把自己嫁了,天知道會遇見什麼人?」

到了這一步,你猜接下來會怎樣?大家相互諒解,女孩子趕緊找對象,媽媽再也不嘮叨?哪有這樣的好事!女孩子會繼續想:「可是,雖然媽媽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她也不能把壓力都放在我身上啊!誰不想有幸福的愛情呢?現在條件不允許嘛!而且,我換位思考體諒了她,她怎麼就不能同樣換位思考,體諒一下我呢?」媽媽則會繼續想:「可是,雖然女兒現在忙,但是年輕時誰不忙?終身大事,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啊!現在看這個不行、看那個不行,誰都不肯將就,以後年紀大了,現在你看不上眼的,興許還看不上你呢!唉,這個死丫頭,怎麼就不能換位思考,照顧一下老人的感受呢?」

發現沒?問題並沒有解決,而且情緒還可能更為激化。因為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你能意識到對方「有一定道理」,但是回到自己的角度,你也一定能想到對方「其實還是有很多沒道理的地方」。而且你覺得自己已經換位思考過了,一定會反過來覺得現在輪到對方來體諒你了,而一旦對方沒有這樣的表現,你就會愈加覺得對方「不講道理」。

所以,嚴格意義上說,「換位」並不是一種思考,而是一種感受情緒的方式 。而對於那些本來就是由情緒引發的問題,換位思考反而有可能加劇雙方的負面感受 。

當然,問題的根源,並不是換位思考本身有什麼不好,而是我們在進行換位思考時,沒有在雙方之外找到一個客觀的依據,以至於說來說去,都是兩個人之間非此即彼、你輸我贏的關係,怎麼能化解矛盾衝突呢?

那麼,這個「第三方客觀依據」,到底又是什麼呢?先來看個真實案例。

在北京有一家與我們有業務關聯的公司。原本,他們公司的地址在東三環外,但隨著業務擴大,老闆決定換個更好的地方。他們找到了地產中介,看中了西北四環一個A級寫字樓,空間寬敞,租金適中。於是,HR就給公司所有人發郵件,跟大家說明意向。結果當天晚上,許多同事紛紛表示反對,認為新公司離家太遠,交通很不方便。但也有人說,新公司環境不錯,很開心。現在你看,像這樣的分析,如何通過「換位思考」來解決?公司離你家近,又不是離我家近,我要是你當然支持,可這又有什麼意義?相反,如果你更看重的是「工作環境好」,覺得離家遠點兒不是問題,這也只是你的個人選擇,我能理解,但我又不是你,憑什麼要這樣想問題?

這就是典型的眾口難調,大公司人多就一定會這樣。作為公司領導,這種情況也早就習以為常。然而,有位同事用一張圖就打動了老闆,讓他重新考慮新公司的選址。

在這張北京市地圖上,每一個圓點表示一位員工的住址,圓點越集中,就表明在此居住的員工越多。我們把這種圖叫作員工住址「熱力地圖」。你會非常直觀地發現,圓點最集中的地方是東三環和東北三環,而從這裡去新公司要跨越小半個北京,還要經過最擁堵的路段。算上每個人花在堵車上的時間成本(交通高峰期的數據手機上就能查到),「更好的工作環境」和「更低的租金」真的划算嗎?這些都是可以計算出來的。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每個人的意見,支持或反對,都不過是摸象盲人般各持己見,零散的個人意見對老闆的決策毫無幫助。 老闆需要知道的,是那頭「大象」究竟長什麼樣。而展現事物全貌的,不是所謂的「換位思考」,而是「數據型思考」。

有一個空氣淨化器品牌要做宣傳,老闆專門囑咐廣告公司說:「我們的淨化器有很多很用心的設計,一定要讓消費者知道。比如,我們的產品外觀,可是得過世界工業設計『紅點獎』的,這還不得重點強調一下嗎?」聽了這話,廣告公司的專家從自己的角度表達了疑惑:對消費者而言,空氣淨化器的外觀真的那麼重要嗎?買空氣淨化器的人,看重的應該是效果吧?強調外觀設計的話,宣傳重心會不會偏?會不會給用戶造成華而不實的印象?可是,不管這話說得多委婉,在客戶聽起來都是很難受的——紅點獎可是設計界的奧斯卡,我們花了這麼多心血才得到這項殊榮,你居然讓我們不要提?你有換位思考過我們的感受嗎?話說到這個分兒上,爭執也沒什麼意義,因為大家其實都是在自說自話,你不能代表消費者,我也不能代表消費者,我們之間有什麼好爭的?所以接下來,廣告公司做了一項調研,訪談了1200名用戶,看看他們心目中對空氣淨化器的各項指標到底是什麼態度。

結果,在包括濾網價格、聲音大小、品牌形象等在內的20多個指標中,「外形美觀」這條只排在倒數第三。可以想見,如果一個品牌的宣傳主要是拿外形說事兒,那在消費者心中很可能會留下負面印象。這就好比你跟人家推薦一個保姆,不誇她有多能幹,卻誇她有多好看,明顯搞錯重點了好吧?面對這個結果,原本很堅持的客戶,二話不說就同意修改宣傳方向,而且還連連稱讚,說廣告公司真是專業。

那麼,這個專業性體現在哪裡呢?就是典型的「數據型思考」。具體來說,在遇到爭執的時候,既不動情緒,也不相互訴苦,雙方完全從理性出發,數據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從而得出全局性的、符合客觀事實的結論 。

世界這麼大,我們每個人也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你摸到大象的耳朵,我摸到大象的腿,都只是各持一端。這個時候,換位思考所達成的共識,頂多是「大象有些地方像蒲扇,有些地方像柱子」,甚至是「大象一會兒像蒲扇一會兒像柱子」,至於大象到底是什麼樣子,還得用客觀的方式來描述。

回到剛開始說的這個催婚問題。當媽媽說「你都25歲了,怎麼還不考慮結婚」時,你要知道,有一種晚叫作「你媽覺得你晚」,有一種不晚叫作「你自己覺得不晚」,這兩個主觀感受,永遠都是沒辦法統一的。 但是,數據是中立的。比如大城市女性的平均婚齡、近十年結婚年齡的變化趨勢、人均壽命和最晚生育年齡的提高,這些都是有據可查的客觀事實。

所以,即使你永遠避免不了親人的嘮叨,但至少現在你知道,很多問題其實根本不需要無謂的爭執。養成避免這種爭執的能力和習慣,能夠極大地提升你的做事效率。

TIPS:

小學問:與其把時間浪費在盲人摸象、各執一詞的爭論上,還不如從客觀數據的角度,對事物的全體做一個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