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小學問:解決你的7種人生焦慮 > 第五章 Effective——高效能人士是怎樣思考的? 第三節 斜槓青年邱晨的跳槽心得 >

第五章 Effective——高效能人士是怎樣思考的? 第三節 斜槓青年邱晨的跳槽心得

曾有人評價一位博學之士說:「他讀了那麼多書,以至你很難相信他還有時間寫書。而他又寫了那麼多書,以至你很難相信他還有時間讀書。」的確,每個人身邊都有一些朋友是神一樣的存在。以每天24個小時算下來,你很難相信他們能達成那麼多成就,擁有那麼豐富的人生。是因為智商高,還是因為不睡覺?怎麼大家都是人,卻厲害得讓別人懷疑人生?當你產生這種疑惑的時候,最可能的解釋是:對方是一位「技能遷移」 的高手。

事實上,人與人在智力和精力上的差別,在絕大多數事情上都不足以產生天壤之別。 而你之所以覺得別人的成就無法企及,就算一天有48個小時,就算永遠不用睡覺,再奮鬥十年你也達不到,很可能只是因為對方是在「跨界遷移」,而你則是在分散用力 。什麼意思?就拿「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二者來說,這就是一個最簡單的技能遷移。從時間上來看,讀書會擠占寫作的時間,寫作會擠占讀書的時間,以至單獨算下來,你很難想像已經在讀書上花了那麼多時間的人,還有時間寫出那麼多著作。然而這只是表象,實質上,讀書和寫作這兩件事有極強的內在聯繫。也就是說,「博覽群書」自然能導致「才思泉湧」,而帶著寫作的目的,又能保證讀書有效率有方向。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是前一個現象;所謂「帶著問題讀書最高效」,說的則是後一個現象。你覺得對方在做兩件事,其實對方是在做一件事,而且是以更為高效的方式在做這件事 ——比純粹的死讀書或者搜腸刮肚拼湊文章有效得多。

在這方面,人們通常有個誤區,那就是以為會得多就是厲害。最近有個流行詞叫「斜槓青年」,就是形容那些各種工作都幹過,有無數閃亮頭銜的人。比如邱晨,工商管理專業出身,當過記者,做過編輯,幹過設計師,開過公司,既是創業者又是簽約藝人,以「奇葩之王」身份趕上知識付費的風口……一連串的斜槓過來,是不是很厲害?

是的,但她到底厲害在什麼地方,你很可能搞錯了重點。

要說明重點在哪裡,先舉個反例。想像一下,村口小賣部有個邱大爺,既要照顧店面,又負責廣播站的播音,還順帶負責農藥和農機寄售,緊急時刻還能充當赤腳醫生,給村民開點兒常見藥。請問,這個邱大爺,算不算「斜槓青年」?

或者,還是以邱晨為例,假如她的技能分別是:基因測序科學家/自行車運動員/小提琴手/飯店老闆,你會不會也覺得這個「斜槓」有點兒不那麼地道?

所以你看,單純「會得多」是不夠的,單純只是「層次高」,似乎也差點兒意思。「斜槓青年」的多項技能,必須具有內在聯繫,有主有次,能夠相互激發,從而達到較高層次。而這正是「技能遷移」的前提。邱晨的那些「斜槓」,核心是「極強的語言能力」,再輔之以「一定的繪畫功底」。而這兩樣技能,原本就是她的天賦和興趣所在,所以念茲在茲,總是能用這個核心來整合多項工作,跨界遷移、相互促進。辯手、記者、編輯、設計師、綜藝明星、《好好說話》和《小學問》講師、米果文化COO……這一系列的頭銜,其實都是這兩個能力的組合和不同表現。

禪宗裡講,一個人如果有悟性,那麼挑水劈柴、起居飲食,無時無刻不是修行;可如果沒悟性,那麼就算被師父逼著枯坐參禪,也是心不在焉,事倍功半。關鍵的區別在於你做事是否有心,能夠看到各種不同事物間互有增益的關係。

按照營銷學的說法,這叫作「跨界合作」,發現不同資源之間的協同效應。具體來說,就是兩家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公司,通過某種特殊的聯繫而合作。比如,一家SUV廠商和一個礦泉水品牌聯合做活動,將汽車廣告印到了礦泉水瓶上。因為SUV經常被用來長途旅行和野外探險,車上往往會常備一箱礦泉水。是不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又比如,約車平台Uber和招聘平台Linkedin,2015年曾經合作過「一鍵呼叫CEO」的活動。16個企業高管,坐在Uber專車上繞著清華大學轉,學生通過Uber叫車,然後享受單對單的15分鐘面試。原本是企業進大學找個教室搞宣講,現在是企業高管就在大學裡,你隨時可以叫來聊聊,意外不意外?驚喜不驚喜?

類似這樣的創意,就是善於把別人認為是「不搭界」的事,在同一個目標下整合成相互增益的資源。這樣一來,就相當於是別人一次只能做一件事,而你一次可以做很多件事,效率就會大大提升 。

說回到個人層面。如果我們把各種技能想像成一棵樹,地面上的枝葉是專業技能,比如會計要求的財務知識、律師必備的法律知識,而地下的根蔓,就是我們跨界所必備的「可遷移的」核心技能。如果一個人的主職是營銷數據分析師,天天都要接觸各類企業,要用到收集資料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溝通力、快速給予解決方案的能力,那麼在此基礎上,還能「遷移」出什麼別的技能?稍微一想你就會意識到,這個人會是個非常有資質的「職業生涯規劃師」,因為別人都只能用自己的經驗告訴你某個特定行業是什麼樣的,某個公司值不值得去,可是這個人卻能站得高看得遠,告訴你行業的整體面貌,對各個公司的優劣進行量化分析和比較。

所以說,「營銷數據分析師」和「職業生涯規劃師」看似是兩個職業,但是把前者的核心技能「遷移」出去,就自然得到了後者。稍加改變,就又是一片藍海。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做一個跨界的「斜槓青年」,也可以按照這個思路,先分析一下自己的可遷移技能,然後以此為軸心,去尋找合適的跨界方向。

當然,你可能覺得自己原本的能力就沒有那麼炫酷,能遷移出什麼好的方向呢?這就有點妄自菲薄了。其實,幾乎每個人的可遷移技能,都遠比自己想像得多。我們應該給自己的核心技能一個施展機會。在忙忙碌碌之餘,每個人都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在做了那麼多事的表象之下,我們的核心技能到底是哪些,它們相互之間是什麼關係,應該怎樣運用,才能互有增益,跨界遷移 。

TIPS:

小學問:技能遷移不是平均用力,而是發現自己的核心技能,為它們拓展應用場景。這樣,它們就能跨界組合,表現為新的形態,使你的能力產生指數級的增長。